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提出城市微生干预理论,定义了同城市有害生物相关的城市微生系统,对其特征、生物发生的特点、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讨论和初步定义。探讨了城市微生干预在城市有害生物防治中的意义和应用,同时对城市微生干预理论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城市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微生态系统 城市微生态系统 生态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微生制剂在我院儿科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3月我院微生制剂的医嘱。结果2016年1月-3月我院儿科门诊微生制剂医嘱总数8738例。本院3种微生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医嘱4961例,布拉氏酵母菌散医嘱2761例,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医嘱1036例。结论我院微生制剂应用于儿科多种疾病,用药情况较为合理。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儿科 应用特点
  • 简介:摘要微生疗法指的是通过采用微生制剂,帮助生理性有益菌进行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发育,降低患者体内的内毒素水平,重新建立微生平衡,防治疾病。微生制剂的主体主要包括肠道菌群中的生理性细菌,例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以及蜡样芽孢杆菌等。微生制剂可用于防治新生儿疾病,例如早产儿喂养困难、新生儿黄疸、婴幼儿腹泻以及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治疗等。

  • 标签: 医师在线 国内儿科 微生态制剂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肠道微生变化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出本科室3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出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肠道微生动态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并用微生制剂妈咪爱对研究组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儿童的肠道微生检测结果,研究组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数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8d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治疗前,大肠杆菌数量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显著(P<0.05);治愈后1个月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数量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愈后1个月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均高于治疗后8d,差异显著(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肠道微生失衡现象,运用微生制剂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肠道微生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变化 临床应用 轮状病毒肠炎
  • 简介:通过对微生制剂的种类、作用及常见问题的阐述,揭示了水产微生制剂具有改善水体环境、促进养殖动物健康生长、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为微生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水产养殖 应用
  • 简介:女性阴道微生环境的平衡对于女性生殖健康有重要意义,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正常阴道微生环境将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各种阴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严重时会导致恶性肿瘤。因此,明确阴道菌群及阴道内环境与妇科疾病的关系十分重要,但目前对于阴道微生环境与各种妇科疾病的确切关系尚缺乏大量可靠数据,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健康女性阴道微生菌群、阴道微生评估手段,以及不同人群阴道微生情况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临床研究进展 微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究口腔正畸疗法在口腔细菌微生中的作用。随机选取接受口腔正畸疗法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然后选50例口腔健康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主要在患者牙龈沟内采集样本进行细菌培养,然后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果接受正畸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牙龈沟内的细菌分布状况与对照组几乎没有差别,细菌类型主要有球菌和杆菌;接受正畸治疗后的30天、90天,观察组的球菌、杆菌含量明显减少,螺旋体、梭状菌的占比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中核梭杆菌、福塞氏类杆菌等口腔细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最终得出结论采用口腔正畸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口腔细菌微生,提升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并且有效提升核梭杆菌、福塞氏类杆菌等口腔细菌的检出率,从而引发口腔炎症。

  • 标签: 口腔正畸 细菌微生态 ALP 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微生制剂治疗出现腹泻症状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腹泻疾病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儿通过蒙脱石散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患儿的腹泻程度以及腹泻次数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而对照组仅为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生制剂与蒙脱石散相结合的方式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良好,患儿的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小儿腹泻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制剂运用于小儿腹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挑选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诊治12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执行思密达治疗方法,观察组执行微生制剂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儿腹泻状况与机体炎症状况。结果对比两组腹泻次数、腹痛改善时间,观察组都比对照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炎症指标IL-1、IL-6、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组都比对照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生制剂治疗小儿腹泻,可以较好控制症状,改善炎症反应,值得大力推广运用。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小儿腹泻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制剂对腹泻患儿的治疗价值与临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腹泻患儿98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9例给予蒙脱石散、饮食护理、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生制剂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就两组患儿排便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正常时间和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比较治疗前后排便时间间隔、排便次数、生长抑素、胃肠激素P物质。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患儿排便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排便时间间隔、排便次数、生长抑素、胃肠激素P物质相近,P>0.05;干预后排便时间间隔、排便次数、生长抑素、胃肠激素P物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生制剂对腹泻患儿的治疗价值高,可改善血清学指标,改善排便情况,促使大便性状和排便次数恢复正常,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腹泻患儿 治疗价值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制剂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3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微生制剂治疗,均治疗5~15d后,比较两组腹泻平均持续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腹泻平均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微生制剂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儿腹泻症状。

