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基底动脉末段动脉瘤显微外科术中采用基底动脉临时阻断(TBAO)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92例基底动脉末段(基底动脉分叉部和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非巨大动脉瘤显微外科术中采用TBAO与非TBAO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单次阻断不超过5min比较安全,超时或重复阻断则病残和死亡率增加;TBAO应慎重地用于术前不良分级、老年和多发性动脉瘤的患者,阻断的同期使用低血压(平均动脉压<70mmHg)应视为禁忌.结论基底动脉动脉瘤早期外科治疗中采用TBAO较非TBAO疗效好.

  • 标签: 基底动脉动脉瘤 临时阻断 显微神经外科
  • 简介:基底核区是靠近脑底的大脑半球内神经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在种系发生上,尾状核与壳核是新的结构称新纹状体,苍白体称旧文状体,其功能属锥体外系.

  • 标签: 脑血管 基底核区动脉 解剖
  • 简介:我科自1990年以来曾收治眼睑部新生物患者9例,经病理检查均诊断为眼睑基底细胞癌,经冷冻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例中,男4例,女5例;年龄最小者55岁,最大者年龄82岁;右眼睑5例,左眼睑4例,上睑1例,下险8例;病程1~5年。1.2治疗方法局订下将较大肿瘤组织切除部分,使其创面与皮肤平行(较小肿瘤不必切除),根据病变大小,选择浸以液氮的棉签,迅速置于病变部位使其组织变白、结冻,冷冻范围至病变外围2mm的正常组织,经2~3分钟自然复温后,再反复行3~4次。冷冻治疗后1~2天,局部可发生大泡并有渗液,待其自然吸收,约1~2周可干燥、结痂,约3~4周脱痂后可行再次冷冻。一般根据病灶大小冷冻2~3次。

  • 标签: 眼睑基底细胞癌 冷冻疗法 疗效
  • 简介:80%的卒中为缺血性的,缺血性事件中有20%累及后循环(椎基底动脉)供血的组织(图1)。椎基动脉卒中引起的瘫痪可能是破坏性的,某些卒中类型的病死率极高。有许多椎基底动脉疾病患者被误诊或漏诊。

  • 标签: 动脉 疾病 概念 破坏性 病死率 瘫痪
  • 简介:椎动脉左右各一,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向上穿行上6个颈椎的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入颅后2茶椎动脉行于延脑的腹侧面,在桥脑下缘汇合成一条基底动脉,故统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从椎基动脉系发出分支,分别供应脑干,小脑及内耳等处血液。椎基动脉系血管本身病变或行走过程中受压等

  • 标签: 缺血性眩晕 内听动脉 椎基动脉 基底动脉 前庭支 耳蜗
  • 简介:患者女,47岁,因眩晕、双眼视物模糊、行走不稳5d于2004年1月28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60/90mmHg(1mmHg=0.133kPa),心、肺功能正常,神志清楚,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 标签: 动脉瘤 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 入院 栓塞 神志 查体
  • 简介:塔里木—天山地区基底陆壳由太古宙灰色片麻岩、绿岩和可能是紫苏花岗岩的含钾花岗岩类组成的陆核及其古元古代和少量中元古代增生带组成。基底陆壳的基本轮廓于早元古代末已奠定。它们在元古宙中、晚期拼合成哈萨克斯坦—塔里木联合古陆,并成为冈瓦纳超级大陆的一部分,中元代末固结。新元古代为板内阶段,760Ma的塔里木运动使基底陆壳全面隆起

  • 标签: 新疆 前震旦纪 基底陆壳 陆核 增生带 联合古陆
  • 简介:患者,男性,74岁。因突发头晕、头痛、双眼失明伴恶心、呕吐2天入院。患者于2天前夜间起床时突感头晕、头痛、双眼前漆黑,疑为停电点蜡烛,至天明时家人发现其双目失明,无四肢活动障碍及意识障碍、二便失禁等。在当地就诊发现血压180/100mmHg,给予利血平、速尿、卡托普利、丹参、灯盏花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无缓解,伴恶心、呕吐、嗜睡、记忆障碍而转我院就诊。

  • 标签: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BS 心律失常 扩张型心肌病 血液循环
  • 简介:据国外报道,由耳石漂浮导致的眩晕综合征很常见,占所有占眩晕病因的40%左右。但国内常常忽视这种综合征,而且在李焰生教授的讲座中也未提及,请问这种综合征是否包括在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中?另外,Dix-Hallpike检查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如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吗?

  • 标签: 动脉 综合征 敏感性 椎基底动脉缺血 眩晕
  • 简介:笔者据鄂东南通山-崇阳-线南北两侧寒武-奥陶系中所采样品进行元素组合分析,作各样品平均值对标准差的散点图,发现该地层南北两侧元素组合存在明显差异,从而为该区基度断裂的存在提供了新的依据,也为推测控制沉积环境的基底断裂提供了新的方法。

  • 标签: 鄂东南 基底断裂 沉积环境 元素组合
  • 简介:眩晕的病因非常复杂,可由多学科多系统疾病引起,如耳源性、神经源性、眼源性和其他病因等。

  • 标签: 诊断 动脉 多学科 病因 疾病
  • 简介:“VBI”是很长时间以来使我国神经科医生感到困惑的一个概念。这一术语在临床初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那些表现为头昏、眩晕、步态不稳、甚至伴有耳鸣且无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和神经影像学异常者,多数会冠以“VBI”的诊断。

  • 标签: 临床诊断 动脉 神经系统 VBI 影像学
  • 简介:颅内原发性生殖细胞瘤好发于松果体区,而发生于基底节区较少见,临床上常诊断为基底节胶质瘤.该肿瘤多发生于儿童,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我科收治2例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经治疗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例报告 基底节生殖细胞 生殖细胞瘤
  • 简介:通过野外观察及物探资料的处理和综合解释,以江绍断裂带为界将东海北部分出以北的扬子准地台区与以南的加里东褶皱带;另以丽水—海丰断裂及沿海四十米等深线断裂为界,划分出地质特征与两侧有异的海陆衔接带,其东侧又可分为海礁凸起和西湖凹陷两亚区。充分表现出东西分带与南北分块之特征。更多还原

  • 标签: 东海北部 邻区 油气地质 基底 构造区划
  • 简介:目的根据致伤机制和作用方式,对手指中节指骨基底部骨折进行分类并复述治疗方法及远期结果。方法对68例手指中节指骨基底部骨折患者的病因、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手术效果进行随访评价。结果Ia骨折占50%,保守治疗结果良好;ⅠbⅠc、ⅡbⅡc、Ⅲ、Ⅳ型骨折,手术治疗结果不一,优良率66%。结论致伤力大小、方向、部位、近指关节位置,内在的张力和外在肌肉的力量,决定着中节指骨基底部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迅速和准确的骨折复位会产生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指骨 基底部 骨折分类 远期疗效分析 手指 骨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