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今天,理财教育已是城市未成养成教育的必修课,也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探讨了理财教育的内涵,运用社会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分析了对未成进行理财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在大教育视野下整合各学科教育内容、实施理财教育的关键是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构建一体化的理财教育载体、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财教育体系等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财教育运作策略.

  • 标签: 未成年人 理财教育 习惯
  • 简介:全国未成犯调查结果显示,侵财犯罪近七成,居各类犯罪之首。侵财犯罪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与同类不良行为高度相关,团伙抢劫比例最高,犯罪时平均年龄不满16岁,多数与本人和家庭经济状况无显著相关。分析认为,未成侵财犯罪是贪图享受和追求虚荣的价值观、哥们义气和不良交往、社会舆论引导偏颇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侵财犯罪预防需着力防微杜渐,未成理财教育刻不容缓。

  • 标签: 未成年人 侵财犯罪 相关因素分析 犯罪预防 理财教育
  • 简介:养成教育是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训练和习得过程,也是家庭在未成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责任.本文从养成教育特点的分析出发,阐述了家庭教育的责任和父母在养成教育中的目标导向、行为示范、效果强化、偏差矫正等作用,从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对象等方面,提出家庭在养成教育中的新使命.

  • 标签: 未成年人 养成教育 家庭
  • 简介: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未成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然而未成犯罪的严峻形势也向全社会敲起了警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有关单位组成的“预防闲散未成违法犯罪”课题组经过深的调查研究,出版了我国第—部《预防闲散未成违法犯罪研究报告》(红皮书)。作为课题组成员,天津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关颖根据课题组获得的宝贵资料.进一步研究了“家庭”这—预防未成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本期.我刊特别请关颖老师就此内容对未成越轨行为的成因和预防做了一番论述,希望能给父母一些警示和帮助。

  • 标签: 未成年人 越轨行为 家庭教育 教育观念 思想道德建设 违法犯罪
  • 简介:2010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进行了“全国未成犯抽样调查”。通过对这次抽样调查第一手资料的分析发现,未成犯在家庭背景方面,亲子分离问题凸显,家庭生活更为困难;家庭关系方面,父亲与母亲关系最差,四成以上未成犯恨父母;家庭成员素质方面,父母文化程度和道德素养偏低;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教育观念陈旧、教育行为偏颇。研究认为,未成犯家庭问题的症结是对未成权利的漠视,未成犯最大的家庭问题是家庭功能不良和缺失而非家庭结构缺陷,预防未成犯罪应当强化对家庭的社会支持。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 犯罪预防 社会支持
  • 简介:本文运用2010年全国未成犯抽样调查第一手资料,分析了大众传媒对未成犯罪的影响。研究发现,未成犯偏好武打、警匪电视片,有暴力行为者达六成以上;七成以上未成犯接触过淫秽色情信息,近八成来自网络;未成犯接触不良媒介年龄最低6岁,初中比例最高;近四成未成犯每天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八成左右主要是玩游戏、聊天。研究认为:大众传媒不良信息传播催生未成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改善未成生存环境和传媒内涵比营造外部环境更重要;成年未成共同提升媒介素养是应对大众传媒新挑战的最佳选择。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大众传媒 互联网 媒介素养 犯罪预防
  • 简介:运用2010年全国未成犯抽样调查第一手资料,分析了社会交往对未成犯罪的影响。研究发现:未成犯八成以上属共同犯罪,一半以上同伙关系早已形成;近八成未成犯罪与朋友有关;六成以上未成犯结交过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未成犯的交友倾向是最青睐“讲义气”、“有相同兴趣”的人;首选“有知心朋友”为最大幸福。研究认为,不良交往增加了未成共同犯罪的可能性,家庭、学校教育功能的不良或缺失加剧未成不良社会交往,提出同伴教育这一未成犯罪预防新思路。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共同犯罪 社会交往 犯罪预防 同伴教育
  • 简介:以李某犯罪为例反观“X二代”社会化的家庭障碍主要表现在:过度物质满足,制造了性格上的隐忧;监护责任缺失,放任不良行为;“人造”教育环境,社会适应缺陷;社会资源滥用,助力子女为所欲为;注重特长培养,忽视健全人格培育。据此提示“X一代”:分清职业角色与父母角色界限,认真履行对子女监护职责;重视奋斗精神的传承,淡化人脉和物质资源;检点自己,依法保护孩子。指出这一事件暴露了我国对未成监护人的教育、监督和惩戒的漏洞,以此为鉴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强化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社会化环境 家庭教育 父母素质
  • 简介:从1991年我国的《未成保护法》颁布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6个年头。在2007年6月1日全国人大新修订的《未成保护法》开始施行前夕,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在天津市区对500余名未成的父母就与《未成保护法》相关的内容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有87.2%的人知道《未成保护法》,12.8%的人不知道;在表示"知道"的人中,"了解全部内容"的人只有13%,"了解一部分内容"的人有47.2%,"只是听说过,但不了解具体内容"的人有21.7%,有18.1%的人无回答。从整体上看,相当多的父母对《未成保护法》的认识是模糊的。在对法律规定并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更别说自觉、正确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了——这是未成家庭保护的一大缺憾。法律是神圣的,但法律并不神秘。让我们一起走近新修订的《未成保护法》,共同解读这部关系到孩子健康成长的法律,共同反思在孩子的抚养教育中的问题。这不仅将使我们感到法就在身边,也将使我们对依法履行保护未成的职责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更加自觉的行动。

  • 标签: 未成年人权益 未成年人保护 新修订 家庭保护 父母 家庭教育
  • 简介:本文运用全国未成犯抽样调查资料,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犯罪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未成犯在犯罪时的年龄、刑期、重新犯罪比例、犯罪类型的多数方面、犯罪目的、犯罪时的心理状态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文化程度高于非独生子女,犯强奸罪的比例是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犯盗窃罪的是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笔者认为,从整体上看,将独生子女作为特殊的未成犯罪群体的论点值得商榷。

  • 标签: 独生子女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