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风险社会理论是西方学者基于对现代化、全球化引发的威胁力量作出的反思。“有组织的不负责任”使风险社会责任认定陷入困境,同时也对传统的风险治理模式形成挑战。在现代社会,单一的治理机制无法有效应对全球化时代的风险,整合政府、市场以及公民社会三大治理机制,构建多元参与和责任分担的合作治理成为一种路径选择。作为复杂性简化的一种有效形式,现代信任关系为合作治理的可持续性运转提供了机制依托。政府信任在整个社会信任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同时也是影响合作治理的重要变量,需引起特别关注。

  • 标签: 风险社会 合作治理 信任 政府信任
  • 简介:当前我国乡村正处于剧烈的转型阶段,面临着各种风险因素的挑战,单纯依靠原有危险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有效应对。因此需要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模式,从单纯依靠危险管理模式转换成以风险治理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模式,使其不仅能够对已经发生的危险事件进行有效管理,而且能够将管理有效地转移到对风险前期的预防和控制上,从而建立一个有预见性的基层治理体制,确保乡村政治、经济、社会的长久稳定。

  • 标签: 乡村治理 风险社会 危险管理 风险治理
  • 简介:公共领域的冲突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2017年6月,第六届全国公共领域冲突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会议围绕公共冲突的治理机制建设展开了讨论,形成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综合而言,公共冲突治理需要以全过程治理为指导,建立事前预防、事中化解与事后优化的弹性治理机制。具体而言,就是要注重前端管理,建立"表达-引导"的冲突预防机制;聚焦矛盾根源,建立"沟通-化解"的冲突解决机制;关注制度调适,建立"反馈-修正"的冲突管理优化机制。

  • 标签: 公共冲突 弹性治理 全过程治理 社会力量
  • 简介:环境项目决策和推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冲突事件不断涌现,考验着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实践中,地方政府构建了多元化的风险沟通方式,例如恳谈会等,试图规避环境冲突风险。本文通过对几起典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事实回顾和对西方风险沟通理论的综述,指出利益相关者范围、制度化沟通渠道、公众风险感知、政府沟通策略以及社会背景五个风险沟通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此,认为地方政府在风险沟通实践中,需要遵循差异化沟通、公众风险感知测量、平衡政府信息披露和公众知情权保护、构建具有灵活性和恢复性的风险沟通机制以及长期致力于政府公信力的恢复五个关键命题。

  • 标签: 环境冲突风险 风险沟通 公民参与 风险感知测量 信任
  • 简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针对决策的后果带来社会不稳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预测与分析,实现源头防治。依据决策理论,探究决策与风险源的关系。在当下中国决策过程的典型事例进行比较与剖析基础上,从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决策结构的变异、决策过程的碎片化、政策变迁过于频繁、政策缝隙过大等五个方面来研究决策与风险聚集的关系。应对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大规模高风险的社会不稳定的关键点是推动决策过程的转型。在发展型国家的框架内,建构良好社会秩序的决策制度安排是进一步研究需要解决问题。在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践中,其选择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社会不稳定进行风险预测、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上。研究的价值在于揭示出社会不稳定是社会利益系统失衡的一种表现,其根本在于决策制度安排,推动决策制度的变革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要义,从而真正实现源头治理的目标。

  • 标签: 风险源 决策 政策变迁 政策缝隙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 简介:网络时代,信息庞杂超出了个体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认知范围和认知能力,如何防范信息安全风险成为当下社会面对的重要命题。青少年既是网络发展的受益体,也是网络犯罪首当其冲的对象。协同治理强调不同子系统或者行为体的协同,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成为化解当下青少年信息安全困境,防范网络犯罪叠加伤害的关键措施。因此,促进以青少年自我管理为主,充分发挥教育等相关社会主体的协同治理效能,才是破解青少年信息安全的困境,进行有效风险防范的最佳途径。

  • 标签: 信息安全 协同治理 风险防范 和谐校园
  • 简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风险与挑战。邓小平对风险做了一系列十分精辟的论述.形成了全面系统的风险思想。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重温邓小平风险思想,吸收其思想精华,探讨当前我国“社会风险”与社会形态、时代背景、文化心理、社会结构与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对于克服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风险.保证国家安全,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把改革引向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风险防控思想 社会治理
  • 简介:腐败风险防控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呈现出动态化、多维度和潜在性的特点,新常态环境下梳理出高校人事管理的潜在风险点,进而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和"疏堵结合",以期实现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和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 标签: 新常态 高校人事管理 腐败风险治理
  • 简介:建立市场化法制化风险防范体系,是维护我国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切实防范债券市场风险的现实需求。市场化是法制化的前提和基础,法制化是市场化的发展和保障,我国债券市场建立市场化法制化风险防范体系,就是要将债券市场风险的市场化约束机制嵌入到债券市场法律制度之中,并以完善的风险防范规则体系为债券市场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提供制度保障。构建这一体系的核心问题在于协调债券市场风险防范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并按照市场化与法制化相结合的基本逻辑,明确制度构建中的价值旨向和基本原则,建立符合风险治理现代化要求的债券市场法律制度体系。

