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代诗人赵翼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题元遗山集》)一语道破了我国怀古诗的玄机。不是吗?中国历史历经大小五六十个朝代,每个朝代的覆灭,总会引起心灵敏感、心头柔软的诗人一声声亘古而来的慨叹,其中更为打动人心的是悲叹昔盛今衰的"悲风"。何为"悲风"呢?""一词原本来自《诗经·王风》:"彼,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

  • 标签: 黍离 悲风 清代诗人 元遗山集 诗家 王风
  • 简介:《诗经·》,历来都被认为是爱国诗。《诗序》:“《》,闭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闭崇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诗也。”但据鲁诗说法,则认为是:“卫宣公子寿,闵其兄伋之且见害,作忧思之诗,《》之诗是也。”韩诗则认为:《》是周宣王时,尹吉甫听信后妻之言,而杀死孝子伯奇,伯奇之弟寻找不得,于是写

  • 标签: 黍离 爱情诗 《诗序》 卫宣公 鲁诗 尹吉甫
  • 简介:历史惊人地相似重复,幽王嬖褒姒而成丧身亡国的末主,玄宗嬖杨玉环而成弃都丧国的准末主;宗周都城镐京宫室宗庙被毁,变得,而李唐都城长安被胡骑践踏,太庙为乱贼所焚。周大夫感伤而作《》诗写西周之亡,抒发故国之思和哀挽之情。千馀载后杜甫于镐京遗址彷徨悲伤,作《哀江头》诗写曲江池岸萧条破败景况,抒发故都沦陷的沉痛之情,言外寓《》之悲。本文比较分析二诗以体察其相同的美刺伤闵哀思之言,乱世之音,以及诗人笔下所寓的“末主乃有嬖女”之意。诗经与杜诗中有关诗史方面的传承,是个内涵丰富、意蕴深沉的话题,对此进行比较研究.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学术意义。

  • 标签: 镐京 曲江池 黍离 嬖女 末主 诗史
  • 简介: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南宋后期格律词派的代表作家。他

  • 标签: 扬州慢 黍离 格律词派 荠麦 二十四桥 姜夔
  • 简介:《花间集》的内容大多描写旷男怨女风花雪月的缠绵相思,但是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花间词人在心灰意懒之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感叹亡国破家之恨。在传统的之悲文学中,春秋吴越、六朝、隋、五代、南宋的亡国之鉴被题咏的频率最高,几乎成为一个永恒的题材。本文就是此为生发点,来表现他们的之悲。

  • 标签: 花间集 黍离之悲
  • 简介:山东省金乡县西南部有个鸡镇,此地东汉时称为范庄,是东汉大臣范式的故乡,后人为了纪念范式和张劭的“鸡之约”.将其改名为鸡

  • 标签: 西南部 金乡县 山东省 东汉 范式
  • 简介:  秋日,熟透的穗坠弯了秸秆,每棵黍子就像一个披着金发的姑娘一样.  黍子脱粒后,叫黄米,将黄米碾成细面后,可以做粘粘的、香香的、甜甜的年糕.  ……

  • 标签: 地里秘密 黍地里
  • 简介:薛永是一位忠诚、杰出的教育家,也是一位忠贞不渝的爱国革命烈士。他在任新加坡华侨中学校长期间,以广阔的胸襟,宽以待人,思想开明,兼容并包,将各种思想的师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赢得“华中蔡元培”的赞誉。他坚持正确的立场,对英殖民政府及右派势力做不妥协的斗争,愤而辞去校长职务。在辞职之后,继续从事爱国活动,直至被捕,为国牺牲。今年是他的111周年诞辰纪念日,谨以此文缅怀他一生的业绩,激励我们前进的步伐。

  • 标签: 传略 爱国活动 右派 革命烈士 殖民 缅怀
  • 简介:吃豆腐研究俚语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至今不明白上海一带为什么把喜欢占女人便宜叫做“吃豆腐”,此话怎样的由来?恐怕上海的朋友也说不清楚。虽然说不清楚,但我个人,至今还是喜欢吃从厨房端到餐桌的那种豆腐。豆腐无疑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好吃,且容易消化,而且又极富营养,大病初愈,在饮食上这不行那也不行,来块豆腐,想必连最有经验和最负责任的大夫都不会有意见。读丰子恺先生“缘缘堂”散文,其中有一篇写他的冬日生活,说他坐在火炉子边上,在炉子上坐一个锅,把水烧开,在水里热一块豆腐,豆腐热好后蘸酱油食之,而且还给围在身边的小儿女你夹一块我夹一块。

  • 标签: 笔记 豆腐 中国人 负责任 丰子恺 上海
  • 简介:关于高士中国现在可以说没有什么“高士”。记得有一次坐公共汽车,听坐在旁边的两个老人在说话,其中的一位像是遇到了什么事,对另一位很是气急地说:“你说,你说,你说什么才是好人?”另一位老半天才“啃啃啃啃”说:“不害人的人在现在就已经是好人了!”这简直就是禅语,亦让人伤感,是无尽的伤感,是让人彻骨的感时伤怀。从这句话说开去,如果非要在当下找出几个高士,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不下流龌龊者便几近高士?而古人却不这么认为。古时有没有类似于《高士谱》这样的书我不知道,但若把《世说新语》中关手品评人物的言论辑纳在一处我以为可以是小半部《高士谱》。以“高”字相人,可以分之为“高士”、“高人”、“高手”,当下之世,不乏高人,更不乏高手,几百亿几百亿的大钞可以不动声色地装进自己腰包再汇往国外银行者不能说他不是“高手”,但也只是“手”而已,与“雾手”可以放在同一个系列,是技术性质的范畴,是一种活计。

