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溶与动脉溶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效果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静脉溶组的患者50例,动脉溶组的患者50例,将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式的治疗办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实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两组患者实际的治疗效果,准确的分析患者神经功能水平,判断脑梗死存在严重性的缺损问题,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是否存在明显的变化,实际指标是否有所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标准需要得到有效的差异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尿激酶治疗,在动脉溶治疗上相比静脉溶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推广性价值和应用效果。

  • 标签: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 简介:目的:总结距软骨损伤(OLT)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在PubMed、Springerlink英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以“osteochondrallesions”、“talus”为关键词查阅2010年1月—2014年11月有关OLT手术治疗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治疗OLT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清创、微骨折或钻孔术,自体或异体软骨移植术,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等多种方法。清创、微骨折或钻孔术一般适用于年轻、损伤面积小而浅或孤立病灶的患者。面积大、深的软骨及软骨下损伤可考虑自体或异体软骨移植术。关节镜手术因其微创、直视下操作及可同时进行诊断与治疗等优势,可做为手术治疗OLT的首选方式。目前,关节镜联合其他方法成为OLT治疗的新趋势。临床上儿童OLT少见,对保守治疗失败的OLT儿童,内固定和清创微骨折的手术治疗都是较好的手术方法。结论OLT有多种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临床治疗应强调“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患者的自身因素和病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骨疾病 骨软骨损伤 距骨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开放性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行开放性颗粒植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接受开放性颗粒植治疗的开放性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5例患者创面均成功修复,骨折均顺利愈合,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接受开放性颗粒植治疗的患者实施精心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缺损 开放性颗粒植骨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性溶(CDT)和系统溶(S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为选择最佳的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CDT与ST治疗急性DVT对比研究的相关文献,发表时间截止至2016年7月。按照钮卡斯-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数据合并与发表偏倚检测。运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CDT组的大腿消肿率高于ST组(WMD=12.01,95%CI8.58-15.43;P〈0.01);CDT组的小腿消肿率高于ST组(WMD=12.88,95%CI9.60-16.11;P〈0.01);CDT组的溶率高于ST组(WMD=15.24,95%CI11.99-18.50;P〈0.01);CDT组的出血并发症率明显低于ST组(OR=0.50,95%CI0.31-0.80;P〈0.01);术后半年CDT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TS)发生率明显低于ST组(OR=0.40,95%CI0.25-0.63;P〈0.01)。结论相比于ST,CDT消肿效率及溶率更高,并发症和PTS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导管接触性溶栓 系统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META分析
  • 简介:背景:临床治疗由创伤、感染、肿瘤以及先天性疾病导致的缺损仍然是一个挑战。组织工程的研究,为缺损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对治疗缺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回顾近年来间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增殖和成活性、免疫特性、促血管化以及在体实验的成效果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2008年至2016年文献,检索词分别为"间质干细胞、组织工程、成、免疫、血管化"和"mesencgymalstemcell,tissueengineering,osteogenesis,immuneproperty,angiogenesis"。纳入与间质干细胞、组织工程、成、免疫及血管化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及陈旧文献。共检索到1772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41篇文章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在组织工程中,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脂肪间质干细胞应用较为广泛。研究认为骨髓间质干细胞成活性高于脂肪间质干细胞。间质干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能力,可减少损伤部位炎症反应,加快组织修复。间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不只有免疫抑制作用,也有免疫促进作用,脂肪间质干细胞比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性。低氧培养下的脂肪间质干细胞能够分泌更高的促血管生成因子,生成更多的血管结构。实验研究证实聚乳酸多孔纳米材料结合纳米碳生物材料可以明显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由于间质干细胞具有生物向性,可能成瘤分化,故间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一直持谨慎态度。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骨和骨组织 免疫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为既利于骨折愈合,又不浪费量,以避免供取出过多及降低供区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合适的植(取)量。方法选择自体髂骨植术的45例尺桡骨干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术中测量缺损和游离碎块的体积。根据植(取)量和缺损量的比例将患者分为1.0倍组、1.5倍组和2.0倍组3组,每组15例。植(取)量分别为缺损量的1.0倍、1.5倍和2.0倍。随访12个月,观察3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0倍组骨折愈合率为86.67%(13/15)。显著低于1.5倍组(100%)和2.0倍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5倍组和2.0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量浪费和提高愈合率,选择1.5倍植量较适宜。

  • 标签: 骨折愈合 植骨量 颗粒植骨
  • 简介: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局部应用中药提取物菟丝子多糖结合牵张成技术促进兔胫骨骨折断端的成情况,证实菟丝子多糖能够加速牵张成,并说明补肾中药促进成的部分机理。方法:选取成熟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2.5±0.5)Kg,按随机原则分为菟丝子多糖组和盐水对照组。菟丝子组于术中和术后第2w骨折断端注射菟丝子多糖0.5ml(0.5ml:200mg),盐水对照组于术中和术后第2w骨折断端注射生理盐水0.5ml,2组均于术后7d开始延长,每天延长lmm,共延长10天,延长完成后再固定6w,统一处死各组所有实验动物,并留取完整标本。于术后不同时期(延迟期10d后1w、2w、3w、6w)的x线动态观察、Micro—CT扫描、生物力学检测等方面分析2组之间促进成有无差异。结果:①动态x线观察示:菟丝子多糖组在完成牵张后第2dd,即可以看出延长区成明显高于盐水组,表现出明显促进痂生成的作用;②Micro—CT扫描:菟丝子多糖组成量明显大于盐水对照组,且密度也明显增高。其中,TB.TH.3D检测值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D0.05)。BMC、BMD、TMC、TB.SP.3D检测值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生物力学测试结果示:菟丝子多糖组与对照组的最大扭矩角(deg)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D0.05);最大扭矩(N—m)和扭转刚度(N—m/deg)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兔胫骨牵张成试验中,联合菟丝子多糖牵张成比单独应用外固定架牵张成在同一时间内成量更大、骨化更完全。即局部注射菟丝子多糖能加速促进牵张成,缩短治疗时间,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 标签: ILIZAROV技术 牵张成骨 兔胫骨 菟丝子多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NIHSS评分大于10分的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联合机械取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中-重度脑卒中(NIHSS>10分)患者,抽签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动脉溶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SolitaireAB型支架机械取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前,患者NIHSS、m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NIHSS、mR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脑卒中患者给予动脉溶联合应用SolitaireAB型支架机械取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肽治疗对跟骨折术后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根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在术后分别以高压氧,肽和联合方式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个月和3个月时,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证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和1组与2组相比,3组骨折愈合情况最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P<0.05.结论对于行跟骨折术后患者,使用高压氧联合肽进行治疗,能够加速切口和骨骼愈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高压氧 骨肽注射液 跟骨骨折 愈合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四肢长管状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后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四肢长管状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外固定支架的治疗方法治疗,并为患者配合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恢复的优良率,促进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骨外固定 四肢长管状骨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