  • 标签: 债券市场 风险防范 市场化 法制化 政府与市场
  • 简介:当前,我国的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社会矛盾不断凸显,社会风险因素异常复杂,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严峻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提升风险治理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但目前我国的风险治理机制尚不完善,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坚持防范为主、防治结合的风险治理思路,坚持宏观建构微观治理结合的基本原则,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风险治理体系,形成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的风险治理系统,增强风险治理的实效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标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风险社会 风险治理
  • 简介:盗窃自行车是各地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各地管理机构也采取了各种不同措施来整治这一不良现象,但是效果都不明显.这一管理困难可以被概括为公共治理中的“自行车难题”.自行车难题表现为自行车偷盗行为已经形成一个“自行车生态怪圈”,偷盗行为依赖这一怪圈得以保护、规避和延续,导致对这一问题治理的困难.如果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影响这一难题治理效果的要素主要表现在:信息、风险和价格.在一般的政府规制行为中,这三大要素也同样影响着公共治理的绩效.使信息对规制方有利、扩大反规制行为的风险和缩小反规制行为的市场交易空间是有效规制的三个条件.

  • 标签: 自行车难题 政府规制 信息 风险 价格 偷盗行为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公共部门管理改革的需要催生了“治理”研究的学术潮流,“治理”迅速以-种思潮、理论、范式、技术的姿态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治理经引介进入中国以来,国内学者开始探索以治理理念重思中国政治改革路线并形成了-系列独立的学术成果.本文基于对中国学者治理研究的学术考察,认为治理概念引入之后,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国家治理这些概念实则是治理理论与中国实践互动下形成的中国话语的创新,具体而言:从“治理”到“政府治理”是中国学者从理论上对政府角色重新定位的初步思考,从“治理”到“治理评估”是从实践出发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考察,进而再到“国家治理”概念的提出,是治理研究在中国本土化的系统成果.

  • 标签: 治理 国家治理 政府治理 治理评估 中国化
  • 简介:当我们追问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和何种治理模式是低成本高效率的问题的时候,比较目前常见的三种治理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就具有重要的学理性价值。基于这一问题意识,主要从共同体治理的视角着重阐明它所蕴含的政治价值、运行的政治逻辑和共同体治理过程的制度安排,从而对共同体治理加以评价,有其自我管理和自我统治的优势,但也有其不足,不是取代而是补充市场治理和国家治理的不足。

  • 标签: 共同体治理 国家治理 市场治理 政治价值
  • 简介:对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以及二者关系的认知偏失亟需辨析廓清。文章对治理的内涵、范畴及其与管理、统治在性质上的区分进行论析,揭示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论证二者的客体皆不是民众,不是纳税人,而是国家公共生活和国民生存环境中相关的需要改善的社会建构或物质建构;如果把民众视为被治理者,不仅是历史观、政治观的大倒退,而且必然导致治理性质的改变和把矛头指向民众的恶果。

  • 标签: 国家治理 社会治理 治理性质 治理客体
  • 简介:<正>推进国家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是对"管理"的扬弃。在国家治理体系下,治理国家不再仅仅是国家机关的事情,各个社会主体都应当担负起相应责任,做到各尽所能、各尽其责。在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方面,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向市场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过多干预,把市场问题更多地交由企业等市场主体解决;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培

  • 标签: 治理主体 组织管理制度 微观经济活动 经济体制改革 治理方式 市场问题
  • 简介:本期的四篇论文都聚焦于转型期的社会治理问题。大概是在2000年前后,中国农村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表现为乡村治理、农村社会结构、农民价值观等方面的全方位转型,这对中国农村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挑战:社会治理的理念、技术和目标都需要重新调整,以此适应巨变的乡村。第一,就转型期社会治理的困境而言,主要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制造问题”的过程。

  • 标签: 社会治理方式 转型期社会 乡村治理 农村社会结构 治理理念 大变局
  • 简介:城市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城市治理的水平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城市要发展得又快又好,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城市治理方式,但是在城市公共事务日益繁杂的今天,现有的由政府独自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的单中心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治理的需求,因而有必要引入多中心治理来提高我国城市治理的水平,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 标签: 多中心 治理 城市治理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速度在不断加快,城市治理也越来越被重视。但在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失业等问题的高发,仅仅依靠政府的努力是不能够完全解决城市治理问题的.因此,城市治理方面亟需我们充分发挥公众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实施多中心治理城市的新模式,以充分发挥政府、民间组织、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的作用,推动城市治理改革和创新,提升城市治理效果。

  • 标签: 城市治理 多中心 新模式
  • 简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资源配置呈“倒金字塔”结构,农村食品安全基础设施最为薄弱,检测力量分散,检测手段落后,检测周期长。因此,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转变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实行动态化监管,是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 标签: 农村 食品安全 监管方式
  • 简介:治理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情境、不同层次的实践中具有不同的解释。尽管中西方对治理概念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但事实上,各种治理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治理意味着政府功能和角色的重新界定,意味着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协调和良性互动。中国语境中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国家(政府)主导下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共治良性互动的结果。

  • 标签: 治理 国家治理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