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浅表膀胱分别以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浅表膀胱患者90例,分别以对照组与观察组表示这些患者,对照组中患者应用膀胱部分切除术进例,观察组中患者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中患者得到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1.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浅表膀胱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都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效果更加理想,应尽量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

  • 标签: 浅表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膀胱的诊断治疗,需要结合膀胱患者的病情进行。膀胱患者病情,主要与膀胱病症所处阶段紧密相关。这就需要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膀胱病症进行阶段划分,也就是临床上所说的膀胱分期。文章通过对膀胱分期的原则和方式进行阐述,旨在能够提高人们对于膀胱的认知和了解。

  • 标签: 膀胱癌 肿瘤细胞 浸润 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膀胱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72例膀胱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针对性护理)各36例,观察指标: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性的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不良反应发生率的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提高膀胱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机率。

  • 标签: 护理 膀胱癌 术后 化疗
  • 作者: 李辉章 郑荣寿 杜灵彬 张思维 朱陈 魏文强 赫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防治科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杭州 310004,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登记办公室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膀胱发病与死亡情况以及1998—2015年的时间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整理全国501个登记处上报国家癌症中心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经审核质控后统计膀胱性别、年龄别、地区别和合计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年龄标化率等指标,并汇总1998—2015年间中国肿瘤登记膀胱世标发病率和世标死亡率,采用对数线性模型拟合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或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膀胱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谱第13位,粗发病率为5.80/10万,中标发病率为3.60/10万,世标发病率为3.57/10万;粗死亡率为2.37/10万,中标死亡率为1.31/10万,世标死亡率为1.32/10万。男性膀胱居恶性肿瘤发病谱第7位,发病率为女性的3.8倍,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4.0倍。城市地区发病率为农村的1.4倍,西部地区发病率和中部地区相近,均低于东部地区,死亡率的地区分布特征与发病率相似。膀胱的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在45岁和55岁组快速上升,在80~84岁组和85岁组到达高峰。时间趋势分析显示,中国膀胱发病率在2007年出现下降拐点,1998—2007年世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2.58, P<0.001),2007—2015年呈下降趋势(APC=-3.82,P<0.001)。膀胱世标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速度有所减缓,1998—2003年和2003—2015年的年平均下降速度分别为3.65%(P=0.002)和1.42%(P<0.001)。结论膀胱是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存在明显的性别、地区和年龄流行差异。中国膀胱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仍需进一步加强烟草控制,倡导中老年患者树立早诊早治意识。

  • 标签: 肿瘤登记 膀胱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 作者: 李辉章 郑荣寿 杜灵彬 张思维 朱陈 魏文强 赫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26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防治科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杭州 310004,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登记办公室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膀胱发病与死亡情况以及1998—2015年的时间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整理全国501个登记处上报国家癌症中心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经审核质控后统计膀胱性别、年龄别、地区别和合计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年龄标化率等指标,并汇总1998—2015年间中国肿瘤登记膀胱世标发病率和世标死亡率,采用对数线性模型拟合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或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膀胱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谱第13位,粗发病率为5.80/10万,中标发病率为3.60/10万,世标发病率为3.57/10万;粗死亡率为2.37/10万,中标死亡率为1.31/10万,世标死亡率为1.32/10万。男性膀胱居恶性肿瘤发病谱第7位,发病率为女性的3.8倍,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4.0倍。城市地区发病率为农村的1.4倍,西部地区发病率和中部地区相近,均低于东部地区,死亡率的地区分布特征与发病率相似。膀胱的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在45岁和55岁组快速上升,在80~84岁组和85岁组到达高峰。时间趋势分析显示,中国膀胱发病率在2007年出现下降拐点,1998—2007年世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2.58, P<0.001),2007—2015年呈下降趋势(APC=-3.82,P<0.001)。膀胱世标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速度有所减缓,1998—2003年和2003—2015年的年平均下降速度分别为3.65%(P=0.002)和1.42%(P<0.001)。结论膀胱是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存在明显的性别、地区和年龄流行差异。中国膀胱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仍需进一步加强烟草控制,倡导中老年患者树立早诊早治意识。

