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弓系统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术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术后Cobb角较之于术前更小,前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后路椎弓系统治疗脊柱骨折,效果肯定,具推广意义。

  • 标签: 脊柱骨折 后路椎弓根钉钉棒系统 Cobb角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经皮椎弓系统对患有胸腰椎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患有胸腰椎骨折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采用常规开放性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经皮椎弓系统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胸腰椎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胸腰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手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经皮椎弓系统对患有胸腰椎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经皮椎弓根钉棒 胸腰椎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弓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临床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4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选取时间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前者给予前后路联合椎弓固定术,后者给予椎弓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根据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的分析可得,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椎弓治疗,可显著提升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椎弓根钉棒 颈椎骨折脱位 传统治疗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行椎弓内固定术后断裂的原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行椎弓治疗的138例腰椎滑脱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腰椎滑脱的节段、是否伴有峡部裂、植骨融合方式及是否使用横连对椎弓断裂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生椎弓断裂或连接棒断裂共8例。L4滑脱断者2例(2/53),L5滑脱断者6例(6/58),L5滑脱断较L4滑脱者断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伴有腰椎峡部裂者断5例(5/55),不伴有峡部裂者断3例(3/83),伴有腰椎峡部裂的病例其断的发生率明显较不伴有峡部裂者高(P<0.05)。椎间植骨组断1例(1/104),横突间植骨组断4例(4/25),未植骨断3例(3/9),椎间植骨组断率低于横突间植骨组(P<0.05);横突间植骨组与未植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使用横连组断4例(4/25),使用横连组断4例(4/113)。未使用横连组断发生率高于使用横连组(P<0.05)。结论腰椎滑脱内固定术后椎弓断裂既与滑脱本身特性,即滑脱节段、峡部是否完整有关,也与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关,融合方式不当,未正确使用横连,过于强求复位等都会增加术后椎弓断裂的风险。

  • 标签: 腰椎滑脱 椎弓根螺钉 钉棒断裂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F椎弓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10~2011年10月采用AF椎弓螺钉系统内固定加经病椎椎弓根植骨术配合大承气汤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的患者6例。结果在术后,随访了本组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35个月,随访时间最长为18个月,随访时间最短为10个月,都没有出现断、螺丝松动、脊柱不稳等问题,术后无感染,也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在手术之后,对比分析6例患者手术前后X线照片,对Cobb’s角进行测量,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到术后的96%和92%,而手术前为68%和40%,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2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均有1~3级神经恢复,1例完全截瘫患者,1~2级恢复。结论AF椎弓内固定系统加经病椎椎弓根植骨术配合大承气汤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可达到良好复位和恢复椎管原有容积的效果。

  • 标签: 胸腰段骨折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经病椎椎弓根植骨术 大承气汤
  • 简介: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椎弓系统的临床复位效果。方法选择16例寰枢脱位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31.4岁。采用寰枢椎椎弓系统进行复位内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手术前后对颈后部轴性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对神经功能改善采用Frankel分级进行评价。结果全组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病例枕颈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四肢及躯体感觉恢复,肌力及肌张力明显改善。轴性颈痛VAS术前为6.14±1.76,改进为术后4.82±1.45(江2.315,P〈0.05)。Frankel分级术前E级9例,D级2例。C级4例,B级1例;改进为术后E级9例,D级5例,C级2例。X射线、三维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螺钉、固定断裂。寰枢椎植骨在6个月左右达骨性融合;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脱落。结论寰枢椎椎弓系统具有良好的复位固定效果,符合寰枢椎脱位复位的生物力学特点.固定牢固。

  • 标签: 寰枢椎脱位 复位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后路椎弓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行后路椎弓内固定术的患者22例。分析手术前后的病情和术后恢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相关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且病情恢复良好,手术前后半年内Cobbs角度、腰椎间前凸角度、JDA评分和DOI指数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内固定术由于其特殊的连接杆置入技术,使对椎旁肌肉的扰动减到了最少的程度,真正实现了微创化概念。与传统开放的手术相比较,该微创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 脊柱弯曲 Cobbs角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脊柱侧弯患者应用后路椎弓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研究对象为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侧弯患者,共计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椎弓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分析该方法在脊柱侧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对比,治疗后患者脊柱前凸恢复情况与Cobb角度,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脊柱侧弯患者实施治疗时,应首先考虑应用后路椎弓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该方法能有效矫正患者侧弯脊柱,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脊柱侧弯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微创椎弓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 临床 疗效 。方法: 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我院接治的 112例腰椎骨折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将患者 分为两组,一组为参照组 56例,一组为研究组 56例。参照组对患者 实施传统的开放路径手术治疗,研究组对患者 实施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 腰椎恢复指标及 各项手术指标。 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长、手术过程的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比参照组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的腰背痛 VAS评分及后凸 Cobb角显著低于参照组,肌间隙高度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实施微创椎弓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其疗效显著,患者 的腰椎功能恢复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 椎弓根钉棒 内固定术 腰椎骨折 疗效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椎弓内固定、一侧开窗髓核摘除、对侧小关节、椎扳间植骨融合治疗单纯下腰椎失稳(I度以内滑脱)合并一侧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一侧开窗髓核摘除、对侧小关节椎扳间植骨融合治疗23例。并对术后植骨融合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优19例,良4例。术后随访1-3年,脊柱无失稳,椎弓螺钉无松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植骨融合率为:第一年82%,第二年全部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结论:采用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内固定及小关节、椎板间植骨融合,可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 标签: 腰椎失稳 小关节椎扳间植骨 椎弓根钉棒 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弓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8例腰骶椎结核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6~39岁。病变部位:L131例,L452例,L5~S11例,L342例,L352例。术前按Frankal分级:D级5例,E级3例。四联抗痨治疗后,采用Ⅰ期后路椎弓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结核治愈率、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和神经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神经功能恢复为E级,所有植骨块均骨性愈合,局部无复发,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无移动、吸收。无后突畸形发生。结论:Ⅰ期后路椎弓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能有效清除病灶、矫正后突畸形、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及促进椎体间植骨的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脊柱结核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 分析微创经皮椎弓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6 收治的 76 例 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 组和对照 组,每组患者 38 例。研究 组患者采用经皮椎弓系统治疗,对照 组患者采用开放椎弓系统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 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Cobb 角均明显降低,椎体前缘高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Cobb 角降低明显,椎体前缘高度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安全可靠、矫正效果好且创伤性小,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 传统开放椎弓根钉棒 胸腰椎骨折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23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观察组),部分剥离伤椎椎旁肌肉,并抽取同期采用23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传统剥离伤椎椎旁肌肉,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系统部分剥离伤椎椎旁肌肉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效果显著,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椎弓根钉棒系统 胸腰椎骨折
  • 简介:脊柱侧弯是危害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仪表,而且使胸廓缩窄,会导致发育不良,影响心肺功能。我科自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26例脊柱侧弯患者,均行后路椎弓系统内固定术,术后通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脊柱侧弯 椎弓根钉 围手术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