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住房是人民安居、经济发展的载体和体现,而地震往往让住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支持抗震救灾、推动灾民安置和引导恢复重建,住房评估成为震后阶段的重要工作。“5·12”地震和“9·21”地震是我国近年来震级最高的两次地震。本文以这两次地震的重灾区,即都江堰和南投为例,结合文献归纳和对两者的比较研究来总结其在评估流程、框架和作用等方面的策略与特征。文章得出,两者在整体策略上基本一致,但在实际策略的组织部署和技术利用上有所差别。本研究总结了两者的经验和不足,为震后住房应急管理中的住房评估提出思路和建议。

  • 标签: 地震 震后住房 安全风险 评估策略 应急管理
  • 简介:伴随21世纪以来人类遭遇的几次流感大流行的侵袭,如何加强流感等传染病防控以及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是各国政府亟待重视的时代课题。本文以甲型H1N1流感防控作为典型对象来分析,在对世界卫生组织(WHO)、欧盟及中国内地三方的防控评估报告做一细致的文本比较研究,从而发现防控规律,明确自身不足,弥补完善规章,进而提高我国传染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同时也为未来我国新型流感防控提供可借鉴之处。

  • 标签: 甲型H1N1 卫生应急 流感防控 新型流感
  • 简介:自2003年开始至今,问责经历了十余年的持续发展。以十八大为节点,十八大之后的问责有了多维的转向,具体包括问责事件锐减、巡视组出场、八项规定问责和反腐败等。这些通过学习和适应、吸纳和整合、优化和升级、关门和封闭等机制得以实现,其中网络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八大之前的问责是以社会参与为基础的,包含了大量的民主元素,问责成果较为零碎。十八大之后的问责成果显著,采用的则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体制内的控权技术。问责的发展关键还是要解决“谁来问责”的问题。民主问责必须积极推进参与式问责。

  • 标签: 问责 十八大 民主问责 治理技术
  • 简介:高校作为国家潜在人才高密集的聚集区,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主体。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北京高校学生对地震预案的认知程度决定着地震预案建设成效。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决定了高校大学生对地震应急预案的认知存在着差异性的可能。根据调研数据最优选项最值描述和灰色相关分析可知,大学男生和女生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本文研究认为,男生重视地震应急预案的理论知识,女生重视地震应急演练的实践。因此,男生应加强演练重要性的学习;对女生加强理论学习,达到地震应急预案全面建设的目的。

  • 标签: 地震应急预案 性别差异 高校 地震应急演练
  • 简介: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政府的主动推动和公民参与行动的良好合作,目前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受到高度关注。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基于对社区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项目的实证分析,分别从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意愿、方式和社区自组织发挥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项目开展过程中表现出公民参与率较高、公民的参与动机与利益诉求相关和个体参与为主的特点,最后本文提出加强社区公民参与治理的政策建议。

  • 标签: 社区治理 公民参与 社区风险评估与管理
  • 简介: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简称"稳评")机制是在风险社会背景下,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顶层设计。其中评估主体贯穿稳评的各个环节,明确认识主体类别、厘清主体间关系类型、探明主体结构特征等对于促进决策科学化、健全稳评机制、指导稳评实践均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72份重大项目稳评文件和20份稳评报告为样本,利用内容分析法梳理出稳评主体间的关系类型和现状;而后利用社会网络,对各类主体在不同关系类型网络中的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不同关系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纵向比较,对各类主体在稳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解释。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稳评工作和主体间关系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稳评主体间关系以合作关系为基础,进一步细分为组织协调关系、监督指导关系、责任追究关系等三种形态的子关系类型;(2)主体间"权力-责任"格局虽已初步形成,但与其配套的责任追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3)主体间治理模式以"政府主导型"为主,公众监督、参与水平亟待加强。

  • 标签: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评估主体 主体间关系 社会网
  • 简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源于地方创新并在中央层面被制度化后在全国范围内被普遍推行,至今已经历十余年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可被视作包括横向和纵向扩散的政策扩散过程,对其中扩散机制的分析有助于理解和把握该决策机制实施状况与效果。基于对69份地方政策文本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扩散过程中可能出现政策学习、强制和模仿三种扩散机制;其中,横向扩散更多地表现为政策学习和模仿的产物,而纵向扩散则在更多地表现强制机制的作用的同时亦存在学习和模仿的可能。要改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施效果,需在正视强制机制作用的同时减少模仿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应更好地促成政策学习。

  • 标签: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政策扩散机制 政策学习 强制 模仿
  • 简介:识别空气污染的高社会脆弱性地区,查明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的影响因素,这对于降低因空气污染造成的社会不平等、提升空气污染防治的效果都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提出了面向区域的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概念模型,并据此建立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而以省级行政单元作为分析单位,运用投影追踪聚类模型,识别了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排名前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本科及以上人口比例"、"每千人医院床位数"、"儿童(14岁及以下人口)"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通过集成社会脆弱性指数来探索中国空气污染社会脆弱性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4年,社会脆弱性指数均值保持了逐年下降的趋势。2000~2010年,社会脆弱性指数标准差持续上升,2010年后出现下降。在整个研究周期内,全国各省的社会脆弱性经历了普遍偏高至部分好转再至好转局面扩大的变化。社会脆弱性的好转始于东北局部,再扩展至东部沿海,继而向中西部推进。在空间分布上,中部和西部省份的社会脆弱性偏高,北京和上海的社会脆弱性最低,华北和华东地区的社会脆弱性水平居中。

  • 标签: 社会脆弱 空气污染 投影寻踪聚类模型 中国
  • 简介: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收入的显著提升促进了大众对于多样化出行方式例如客轮旅行的需求。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的客轮沉没事件也不断敲响安全警钟。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事故致因理论构建客轮沉船风险评价模型,从船舶自身因素、人为因素、通航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方面研究分析了客轮沉船事故的基本特点,并运用客轮沉船风险评价模型对“4·16韩国世越号”客轮沉船事故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控此类安全事故的策略建议。

  • 标签: 应急管理 沉船事故 事故树“世越号” 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