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减轻对颞叶脑组织的牵拉,一个入路同时切除位于及颞下底肿瘤,作者采用经颧弓游离额下入路的手术方法.成功地对9例同时或分别位于及顾下的肿瘤病人施行手术治疗.其中镜下全切6例,次全及大部切除3例。实践表明,经颧弓游离翎下入路对同时或分别位于及颞下肿瘤显露满意,且对额叶脑组织的牵拉轻微,是一较为理想的显微底外科的手术入路。

  • 标签: 颅中窝 颅后窝 颞下窝肿瘤 手术径路 脑肿瘤
  • 简介:是神经外科手术相对困难的部位,传统手术不要求严密缝合硬脑膜,不行骨瓣成形复位,常规放置外引流管。而现代外科微创理念要求尽可能做到解剖复位,

  • 标签: 颅窝 解剖复位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本文以后肿瘤患者手术后护理体会为基础,从专科护理角度,重点对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术后体位、引流管的护理等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后颅窝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的解剖特点,血肿发生率低,其中以硬膜外血肿最多见。我院自2001-2009年共收治硬膜外血肿病人33例。现对此病诊治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肿瘤切除患者实施术护理配合的价值展开探究。方法:选取在本院行后肿瘤切除术的80例患者,诊治时间范围在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选取双盲法将患者分成2组,即常规组与分析组。给予常规组常规术护理,对分析组应用优质术护理配合,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分析组患者临床指标相比于常规组较优;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分析组(P<0.05)。结论:给予后肿瘤切除患者优质术护理配合,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标,还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术中 后颅窝肿瘤切除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后肿瘤患者手术之后的护理方法和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到2015年8月后肿瘤手术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0例,对照组患者手术之后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手术之后进行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之后并发症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之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后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后颅窝肿瘤 手术 护理方法
  • 简介:本文报道我院近20年收治的162例胆脂癌。男94、女68例,平均年龄41.8(5~73)岁.病程4.5月至18年,平均5.4年。临床主要征象为小脑综合征、眼肌运动障碍、单一或多神经麻痹,晚期病例出现内压增高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奎组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行,149例(92%)肿瘤获全切除,余13例(8%)因肿瘤包膜与脑干粘连紧密而行次全切除。手术结果:158例治愈(97.5%),4例于手术后2周内因脑干缺血、水肿或肺部感染死亡(2.5%)。文中对本病的诊断与手术处理原则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颅后窝胆脂瘤 脑肿瘤 胆脂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骨瓣成形术在后手术临床应用。方法对13例后开颅的患者行骨瓣成形术,其中后硬膜外血肿6例,髓母细胞瘤2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3例,小脑星形胶质细胞瘤2例。结果所有行后骨瓣成形术的患者术后无长期发热、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结论后骨瓣成形术保持了颅骨的完整性,有效地减少了传统手术的并发症,避免了术后颅骨缺损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影响。

  • 标签: 后颅窝 骨瓣成形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本例报道1例发生于中年男性的巨大鼓室球体瘤(glomus tympanicum tutor,GTME)。患者,男,48岁,因“左侧嘴角歪斜半个月”就诊,术前MRI示,左侧颞骨内见类圆形稍短TI稍短T2异常信号肿块,提示鼓室球体瘤。在全身麻醉下行肿物完整切除手术,大体检查示:肿瘤大小2.4 cm×2.7 cm×3.0 cm,无包膜,切面暗红色,质地韧,术后病理诊断为GTME。术后1周出院,出院后随访3年未见肿物复发,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血管网织细胞瘤为良性肿瘤,起源于胚叶细胞的胚胎残余组织,占所有脑肿瘤的1.5%~12%[1],本文就收治的16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血管网织细胞瘤 瘤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hiari畸形Ⅰ型(CMI)患者后MRI的特征性改变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后减压术治疗的110例CMI患者作为CMI组,选取同期门诊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测量所有受试者MRI T2加权像上后的骨性、神经结构。根据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程度将CMⅠ患者分为Ⅰ度组、Ⅱ度组、Ⅲ度组,比较CMI组和对照组、不同小脑扁桃体下疝分度组患者临床资料和测量数据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CMI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相关性检验分析CMI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是否合并脊髓空洞与其他临床资料和测量数据的相关性。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CMI组患者的后斜坡长度、枕上长度、后高径长度均降低,斜坡倾斜角减少、脊角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枕上长度、斜坡倾斜角是CM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57,95%CI:0.005~0.650,P=0.021;OR=0.730,95%CI:0.592~0.902,P=0.004)。(2)与Ⅰ度组比较,Ⅱ度组、Ⅲ度组患者的枕骨大孔前后径长度增加,斜坡倾斜角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I患者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与体质量指数(BMI)、斜坡倾斜角呈负相关关系(r=-0.214,P=0.045;r=-0.271,P=0.006),与枕骨大孔前后径长度、脊角呈正相关关系(r=0.336,P=0.001;r=0.282,P=0.004)。CMI患者是否合并脊髓空洞与斜坡长度呈正相关关系(r=0.235,P=0.018)。结论CMI患者后骨性发育异常导致容积狭小,不能适应正常发育的后脑神经组织,枕上长度的缩短和斜坡倾斜角变小是CMI的先天因素;脊角可能是小脑扁桃体下疝的后天因素,寰枕、寰枢关节退行性变可能参与脊角的改变。

