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染色核型分析联合染色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于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46例孕妇的羊水同时进行G显带染色核型分析和CMA检测。结果共检出82例异常,其中43例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包括21三14例、18三6例、13三1例、性染色数目异常14例、染色缺失4例、染色重复3例以及嵌合体1例。核型分析漏检15例,包括染色缺失9例和染色重复6例。CMA漏检16例,包括染色易位15例,性染色嵌合1例。有7例核型分析与CMA检测结果不一致。1例核型分析为标记染色,经CMA检测为9号染色p13.1p21.1重复。结论染色核型分析联合CMA技术可以提高染色异常的检出率,对产前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染色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 CMA)技术对1例超声结构异常胎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检测,探讨CMA在超声结构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常规G显带染色核型分析胎儿及其父母的染色核型,应用CMA技术分析胎儿及其父母的CNVs。结果G显带核型分析显示胎儿核型与母亲一致,为46,XN,t(8;11) (q21.2;q13)mat,父亲核型正常;父母CMA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胎儿的检测结果为arr[GRCh37]8q13.3 (71 314 082-73 322 915)×1,提示一条8号染色的8q13.3区域发生2.00 Mb缺失。结论超声结构异常胎儿染色核型分析检出的平衡易位,需借助CMA等技术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微缺失重复

  • 标签: 染色体微阵列 微缺失 平衡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PGT)对于染色易位携带者实现正常生育的意义。方法对71对染色易位携带夫妇(60例为平衡易位,11例为罗氏易位)行PGT周期的超促排卵和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培养至囊胚阶段,活检囊胚滋养外胚层细胞行全基因组扩增(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WGA),用NGS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组序列分析,选择正常或平衡胎胚植入,并对检测结果和胚胎着床、妊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1对夫妇共进行92个周期,活检胚胎303枚,301枚囊胚活检成功,成功诊断胚胎287个,诊断成功率为95.3%(287/301),获得可供移植的整倍体胚胎共85个,其中18个周期无可用胚胎,周期取消率19.5%。平衡易位组获得整倍体胚胎67个,罗氏易位组获得整倍体胚胎18个,PGT后胚胎着床率分别为89.3%(42/47)和88.8%(8/9),早期流产率分别为25.5%(12/47)和22.2%(2/9),继续妊娠率+活产率分别为63.8%(30/47)和66.6%(6/9),产前诊断结果与PGT结果一致。结论基于NGS的PGT可准确的对胚胎进行染色病诊断,避免反复流产和非意愿性终止妊娠,并获得理想的临床妊娠率。

  • 标签: 植入前检测 染色体易位 二代测序 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个X连锁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X连锁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家系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Sanger测序法筛查先证者RS1基因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的变异位点,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家系成员和100名无关正常人的相应位点,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该变异位点致病性。结果该家系中的患者均有RS1基因c.458T>G (p.Val153Gly)变异,家系内正常人及无关正常对照者不含该变异,携带者存在杂合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变异具有致病性。结论RS1基因c.458T>G(p.Val153Gly)变异可导致X连锁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

  • 标签: X连锁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 基因变异 RS1基因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测序技术在Van der Woude综合征患者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因IRF6基因新发变异导致的Van der Woude综合征女性患者,应用极测序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6枚卵经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精后,分别顺序活检第一极、第二极和囊胚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细胞经全基因组扩增后,利用PCR联合Sanger测序的方法检测极和胚胎的致病变异携带状态,推断对应胚胎的致病性。为预防因囊胚培养失败造成无可移植胚胎的情况,在囊胚形成前对1枚致病性低的优质胚胎进行玻璃化冷冻。此外,通过在夫妇双方以及特定基因型的极和胚胎样本中对变异位点及其上下游1M区域内的17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进行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连锁分析构建单体型。选择致病性低的胚胎移植,成功妊娠后进行产前诊断以及跟踪随访。结果成功获得第一极和第二极各6枚,其中11枚极变异位点检测成功。6枚胚胎中,1枚预测致病性低的胚胎在患者知情同意后于第4日(day 4,D4)玻璃化冷冻;1枚胚胎成功发育至囊胚,但致病性高;4枚胚胎囊胚培养失败。连锁分析成功构建出与致病变异紧密连锁的SNP单体型,胚胎单体型分析与Sanger测序结果吻合。移植致病性低的D4期冷冻胚胎,成功妊娠后,患者夫妇拒绝有创产前诊断。出生后新生儿随访未发现唇腭裂,脐血基因检测不携带致病变异。结论本研究利用卵母细胞极测序的检测方法,为1例因IRF6基因新发变异导致的Van der Woude综合征女性患者进行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病检测,成功阻断了该病向子代传递。

  • 标签: Van der Woude综合征 新发变异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极体测序 等位基因脱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心肌组织电传导速度及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和分布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不拘,体重270~330 g,成功制备Langendoff离心脏灌注模型12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K-H液平衡灌注15 min,C组继续灌注37 ℃ K-H液30 min,D组灌注含50 ng/ml右美托咪定的K-H液30 min。灌注结束后行程控电刺激,记录激发潜伏期,计算心肌组织电传导速度;然后取左心室心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Cx43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激发潜伏期延长,电传导速度减慢,Cx43表达下调(P<0.05)。C组Cx43多数分布于细胞两端的闰盘处;D组有不同程度的端端连接向侧侧连接转变的趋势,且分布凌乱。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下调Cx43的表达,改变Cx43的分布,降低心肌组织电传导速度,从而导致心律失常。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心电描记术 连接蛋白43 心律失常,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