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华支睾吸虫与扇棘单吸虫的ITS-2序列分析鉴别方法。方法在华支睾吸虫流行区采集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吸虫成虫,从成虫虫体分离并收集虫卵。以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做对照虫种,按不同虫种和虫卵数分成5个实验组,各组分别提取DNA,并扩增ITS-2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作同源性分析以确保为目标片段,根据PCR扩增产物电泳获得的条带判定虫种。结果以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吸虫虫卵DNA为模板的PCR产物电泳图谱分别在400bp、500bp左右各显示一条明显条带;在以两种虫卵DNA混合液为模板的PCR产物中,电泳图谱在400bp左右和500bp左右各显示明显条带。将测序得到的两种核苷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显示与GenBank中相应的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吸虫序列高度同源。混入四种肠道线虫虫卵DNA的PCR产物中,除目的条带外,无其他条带。结论该方法可以对华支睾吸虫及扇棘单吸虫虫卵进行鉴别,且结果不受常见四种肠道线虫虫卵干扰,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两虫种的鉴别检测方法。

  • 标签: 华支睾吸虫 扇棘单睾吸虫 ITS-2 鉴别方法
  • 简介:马来半岛上栖息着30种食肉动物,频繁的人类活动已对其中某些物种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想要更好地保护这些生灵就必须全面地了解它们,出于这个目的,人们发起了“马来西亚食肉动物保护计划”。让我们随同科考队员深入丛林,去寻找这些玲珑杀手的踪迹。

  • 标签: 食肉动物 动物保护 人类活动 马来西亚
  • 简介:用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华枝吸虫患者150例。甲组总量150mg/kg,2d分服,日服3次;乙组总量225mg/kg,3d分服,日服3次;丙组总量100mg/kg,1d分服,日服3次。甲组治1.3和6个月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3.88%、97.50%和100%。乙组治1、3和6个月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5.92%、97.95%和100%。丙组治1、3和6个月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2%、94%和96%。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甲组的药物副反应率低于其它两组(P<0.01)。认为150mg/kg,2d分服疗法是治疗华枝吸虫病的较适宜剂量。

  • 标签: 华枝睾吸虫病 吡喹酮 疗效 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究柠檬酸、乙酸、氯化钠、亚硝酸钠和乙醇5种化学保藏剂对离体中华枝吸虫囊蚴生命力的影响。方法从感染中华枝吸虫的鱼肉中消化分离出中华枝吸虫囊蚴,吸取一定数量的囊蚴置于添加有不同食品化学保藏剂的PBS缓冲液中,观察其活动能力及形态结构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柠檬酸、氯化钠、亚硝酸钠对中华枝吸虫囊蚴的致死效果微弱,浓度〉5%的乙酸溶液及浓度〉10%的乙醇溶液能够使囊蚴失去活动力而死亡,但作用时间较长。低浓度乙醇则会刺激囊蚴、囊蚴内幼虫,使其活动加剧,但随时间延长,活动力减弱。结论化学保藏剂对中华枝吸虫囊蚴的致死效果微弱,其他非热处理方式及作用效果仍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 标签: 中华枝睾吸虫 囊蚴 化学保藏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组睾丸扭转患者最终被迫行睾丸切除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12年49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中,行睾丸复位固定术9例;睾丸切除术36例;患侧睾丸切除,对侧预防性固定4例,失率达81.6%(40/49)。结论睾丸扭转坏死与就诊时间及扭转度数密切相关,未及时就诊和延误诊治是失的主要原因。加强睾丸扭转相关知识宣教和基层医师的培训,是降低睾丸切除率的关键。

  • 标签: 睾丸扭转 误诊 外科手术
  • 简介:吸虫吸虫纲)是不分节的、有2个吸口的片状蠕虫。感染是人畜共患病(传入动物病);人类由于进食被污染的食物而意外感染。在一些地区有大量人被感染。淡水螺是这些感染的中间宿主。吸虫是雌雄同体,因此即使轻度感染也产卵。成虫不复制;重度感染由大量或重复食入传染性囊蚴引起。因此,典型的患者并非旅行者而是当地人(如难民)。注意酱油、浸酸、发酵和酒精腌泡都不能杀死鱼或甲壳类动物上的囊蚴,而这些是亚洲和其他地区传统饮食的一部分。

  • 标签: 肝吸虫 肺吸虫 意外感染 人畜共患病 中间宿主 重度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肝脏的病理变化,为研究华支睾吸虫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胃蛋白酶消化法获取华支睾吸虫囊蚴,人工灌胃法感染小鼠,采用病理学方法取材、固定及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不同感染时间的炎症反应程度存在差异,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胆管壁增厚、嗜酸性囊肿等病理学现象。结论: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肝脏出现了显著的病理学改变,这种现象对于研究人体内华支睾吸虫的致病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华支睾吸虫 囊蚴 病理变化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血吸虫病对人们生命健康都有着十分严重的危害,并且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也是临床上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当前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已经达到预期目标,但之后的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检测体系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本文就我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检测体系进行分析。

