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猪膀胱脱细胞基质(UBM)对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的运动和极化情况的影响,为临床创面修复中支架的合理选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猪UBM和可吸收敷料的微观结构。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2种支架浸提液的蛋白质分布。取6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小鼠周龄、性别、品系下同)并提取骨髓细胞后诱导原代巨噬细胞并鉴定。取3批次巨噬细胞,均分为猪UBM浸提液组和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加入含有相应浸提液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行划痕试验检测并计算划痕后1、3、7 d的细胞迁移率;行Transwell实验检测培养12、24 h的细胞迁移数量;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206或CD86阳性细胞百分比。以上细胞实验样本数均为3。取12只小鼠,于每只小鼠背部左右两侧各制作1个切口,左侧切口纳入猪UBM组、右侧切口纳入可吸收敷料组,分别植入相应支架。术后7、14 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测支架中浸润的炎症细胞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支架中F4/8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阳性细胞数量和Ⅰ型胶原蛋白沉积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4/80、CD86、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以上动物实验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猪UBM的一面为致密的基底膜结构,另一面为含有纤维结构的多孔固有层。可吸收敷料的两面均呈三维多孔结构。在(50~70)×103的分子量区间,猪UBM浸提液的泳道出现多条非Ⅰ型胶原蛋白条带,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的泳道中未出现明显条带。经鉴定,小鼠骨髓细胞已被成功诱导为巨噬细胞。划痕后1、3、7 d,猪UBM浸提液组细胞迁移率均明显高于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t值分别为15.31、19.76、20.58,P<0.05)。培养12、24 h,猪UBM浸提液组细胞迁移数量均明显多于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t值分别为12.20、33.26,P<0.05)。培养24 h,猪UBM浸提液组细胞中CD86阳性细胞百分比为(1.27±0.19)%,明显低于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的(7.34±0.14)%(t=17.03,P<0.05);猪UBM浸提液组细胞中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为(73.4±0.7)%,明显高于可吸收敷料浸提液组的(32.2±0.5)%(t=119.10,P<0.05)。术后7、14 d,猪UBM组支架中浸润的炎症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可吸收敷料组(t值分别为6.58、10.70,P<0.05);猪UBM组支架中F4/80、TGF-β1、VEGF和MMP-9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可吸收敷料组(t值分别为46.11、40.69、13.90、14.15,19.79、32.93、12.16、13.21,P<0.05);猪UBM组支架中Ⅰ型胶原蛋白沉积较可吸收敷料组更显著;猪UBM组支架中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可吸收敷料组(t值分别为5.05、4.13,P<0.05),CD86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可吸收敷料组(t值分别为20.90、19.64,P<0.05),猪UBM组支架中可见更多的M2型巨噬细胞、可吸收敷料组支架中可见更多的M1型巨噬细胞。结论猪UBM可增强小鼠巨噬细胞运动,诱导其发生M2型极化和发挥旁分泌功能,营造含有TGF-β1等生长因子和MMP-9组织重塑分子的微环境,促进组织新生和细胞基质重塑。

  • 标签: 巨噬细胞 细胞运动 创面修复 猪膀胱脱细胞基质 支架重塑 组织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别不确定的造血细胞肿瘤髓外肿块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并提出诊断的建议。方法选取较常见的5例系别不确定的造血细胞肿瘤,分别为髓系肉瘤、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B/髓系、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未分化白血病合并皮肤成熟浆样树突细胞增殖及早期前驱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收集其形态学、免疫组化检测、流式细胞术结果,探究系别不确定的造血细胞肿瘤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鉴别诊断。结果5个病例提示系别不确定的造血细胞肿瘤准确的病理诊断和分型需要:①基于系别特异性标志物;②系别不确定的造血细胞肿瘤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不同部位或不同时期肿瘤细胞分化方向有所不同,初诊及病情变化时需多次活检并全面标记各系相关标志物以协助诊断;③常规病理形态学及组织的免疫表型检测在诊断系别不确定的造血细胞肿瘤时存在局限性,需要结合形态学、流式细胞术检查等综合分析。结论系别不确定的造血细胞肿瘤来源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细胞,肿瘤细胞分化存在多样性,需要结合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病理检查、临床特征、分子遗传学等进行诊断。

  • 标签: 前驱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白血病,双表型,急性 细胞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别不确定的造血细胞肿瘤髓外肿块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并提出诊断的建议。方法选取较常见的5例系别不确定的造血细胞肿瘤,分别为髓系肉瘤、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B/髓系、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未分化白血病合并皮肤成熟浆样树突细胞增殖及早期前驱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收集其形态学、免疫组化检测、流式细胞术结果,探究系别不确定的造血细胞肿瘤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鉴别诊断。结果5个病例提示系别不确定的造血细胞肿瘤准确的病理诊断和分型需要:①基于系别特异性标志物;②系别不确定的造血细胞肿瘤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不同部位或不同时期肿瘤细胞分化方向有所不同,初诊及病情变化时需多次活检并全面标记各系相关标志物以协助诊断;③常规病理形态学及组织的免疫表型检测在诊断系别不确定的造血细胞肿瘤时存在局限性,需要结合形态学、流式细胞术检查等综合分析。结论系别不确定的造血细胞肿瘤来源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细胞,肿瘤细胞分化存在多样性,需要结合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病理检查、临床特征、分子遗传学等进行诊断。

  • 标签: 前驱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白血病,双表型,急性 细胞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免疫靶向新辅助治疗单发中国肝癌分期(CNLC)Ⅰb期肝细胞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FOLFOX-HAIC联合免疫靶向新辅助治疗的20例单发CNLC Ⅰb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55.1±9.9)岁。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和改良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FOLFOX-HAIC联合免疫靶向治疗的疗效,同时不良事件评价标准4.0版评估安全性。结果治疗2个周期(1次FOLFOX-HAIC+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治疗为1个周期)后依据RECIST 1.1评估疗效,20例患者客观缓解率70.0%(14/20),疾病控制率100.0%(20/20)。依据mRECIST评估疗效,20例患者客观缓解率90.0%(18/20),疾病控制率100.0%(20/20)。经过治疗后有12例(60.0%)患者接受了肝肿瘤手术切除,均达到R0切除,2例(10.0%)进行放射治疗,3例(15.0%)停药待手术,2例(10.0%)拒绝手术,1例(5.0%)因免疫性肝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根据病理结果,3例(25.0%)获得病理学完全缓解,4例(33.3%)获得主要病理学缓解。在安全性评估中,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20/20),其中7例(35.0%)发生3级不良事件,1例(5.0%)因5级免疫性肝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3级不良事件予以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FOLFOX-HAIC联合免疫靶向新辅助治疗是安全的,具有较高的肿瘤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为肝癌新辅助治疗提供新的策略,但患者术后的长期生存获益,有待后续研究证实。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动脉灌注化疗 新辅助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