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给予乳头凹陷产妇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对乳头异常矫正以及母乳喂养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乳头凹陷产妇 100 例展开对照研究,于 2018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展开对照分析,将纳选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落实常规护理以及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对比评估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对比差异为 P<0.05 ;对比两组患者异常矫正效果以及母乳喂养成功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对比差异为 P<0.05 。 结论:在乳头凹陷产妇护理期间落实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模式具有显著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和乳头异常矫正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 乳头凹陷 乳头异常矫正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头内陷矫正术后乳头坏死的处置方法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收治25例乳头内陷术后乳头坏死女性患者,年龄19~37岁,平均24.4岁。13例为乳头部分坏死后内陷复发,12例为乳头完全坏死;行碟形皮瓣法乳头再造术。结果25例患者手术修复后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皮瓣生长良好,无切口感染,外观满意,无乳头坏死。结论恰当的手术时机、准确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处理乳头内陷矫正术后乳头坏死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乳头 修复外科手术 乳头内陷 并发症 再造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乳头凹陷手术矫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6例乳头凹陷矫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采用自制固定器牵引法,11例采用乳头或乳晕下组织瓣法,观察两组手术疗效及乳头回缩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切口感染,无乳头、乳晕缺血坏死,外形良好,乳头感觉正常。术后随访6个月,仅1例患者出现乳头轻度回缩,其余无明显不良情况。两种方式术后出现乳头回缩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矫正乳头凹陷临床效果满意,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 标签: 乳头凹陷 手术矫正 乳头回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宝宝学会走路,是一件让人兴奋又骄傲的事。可是,宝宝从开始学习走路,到完全掌握走路技巧,平平稳稳地上路,要经过一段时间。有的宝宝甚至从十几个月一直练习到2岁左右,才能摆脱摔跤的困扰。学习走路和学习说话相似,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爸爸妈妈不要心急。这个过程中,宝宝可能出现种种问题,因此,要细心观察宝宝走路时的细节,帮他解决这些问题。

  • 标签: 姿势矫正 学步异常 宝宝学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检查分析评估近视未矫正儿童的眼表异常。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于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眼科体检且首次发现近视的30例(60眼)儿童患者为观察组,裸眼视力正常儿童30例(60眼)为对照组,通过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评估2组间的眼表和睑板腺功能状况差异。使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评估观察组眼表参数间的相关性,使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2组间年龄、性别组成和泪液分泌试验(SⅠ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睑板腺开口状况(Z=-4.08,P<0.001)及分泌物性状评分(Z=-2.99,P=0.003)、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Z=-2.65,P=0.008)、泪膜破裂时间(BUT) (Z=-7.0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BUT值与睑板腺开口形态、分泌性状评分及Marx线位置评分呈负相关性(rs=-0.501,P<0.001;rs=-0.400,P=0.002;rs=-0.557,P<0.001),而FL评分与睑板腺分泌性状评分、Marx线位置评分无相关性,与睑板腺开口形态评分呈弱正相关性(rs=0.332,P=0.012)。结论:近视未矫正儿童可能是睑板腺功能异常的高发人群,同时也是睑板腺功能障碍发病的危险群体。

  • 标签: 近视未矫正 儿童 眼表异常 睑板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乳头异常产妇实施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0年1~12月住院的60例乳头异常产妇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手法复位纠正,产后访视。结果:60例乳头凹陷的产妇中,排除有医学指征不能喂养者,出院时吸吮成功率为100%。结论:责任护士一对一的护理干预使乳头异常产妇能有效地进行母乳喂养,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 标签: 乳头异常 母乳喂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基于对新兵“第二适应期”异常心理及矫正的探讨研究,首先要明确新兵在“第二适应期”异常心理的主要类型,然后与其中内容相结合,对其异常心理的矫正措施进行分析。得出相关人员需增强训管的科学性、保证兼职心理医师专业水平达标、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行为训练以及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这四点策略,希望能够为基层带兵人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兵;第二适应期;异常心理;心理矫正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闭症儿童出现无疾病症状的排泄异常行为问题,严重影响其学习与生活。为帮助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摆脱困扰,以研究对象之一的小林为个案,教师团队通过“转变家长观念”、“家校紧密配合”、“充分运用代币制”、“运用沟通手段”、“使用绘本及校本教材”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效。