  • 标签: 血吸虫病 传播控制 检测体系
  • 简介:目的了解江苏金湖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疫情态势,为调整防治策略和工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每年3~4月份,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开展钉螺调查;每年6~9月份,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进行钉螺扩散监测.每年8~10月份,采用环卵沉淀试验或胶体染料试纸条法,对人群开展血吸虫病筛查,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进行检查.开展晚期血吸虫病人调查和保虫宿主监测.结果1998~2012年,累计查螺面积23991.48hm2,发现钉螺面积44.68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28.18hm2.解剖钉螺3885只,未发现感染螺.打捞漂浮物、稻草帘诱螺及调查渔民船只、渔具均未发现钉螺.血清学查病60164人,阳性率0.83%,其中门诊者阳性率、渔船民阳性率均高于流行村居民.粪检查病3155人,发现血吸虫病患者1例.查畜4915头,未发现病畜.共环境改造灭螺27.53hm2,累计药物灭螺面积35.11hm2,药物巩固性灭螺165.197km2,有螺面积下降了99.96%.结论金湖县血吸虫病疫情态势较为稳定,应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钉螺的监测.

  • 标签: 血吸虫病 传播阻断 疫情
  • 简介:摘要肺吸虫病是由肺吸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食源性寄生虫病,很少累及肝脏,罕见于胰腺。现报道1例以肝脏、胰腺占位,首发症状为急性胰腺炎且术前诊断为胰腺癌肝转移,但术后病理确诊为临床罕见的肺吸虫病病例,为进一步认识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拓宽思路,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降低致残率。

  • 标签: 胰腺肺吸虫 肝肺吸虫 治疗经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屏障由相邻支持细胞间多种蛋白质复合体组成,它通过在生精上皮参与构建生精微环境、提供免疫屏障并赋予细胞极性来维持正常精子发生。血-屏障的结构与功能易受外界不良环境因素影响,但血-屏障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机制尚未系统阐明。本综述概括血-屏障的结构、功能及生理调控机制,总结损伤血-屏障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并归纳不良环境因素通过影响表观遗传修饰、信号通路表达、细胞因子与内分泌激素含量损伤血-屏障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机制,这对于保障精子质量、避免睾丸损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预防男性不育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血-睾屏障 表观遗传 信号通路 细胞因子 内分泌激素
  • 简介:采用针刺疗法探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肾上腺轴系统功能,从而达到促进铜分泌,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 标签: 针刺疗法 运动性低血睾症
  • 简介:吸虫病(裂体血吸虫)由吸虫科的蠕虫引起。所有这些吸虫(扁虫)都需要淡水螺作为中间宿主,而且不在人类这个终宿主体内复制。血吸虫病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图1)。感染的患病率及其临床后果视中间宿主的分布与人类的社会和文化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定。

  • 标签: 血吸虫病 中间宿主 体内复制 相互作用 文化活动 临床后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老年肺吸虫合并颅内吸虫感染的治疗,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1例老年肺吸虫合并颅内吸虫感染患者,分析其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情况。结果:入院经过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肺吸虫合并颅内吸虫感染,经过治疗,于2020年11月17号好转出院,出院时基本病情稳定,偶有咳嗽症状,头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肺吸虫合并颅内吸虫感染应该及早诊断治疗,这样才能提高治疗效果,防止病情恶化。

  • 标签: 老年肺吸虫 颅内吸虫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多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超声诊断7例(其中6例经病理证实)多症患者,分析其声像图表现及临床情况。结果6例多症患者均为三,其中4例多位于阴囊内,2例位于腹股沟并伴同侧斜疝。3例多症多余睾丸与附睾相连,1例多伴有附睾及输精管重复,2例无附睾及输精管与之相连。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4例内部可见血流信号,2例多余睾丸内无血流信号显示。结论多症有典型的声像图特征,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其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炔醇颗粒治疗月经过多的疗效评价。方法根据月经过多诊断标准用应用炔醇颗粒治疗。结果显效15例,占37.5%;有效18例,占45%;无效7例,占17.5%;总有效率为82.5%。结论炔醇颗粒治疗月经过多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疗效满意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炔睾醇颗粒 治疗 月经过多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移民建镇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采取现场调查方法,纵向观察移民建镇钉螺分布、人畜血吸虫感染、滩地污染及环境变化情况.结果移民建镇感染螺密度逐年下降,2005年较2002年下降了45.61%;滩地野粪阳性率有所下降,2005年较2002年下降了37.97%,但野粪密度和阳性份数未见减少,野粪污染仍相当严重;居民粪检阳性率波动不大,2005年较2002年仅下降1.86%.各年份已搬迁与未搬迁居民粪检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较2002年下降了49.4%;移民建镇滩地开发力度加大.结论移民建镇单退地区短期内血吸虫病疫情未发生明显变化.

  • 标签: 移民建镇 血吸虫病 钉螺 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