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云南弥渡县金宝山铂元素矿床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的铂元素独立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康滇地轴西侧的宁蒗-弥渡铁质基性.超基性岩带中的金宝山基性-超基性复合岩体内。该岩体侵位于金宝山短轴背斜轴部的泥盆系金宝山组第三段互层的板岩、变质砂岩、结晶灰岩中,由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基性岩先侵入,由辉绿岩、辉绿辉长岩和辉长岩组成;

  • 标签: 铂族元素矿床 超基性岩 扬子地块 岩组 地轴 独立矿床
  • 简介:试论铂元素地球化学示踪体系李胜荣,高振敏,陈南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铂元素,地球化学示踪,典型配分型式稀土元素作为地球化学示踪剂已为人们所熟知。Ru、Rh、Pd、Os、Ir、Pt是一组化学和物理性质颇为相似的元素,...

  • 标签: 铂族元素 地球化学示踪 典型配分型式
  • 简介: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含有丰富的铂元素,是我国最大的铂元素原料基地。经1989—1990年对铂元素矿产资源建设保证程度研究表明,其铂元素储量约占我国探明保有储量的60%,而铂金属生产量则占我国生产量的88%以上。

  • 标签: 铂族元素 成矿作用 硫化物矿床 保有储量 铜镍矿 保证程度
  • 简介:铁锰结壳是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潜在海底多金属矿产资源。由于铁锰结壳中钴的含量较高,因此又称为富钴结壳、富钴锰结壳。铁锰结壳主要分布于各大洋及边缘海的玄武岩海山上(以太平洋为主),水深大约为800~3000m,由于其埋藏水深较锰结核浅,相对易于开采,因此,结壳较锰结核更有经济价值。按其成因,铁锰结壳可分为水成结壳和热液结壳,以前者为主。水成结壳的形成主要受古海洋和古沉积环境的制约,其形成速率很低,仅为0.5~5mm/Ma。

  • 标签: 铁锰结壳 太平洋 铂族元素 锰结核 边缘海 大洋
  • 简介:花岗岩成因与壳幔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花岗岩成分不单来源于地壳,还有地幔物质的参与,不同程度的壳幔混合可形成类型多样的花岗岩石.本文简要总结了在俯冲作用、底侵作用、拆沉作用及地幔柱活动过程中花岗岩浆的形成,并对此类花岗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描述.鉴于此,可初步判断花岗岩的形成是否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但还没有一种统一的模式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解释.

  • 标签: 花岗岩 俯冲作用 底侵作用 混合 壳-幔作用
  • 简介: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可有效地验证埃达克岩浆的成因,是研究埃达克岩成因的一项重要手段。实验研究表明,在水不饱和条件下,微量元素含量合适的中基性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的脱水部分熔融都有可能得到类似于埃达克质成分的熔体,其残留相为含有石榴子石、缺失斜长石的岩石组合。侧重于实验产物微量元素的研究将是今后实验岩石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 标签: 埃达克质岩 地球化学特征 实验岩石学 残留相
  • 简介:溶解性有机(DOM)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含量占土壤有机质成分的比例不高,却是非常活跃的化学物质,可影响土壤的形成及肥力,通过水循环进入水生生态系统参与水体内的各个过程、经微生物作用进入大气圈对全球气候产生巨大影响,在土壤乃至全球系统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渐成为土壤学家、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研究的焦点。本文综述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土壤DOM的来源、含量、组成和分类,以及影响其含量变化的因素及其环境效应,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土壤 溶解性有机质 影响因素 环境效应
  • 简介:岩石类型中的孔喉特征对储集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青西凹陷下白垩统储集层中的含白云泥岩和泥白云岩进行薄片观察、矿物X衍射定量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Qemscan系统分析和压汞分析,结果发现,含白云泥岩中黏土矿物含量高,发育黏土矿物层间孔,含部分黄铁矿晶间孔及微裂缝,粒内孔数量较少,微米级孔隙(孔径10-200μm)数量居多;泥白云岩中白云石含量高,以矿物颗粒粒缘缝、粒间孔、微裂缝及有机收缩缝为主,偶见有机溶蚀孔、黄铁矿晶间孔,纳米级孔隙较多,主要为20-200μm。通过两类岩性中孔喉特征差异初步分析,认为矿物组成、压实作用、有机质成熟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含白云质泥岩 泥质白云岩 孔隙 微裂缝
  • 简介:铜镍硫化物及铂元素矿床一般属于岩浆结晶分异成因,很少有热液交代成因产出者。Hulbert指出,世界范围内热液型矿床对于铂元素的贡献甚微。在我国开采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中也很少有独立的热液交代型矿体,只在一些矽卡岩型矿床(主要是铜矿)中伴生有Ni和PGE。但在四川杨柳坪矿区,新近发现的独立的、完全由热液形成的铜-镍-铂元素矿体提供了新的热液成矿实例,该矿体赋存在基性超基性岩体之外的灰岩-片岩中,与基性-超基性岩没有直接关系,矿石品位很高。