  • 标签: 自闭症儿童 排泄异常 干预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期体位护理干预对矫正胎位异常的影响。方法以2014-2015间选择于我院分娩的64例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采取护理干预进行异常胎位矫正的观察组与自由体位护理的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胎位矫正的效果。结果(1)观察组经阴道成功分娩24例,剖宫分娩4例,总成功分娩率为87.5%;对照组阴道分娩19例,剖宫产分娩3例,总成功分娩率为6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产妇分娩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阴道助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位异常的产妇实施胎位护理干预显著提高顺产率,降低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

  • 标签: 体位护理干预 胎位矫正 阴道分娩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对乳腺导管损伤小的乳头凹陷矫正方法。方法收治21例39只乳头凹陷患者。根据乳头、乳晕、乳腺导管的解剖关系,设计以乳头为中心,乳晕边缘为蒂、对称的两个单蒂真皮乳腺复合组织瓣。在乳腺导管间形成隧道,将对称的两个单蒂瓣交叉穿过隧道,固定于对侧乳腺组织上,重塑乳头。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乳头乳晕血运障碍,外形良好,术后17例经3~23个月随访,除1只乳头单侧轻度回缩,2只乳头高度欠佳外,其余乳头高度及外形均满意,感觉良好,勃起功能正常,瘢痕小。术后哺乳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对称单蒂真皮乳腺复合组织瓣是矫正乳头凹陷的有效方法,创伤小,美容效果好,能保留哺乳功能。

  • 标签: 对称单蒂真皮乳腺复合组织瓣 乳头畸形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矫正管理对妊娠期及哺乳期乳头凹陷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孕14周—28周乳头凹陷症并拟在本院分娩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40岁,平均23岁,其中观察组70例定期进行产检,并配合自我矫正的计划对照组80例未定期产检,孕期未采用矫正管理方法。结果两组孕妇的妊娠并发症并妊娠结局的比较,急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腺肌病发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和哺乳期及时对乳头凹陷症患者进行有效的矫正方法,有利于改善母婴预后。

  • 标签: 妊娠期及哺乳期 乳头凹陷 矫正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期实施体位护理干预对矫正胎位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00例胎位异常产妇,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娩期分别采取常规舒适和特殊体位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胎位矫正情况、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各项临床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娩期对产妇实施特殊的体位护理,可以有效矫正胎位异常,提高分娩质量,保障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 标签: 体位护理 胎位异常 分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中实施体位干预护理矫正胎方位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本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产妇中,活跃期胎方位为枕后位、枕横位的产妇1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产妇产程中取侧俯卧位,对照组未做体位指导,比较两组阴道分娩率及产程情况。结果观察组胎方位转至枕前位经阴道分娩者70例(85.37%),剖宫产分娩者12例(14.63%);对照组胎方位转至枕前位经阴道分娩者39例(占52.00%),剖宫产分娩者36例(48.00%),两组阴道分娩率和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程中实施体位干预矫正胎方位异常,可有效降低难产率和剖宫产率,促进阴道分娩,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胎方位异常 体位干预 阴道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期体位护理干预对矫正胎方位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观察组60例产妇给予分娩期体位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指导常规舒适的体位自然分娩。结果观察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7%vs.53.3%),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3%vs.38.3%)(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或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vs.10.0%,P<0.01)。结论实施分娩期体位护理有利于提高分娩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娩期 体位护理 胎方位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变产妇体位矫正胎方位异常的效果。方法产程中确定胎方位异常后,指导产妇取胎儿背部对侧侧俯卧位,直至第二产程早期,观察两组孕妇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两组的产程、剖宫产指征、分娩方式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孕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数、手术助产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产程中孕妇取侧俯卧位,能大大增加枕后位转为枕前位的机会,提高阴道分娩率。

  • 标签: 体位 胎方位 难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