  • 标签: 新生儿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微生态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对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vaginitis,AV))的临床情况和微生特征进行系统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妇科接受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检查的36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临床诊断及阴道微生检测情况。结果本组3613例患者中,检出AV患者112例,占比3.1%,包括单纯性AV有27例(24.1%),AV混合感染85例(75.9%),其中,AV+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50例(44.6%),AV+滴虫阴道炎(TV)30例(26.8%),AV+细菌性阴道病(BV)3例(2.7%),AV+TV、VVC有2例(1.8%)。AV患者的阴道乳杆菌功能均存在异常,伴炎性反应,以优势菌群居多,占到84.8%。结论AV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阴道病症,易合并其他感染;微生表现为需氧菌增多,乳杆菌功能异常伴炎性反应,在临床诊断中应加强阴道微生评价。

  • 标签: 需氧菌阴道炎 临床诊断 微生态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制剂在儿科消化性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40张消化性疾病处方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处方进行观察和统计,记录微生物制剂的应用情况,同时对微生制剂的应用情况是否合理进行分析。结果在儿科消化性疾病方面应用微生制剂,针对腹泻疾病应用率最高24.04%,其次为肠炎20.67%,在应用率方面存在一定差距(P<0.05)。本院应用微生制剂应用率较高的为整肠生28.85%,其次为丽珠肠乐24.52%,微生制剂的应用率有所差距(P<0.05)。微生制剂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率较高的药物是止泻药41.10%,其次为抗酸药3.14%,联合应用药物之间存在一定差距(P<0.05)。结论针对儿科消化性疾病采用微生制剂进行治疗和预防效果显著,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剂量和药物,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儿科消化性疾病 微生态制剂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复发性口腔溃疡在口腔黏膜疾病中是最为常见的疾病,患病率高达30%左右,问题在于虽然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率极高,最为常见,但是具体的发病原因仍然不清晰虽然国内外医学界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免疫学异常、病毒、微量元素、遗传因素等都进行过研究,但是对于发病原因仍然无从定论,本研究主要是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口腔微生的研究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细致的分析,从ROU与链球菌、韦荣菌、奈瑟菌、幽门螺杆菌(Hp)及病毒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更加了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原因,对于研究复发性口腔溃疡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微生态 口腔黏膜 口腔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生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自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入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8例进行对比研究,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以美沙拉嗪及美常安治疗,B组单纯应用美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副反应情况。结果A组腹痛、腹泻、血便缓解例数多于B组,A组治疗总有效率90.63%(58/64)高于B组78.13%(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情况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实现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但A组合用美常安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无差异,应予推广。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溃疡性结肠炎 效果
  • 简介:本文探讨了在水稻田中养殖螃蟹对稻田土壤中微生物含量的影响。选择施加传统化肥和喷洒农药为主的水稻种植田为对照组,用以稻-蟹为生态系统的水稻种植田为试验组,结果表明稻-蟹生态系统对试验组土壤的微生物含量有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特别是在种植水稻60-80天后,试验组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含量要高于对照组,同时三种微生物中优势菌种也发生了改变,试验组中的优势菌种有利于土壤循环水稻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因此稻-蟹生态系统是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方式。

  • 标签: 水稻种植 螃蟹 微生物 优势菌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制剂治疗的效果以及治疗的机制。方法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筛选2016年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2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微生制剂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MPV、Fib)改善情况。结果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达到93.75%(60/64)有效率,对照组患者达到81.97%(50/61)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微生制剂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微生态制剂 效果
  • 简介:摘要利用微生滤床技术可对雨水进行回收净化再利用,可较为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缺乏难题。通过对固体悬浮物、氮元素、磷元素等的有效去除,经微生滤床雨水回收净化系统处理后的雨水不仅可作为施工用水,还可作为居住建筑投入使用后的景观绿化、道路冲洗等用水。该系统在施工中,须做好局部软基处理,并防止混凝土开裂。该系统对环境负荷变化的冲击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可与小区景观设计较好地贴合,值得水资源匮乏地区学习和借鉴。

  • 标签: 微生态滤床 雨水回收净化 居住建筑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浙江杭州地区妇科门诊病人细菌性阴道病( BV )中间型阴道分泌物微生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2016年 7月至 2017年 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就诊病人( 1309 例 )阴道分泌物微生状况进行研究,其中无明显异常者做为健康对照组共 527例( 40.26%), BV中间组 148例( 11.31 %), BV组 152例( 11.61 %),检测指标包括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革兰阳性大杆菌(主要是乳酸杆菌)、动弯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线索细胞等。 结果 BV中间组中革兰阳性大杆菌少见仅 5.41% ( 8/148 ) ,菌群密集较健康对照组度明显减少,菌群多样性轻度增高,线索细胞明显增多 ,G+ 球菌、 G- 杆菌构成比下降 结论 BV 中间型阴道分泌物微生情况的客观评价能有效指导 BV 的预防与复发。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微生态 菌群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