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用左眼仰视高尔基;多年以后,我们才开始用右眼平视高尔基.无论我们用左眼还是右眼,伟大这个形容词对他而言都是当之无愧的.在俄罗斯文坛上,高尔基是个另类的人物.在他那个时代,他堪称一艘航空母舰.如果仅用文学上的成就——特别是在那块大师辈出的土地上——他无论如何也算不上顶尖级的大师,但是,当……

  • 标签: 高尔基 另类 仰视 卓尔 文坛 文学
  • 简介:<正>萧伯纳1933年2月17日路过上海。会见鲁迅等人。萧伯纳见了鲁迅时说:“他们称你为中国的高尔基,但你比高尔基漂亮!”鲁迅答逆:“我更老时,将来还会更漂亮。”

  • 标签: 鲁迅 高尔基 萧伯纳 上海
  • 简介:瞿秋白作为中国左翼重要的政治革命理论家,他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提出与倡导的文学理论,成为中国左翼建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重要理论资源。因此瞿秋白的文学理论也成为中国左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中最具成效的一部分,对当时的中国左翼文坛及其后左翼文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功用。

  • 标签: 政治革命 瞿秋白 革命理论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高尔基 左翼文学
  • 简介:鲁迅对高尔基的接受经历了一个变动发展的过程,但最终在国民性话语极其内蕴的人道主义思想方面寻绎到了精神上的契合点。鲁迅与高尔基的国民性话语在批判意识和悲剧性方面存在某些差异:鲁迅侧重社会批判,高尔基侧重人性批判;鲁迅国民性话语的悲剧性强于高尔基。同时,受平民意识与底层意识之影响,二者国民性话语又流露出诸多共同质素,具体表现在世俗性、反抗性和人民性三个方面。通过鲁迅与高尔基国民性话语的论析,不仅可以清晰二者人道主义思想的基本特质,而且还可以洞见其人道主义精神的历史价值与当下意义。

  • 标签: 鲁迅 高尔基 国民性话语 人道主义
  • 简介:一篇著名的散文《海燕》让许多国人在少年时代就认识了高尔基这位"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作家"。他是沙皇封建制度的坚定反对者,曾因倡导革命而遭迫害;他加入社会民主工党并参加该党发动的武装起义,其小说《母亲》、《童年》及剧本《在底层》、《敌人》等无不充满革命性。在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到来之际,他高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标签: 少年时代 在底层 《母亲》 《童年》 民主工党 武装起义
  • 简介:一九一七年寒冷的冬天,身陷囹圄的德国马克思主义者卢森堡听到了十月革命的惊雷,她用诗一般的语句描绘着:“每天有一块地方沦陷,每天有新的崩裂,每天有新的天翻地覆。”对于正在从事颠覆活动、意在开创历史新纪元的西方革命者来说,俄国的成功既出乎他们意料之外又给了他们巨大的鼓舞。但是,激进的

  • 标签: 高尔基 合时宜 社会理想主义 俄国革命 自由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高尔基出生在沙皇专制统治时期,俄国人民苦难深重的年代.高尔基有过苦难的童年,辛酸的人间"炼狱",以及从"社会大学"苦苦寻找光明的艰难历程.他的自传体三部曲,就是他本人的真实生活的写照.本文论述了三部曲主人公阿辽沙成长的因素:苦难的童年和辛酸的"人间"生活培养了他反抗精神;与人民的密切交往,艰苦生活的磨练,是他成为新人的基础;刻苦自学是阿辽沙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书本知识的启发和教育对他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喀山时期是他思想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使他成长为积极探索生活真理的不妥协的青年.阿辽沙的形象是俄国一代劳动者经过艰苦卓绝的磨练后,走向新生活道路的艺术典型.

  • 标签: 阿辽沙 新人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