  • 标签: 肿瘤登记 膀胱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膀胱患者接受膀胱灌注化疗期间采取有效的护理模式,探究其在化疗中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46例经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均等分为两组,其中23例归为A组(观察组),另外23例归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采取普通的护理方法,对A组患者则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后就其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从术后患者疼痛情况来看,B组患者的疼痛感更加剧烈;从患者心理情绪方面来看,A组患者情绪有明显好转,两组在各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膀胱患者在实行膀胱灌注化疗中应用综合护理所产生的作用极大,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膀胱癌 膀胱灌注化疗 护理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尿细胞检测(Celldetect)膀胱液基薄层染色技术+核基质蛋白22(NMP22)对膀胱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33例疑似膀胱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所有患者均实施尿细胞检测膀胱液基薄层染色技术+NMP22诊断,以膀胱镜病理学或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结果 联合检查检出率为90.91%,明显高于单一NMP22、膀胱液基脱落细胞检查的54.55%、60.61%(P

  • 标签: 尿细胞检测 液基薄层染色技术 核基质蛋白22 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为膀胱术后膀胱灌注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硬币法将46例受治于我院的膀胱术后膀胱灌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遵循常规护理方案为参照组患者施护,遵循综合护理方案为验证组患者施护,观察两组护理结局的差异性。结果:相较于参照组患者,干预后验证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评分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遵循综合护理方案为膀胱术后膀胱灌注患者施护能显著强化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此护理方案亦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

  • 标签: 膀胱癌 膀胱灌注 护理干预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膀胱患者术后进行化疗药物灌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从2019年10月~2020年6月中,选择31例膀胱手术患者研究,对其护理、随访等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本次研究的患者共计31人,手术均顺利完成,在为其进行药物灌注治疗后,不良反应率6.45%;且随访资料显示:总复发几率16.13%,优势较为明显。结论:膀胱患者在进行手术后,若要结合化疗药物灌注措施,应当配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从而尽可能降低疾病复发率,强化整体上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膀胱癌 化疗药物 灌注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实施术后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治疗的膀胱患者中开展护理干预的临床有

  • 标签:
  • 简介:摘要膀胱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具有异质性的尿路上皮。从浅表膀胱肿瘤到肌层浸润性恶性肿瘤,由于其高频复发及转移进展特征,本身具有难治性。尽管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手术为主,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但化疗方案选择的局限性、放疗的未普及性和免疫治疗的有效率低等问题,使得临床决策依然存在很大瓶颈。近年已有多个靶向治疗在膀胱中崭露头角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答。瞬时受体电位通道是膀胱中全新的治疗靶点和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该类通道在膀胱中的抗肿瘤的分子机制、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行性及其联合用药增敏铂类化疗的前景展开综述。

  • 标签: 膀胱肿瘤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预后 靶向治疗 药物增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γ-突触核蛋白(SNCG)对膀胱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129例膀胱患者(恶性病变组)、157例泌尿系统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病变组)和177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尿液中SNCG浓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SNCG诊断膀胱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恶性病变组尿液SNCG浓度[4.28 ng/ml(0.53~8.79)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1.44 ng/ml(0.56~3.51)ng/ml,H=122.9,P<0.01]和良性病变组[1.97 ng/ml(0.51~5.87)ng/ml,H=88.2,P<0.01],良性病变组高于健康对照组(H=17.1,P<0.01)。尿液SNCG鉴别恶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1(95% CI 0.819~0.923,P<0.01),最佳临界值为2.79 ng/ml,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8和0.977;尿液SNCG鉴别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病变组的AUC为0.823(95% CI 0.769~0.877,P<0.01),最佳临界值为3.54 ng/ml,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13和0.917;恶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良性病变组相鉴别的AUC为0.848(95% CI 0.797~0.899,P<0.01),最佳临界值为2.87 ng/ml,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1和0.901。结论膀胱患者尿液中SNCG浓度高于泌尿系统良性病变患者和健康人群,尿液SNCG对膀胱的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膀胱肿瘤 γ-突触核蛋白 尿 诊断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