  • 标签: 笔记 《世说新语》 公共汽车 技术性质 高士 “手”
  • 简介:南北油茶知堂老人像是写过一篇名为《北京的茶食》的小文,说来说去得出的结论是“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知堂老人在他别的文章里好像还提到过“萨其玛”,这是满族的一种点心,用鸡蛋、白面还有蜂蜜做,像民间做米花糖那样,一整块地放在板子上做好压平,然后再用刀切成小块儿。三四块萨其玛再加上一杯北京张一元的花茶,可以说是一顿很好的早餐。晚上读书饿了吃那么一块儿也很好,当然打麻将晚了也可以你一块儿我~块儿地吃。京剧《红灯记》里的李奶奶和鸠山打岔,鸠山说“密电码”,李奶奶说“萨其玛”,台下便是一片笑声。萨其玛的口感很好,是酥软甜美,最适合老年人的胃口。周作人生活的那个时期的稻香村居然连萨其玛都做不好了吗?这是个无法对证的公案。而我的母亲是喜欢稻香村的萨其玛,还有那种长形的牛舌饼。

  • 标签: 笔记 《红灯记》 北京 老年人 周作人 油茶
  • 简介:南方的许多朋友不认识剥了皮就是黄米,许多人每每把黄米叫做“粘小米”。我对他们说,小米的颗粒能有那么大吗?每年端午,我母亲除了江米粽子还要包几个黄米的,母亲说黄米包的粽子粮食味更浓,江米粽子和黄米粽子两相对比,可不是黄米粽子的味道更浓一些。

  • 标签: 笔记 粽子 小米 母亲
  • 简介:吸烟最早始于什么人或者是什么部落?这肯定是有些说不清,但这个人或这个部落肯定是既勇敢而又有些古怪,怎么会想起吸烟?吸烟对人又有什么好处?一种说法是蚊子不咬吸烟的人,这也许是惟一的好处。除此之外,就让人说不出别的什么好来。比如假设说抽烟可以使人长寿?好像还没有人敢这么说。

  • 标签: 笔记 吸烟 部落
  • 简介:墨香如仪鄙人喜欢老器物上的墨迹,而家中老器物却实在是没有多少,而有墨迹的就更少,家中有墨迹的最巨大之器便是北魏时期的一个石棺,也只如一个大石匣子,蠡形的盖子。当年是用来盛放骨殖的。上边的棺盖里边写有墨字五十八个,墨迹如新,一如刚刚书写上去,里边提到了《木兰辞》里讲到的明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这个明堂在鄙人所居住的小城的南边,原来的一所大学的西侧。

  • 标签: 笔记 《木兰辞》 北魏时期 墨迹 明堂 器物
  • 简介:去年至漓江,已是深秋,但依然是看到水牛在江里把头一下一下伏下去享受它们的水底午餐,是用嘴叨了满嘴的水草然后从水里抬出头来再吃,便觉时光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和上次差不多,只是那水牛可能已不是当年的水牛。这次来漓江,吃到一次荔蒲的大芋头,早知道荔蒲芋头是天下名物,也果然名不虚传。海派的画家来楚生画芋头,只用极浓的焦墨干笔,再加淡胭脂,真是好看。坐在漓江的船上,别人看山上石壁有几匹马,我偏要看江上往来船只船尾的厨房,江上往来的船只,每只船上都有这样的一个厨房,我想看他们在做什么?

  • 标签: 笔记 漓江 水牛 芋头 厨房 船只
  • 简介:白石翁的蜣螂人有小名儿,虫子也一样,蜣螂的小名叫屎克螂,蜣螂只是它的官名。小时候玩虫子,蜈蚣、蝎子、马蜂之外,碰到什么都玩,当然蚂蚱、知了和蜻蜓最好。周作人先生儿时玩儿苍蝇,尚有“红官帽,绿罗袍”之说,当然是指那种红头苍蝇,说是红头苍蝇,其实也只是两只眼睛红,苍蝇的眼睛很大,要占去头的三分之二,所以猛地一看便好像整个头都是红的,民间的“红头苍蝇”一说,实在是一种远远望去不加细究的一种概括。

  • 标签: 笔记 苍蝇 周作人 眼睛 白石 民间
  • 简介:徐灿是继南宋李清照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女性词人。她的《拙政园诗馀》在清初词坛佼佼不群,在中国女性文学序列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徐灿处于明清易代之际,遭遇到一种痛彻骨髓的亡国之悲、之痛。她一直深爱着的丈夫陈之遴又投降清廷,成为她无法直面的“贰臣”,而她本人又不得不接受清廷的封诰。因此,徐灿的感情异常复杂痛苦,她的词作具有了一般女性词人少有的沧桑之感和之悲。

  • 标签: 徐灿 《拙政园诗馀》 女性词人 黍离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