  • 标签: Chiari畸形Ⅰ型 MRI 小脑扁桃体下疝 颅脊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前骨折并发鼻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收治的28例并发鼻出血的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底薄层CT连续扫描,部分患者采用脑血管造影检查.治疗采用脑血管介入、底重建、开颅血肿清除等方式.结果仅1例因严重鼻部出血死亡.结论CT检查及脑血管造影对分析病情、设计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十分重要.

  • 标签: 鼻出血 颅前窝骨折 救治分析 并发 脑血管造影检查 开颅血肿清除
  • 简介:目的儿童蛛网膜囊肿(MFAC)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内占位性病变,但是目前学界对于其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及方法仍有很大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意在结合我们临床实践经验及文献复习对这些争议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行神经内镜辅助囊肿-基底池造瘘术(39例)及囊肿-腹腔分流术(3例)的42例儿童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儿童MFAC的外科治疗指征,手术方式,临床及神经影像学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36月(平均随访18月),39例(92.8%)临床有效(至少有一种症状改善或完全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者为30例(71.4%)。临床症状中高压表现缓解最为明显(治愈率达81.25%;有效率100%)。造瘘术后囊肿缩小及消失37例(95.0%),无一例患儿死亡及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结论相较于囊肿-腹腔分流手术,神经内镜囊肿-脑池造瘘术同样安全有效,但创伤小。所以对于儿童MFAC的治疗,建议应采取相对积极的态度,治疗方法首选神经内辅助囊肿-脑池造瘘术,但对于每个个体病例需行严格评估,选择最优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儿童 中颅窝 蛛网膜囊肿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通过探讨以及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的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病例,探讨相关的疗效诊断分析结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3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22例。采用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的方法对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治疗。结果A组中有4例患者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另外5例患者进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B组中有5例患者进行保守药物治疗。另外8例患者同样进行血肿清除术。其中A组预后良好为66.7%,B组预后良好率为61.5%。结论术前患者的GC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后颅窝慢性硬膜下血肿 治疗 GCS 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后血肿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创伤性后血肿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出院后的指导和随访。结果本组6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进行术前术后的细致护理,根据术前CT检查确定血肿位置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均成功,一次性清除成功率为94.1%。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应用GCS评分进行评价恢复情况,结果恢复良好40例,伤残24例,植物生存4例。结论创伤性后血肿临床致残率、致死率较高,根据患者病情及血肿特点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以及相应的术后护理十分重要。

  • 标签: 创伤性后颅窝血肿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后肿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后肿瘤患者3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CT和MRI诊断。结果30例患者,MRI诊断出21例后肿瘤,CT诊断出20例后肿瘤。行增强扫描MRI检查占13例,CT检查占7例。结论后肿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十分显著,其中MRI诊断能呈现检测的三维数据,并能将病原准确查找出来,而CT诊断则能对肿瘤内部情况进行识别,因此两种方式均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后颅窝肿瘤 CT诊断 MRI诊断 价值
  • 简介:中线开颅用于占位病变,包括小脑半球、小脑蚓部、第四脑室、小脑桥脑角、延髓和枕大孔附近病变。1983~1993年我们做后开颅手术259例。其中男167例,女92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5岁。由于后中线开颅对患者的体位要求

  • 标签: 手术体位 后颅窝 小脑桥脑角 心理护理 麻醉管理 开颅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