  • 标签: 铂族元素矿床 超基性岩 交代 矿化类型 热液 伴生
  • 简介:有机质对土壤中无机有机养分的保蓄、良好土壤结构的形成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消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机质成分复杂,是一个多组分体系,而对其分离和纯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土壤有机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就近年发展的一些分离和纯化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土壤有机质 分离和纯化
  • 简介: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当今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源温室气体释放是导致当前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是地质源温室气体的主要释放类型。在当前强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背景下,定量化地评估地质源(主要包括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的温室气体释放通量,对于深入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联系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大陆重要的地质源(主要包括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温室气体的释放特点,重点综述了中国新生代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释放通量与成因研究的近期成果,并进一步讨论了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成分与释放通量的连续观测在中国活火山监测与减灾防灾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地质源 温室气体 火山-地热区 通量
  • 简介:为研究泥页岩的微观非均性,建立非均性的定量评价标准,运用扫描电镜大视域拼接技术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核三段的4块黑色泥页岩样品的扫描电镜图片进行了分析处理,从而获得一系列高精度、大视域的成像图,然后通过背散射成像与能谱分析获得了大视域成像图片所对应的矿物分布情况。选定变异系数(C.V)并结合代表视域边长(REL)来建立非均性定量评价模型,确定C.V=0.1为非均性强弱的标准。运用这一判别指标,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的L1和牛蹄塘组的N1的泥页岩进行了矿物和孔隙的微观非均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孔隙非均性是L1>N1,矿物非均性是N1>L1;且四川盆地泥页岩的微观非均性小于泌阳凹陷泥页岩的微观非均性。

  • 标签: 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标准 代表视域长度 变异系数 泥页岩
  • 简介:1.岩浆系列胶东半岛中生代花岗岩浆活动剧烈。由于地幔和地壳的作用,曾多阶段产生花岗岩浆,生成了片麻状花岗岩系列、黑云母花岗岩系列、碱性花岗岩系列、巨斑二长花岗岩系列、二长岩系列和正长岩系列。

  • 标签: 花岗质岩浆 花岗岩体 黑云母花岗岩 胶东半岛 片麻状 二长岩
  • 简介: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长6致密储集层为例,采用地质统计数学(LevySim)和沉积地层正演模拟对沉积非均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质统计学Levy函数能够有效地表征非均性参数,不仅可以表征油藏尺度(岩心、露头和测井曲线尺度),而且也可以有效刻画岩石微观尺度的非均性。而三维正演地层模拟方法Sedsim则能够有效地模拟浅水三角洲砂体的空间展布。沉积地层正演模拟与非传统地质统计学相结合,能够更真实地定量刻画不同尺度的沉积非均性,该方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尺度沉积储集层、烃源岩及盖层非均性定量表征的难题,而且为非常规油气成藏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新的定量评价方法。

  • 标签: 沉积非均质性 浅水三角洲 鄂尔多斯盆地 地质统计学 三维定量正演模拟
  • 简介:  近地表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累积与有机碳的含量关系密切.有研究者指出,腐殖质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和螯合容量很大,来源于大气的重金属元素总是最终以腐殖结合态回落土壤[1].腐殖质对重金属具有远较粘土矿物更高的吸附容量,即使很低的腐殖含量也可吸附相当大量的重金属[2].……

  • 标签: 土壤腐殖质 重金属元素 胡敏酸 富里酸 胡敏素
  • 简介:为研究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部宣城水东地区中二叠统孤峰组中发育的一套硅岩特别是其中的硅角砾岩的成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石学研究基础上,对取自该套硅岩中的7件硅角砾岩、7件块状硅岩和1件中薄层硅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硅角砾岩和硅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其SiO_2含量高(93.70%-99.24%)、Al/(Al+Fe+Mn)值较高、轻稀土略富集、无明显铈异常和铕异常,显示非热液成因的特征。硅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主要为正常海水沉积成因,形成于靠近大陆边缘的沉积环境,受一定的陆源碎屑输入影响。硅角砾岩的形成可能与江南断裂带活动影响有关,后期的海底热液对硅岩进行叠加或动力学改造,并在局部形成角砾状构造。

  • 标签: 硅质角砾岩 地球化学 中二叠统 沉积环境 宣城
  • 简介:华南二叠系底部的硅岩及同一层位对应于华南重要的地幔强活动期和成矿期,有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孤峰组剖面的岩性可划分为三段:泥页岩段、厚层状硅岩段和薄层状硅岩段。沿剖面自下而上,Al2O3、K2O和TiO2含量逐渐降低,MnO、TFe等组分逐渐升高;稀土元素显示出一定的铈负异常,∑REE偏低,且向上∑REE逐渐减少而HREE/LREE逐渐增高;一些热水沉积诊断性微量元素如As、Sb、Hg等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异常。这些特征均表明硅岩的成岩过程中包含有正常沉积和热水沉积的共同作用,且自下而上热水沉积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这种成岩作用的演化特征,代表了下扬子地台拉张裂陷盆地对晚古生代伸展背景的沉积响应,对于探讨裂谷盆地阶段性发育的动力学特征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标签: 硅质岩 指示意义 二叠系 热水沉积 地球动力学 孤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