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表现为单侧上肢无力的原因。方法根据头颅MRI检查确诊后,对5例首先临床表现为单侧上肢无力的顶叶死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于临床仅以单侧上肢无力为表现的中枢性病变不是很常见,首诊医生由于主观的大意或者病史询问抑或查体不详细临床极易误诊,而且顶叶皮层病变容易并发癫痫发作甚而病情恶化故应引起临床重视。结论单侧上肢无力可以由顶叶皮层病变所致,而且容易继发癫痫发作甚至病情恶化。

  • 标签: 单侧上肢 顶叶 梗死 癫痫
  • 简介:女,45岁,头痛1个月,发热盗汗半个月,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d入院。查体:体温39.4℃;入院时右上、下肢肌力Ⅳ级;2d后右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Ⅱ级,痛温觉减退,右侧膝腱反射减弱;4d后右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Ⅰ级,Babinski征阳性。影像学检查:CT示左顶叶混杂低密度灶,其内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图1)。

  • 标签: 脱髓鞘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该项目研制一套基于图像软件算法的叶梗智能识别系统,通过实时在线图像采集烟叶图像,通过软件算法基础,分离分析图像,通过比例关系得出烟叶中含梗比例,实时计算分析结果,并在线反馈参与在线工艺生产控制。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性,14岁,因视物模糊7d、头痛3d于2004年10月8日入院.查体:神志清,全身皮肤黏膜无黑色素瘤的斑痣.右眼视力50cm数指,左眼视力0.1,双眼底视神经萎缩,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及MRI:幕上下脑室系统轻度扩大.诊断为交通性脑积水,于2004年10月10日在全麻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病人头痛减轻,但视力无明显好转,于2004年10月21日出院.因病人突然出现癫痫发作、发热再次入院.查体:双眼视力如前,颈抵抗感,Brudzinskisign及Kernigsign均为阳性.行头颅CT检查发现左额顶叶区片状低密度区,边界不清,局部脑回密度略高(图1).头颅MRI示:左顶叶不规则的长T1长T2信号灶,大小约3.0cm×2.5cm,增强扫描呈均一强化,占位效应不明显(图2,3).

  • 标签: 黑色素瘤 视力受损 左顶叶 2004年 视神经萎缩 视物模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脑网络节点信息整合与分离的功能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56例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和56例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对照组)。每个纳入研究的对象都进行静息态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并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评估强迫症组的临床症状。基于图论方法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节点功能网络拓扑属性的差异,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探讨差异脑区属性值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左侧颞上回喙部、右侧中央后回干部的全局效率降低,最短路径长度增大(均为P<0.001,FDR校正);左侧额下回背侧区的局部效率(P=0.002,未校正)和聚类系数降低(P<0.001,FDR校正);进一步分析发现,强迫症组左侧颞上回喙部的全局效率值与强迫思维因子分呈正相关(r=0.390,P=0.005),左侧颞上回喙部的最短路径长度值与强迫思维因子分呈负相关(r=-0.359,P=0.010)。结论强迫症患者额顶叶网络(额下回、中央后回)信息整合与分离功能失调;颞上回喙部信息整合功能异常降低,且颞上回喙部的全局效率越高、最短路径长度越短,强迫思维越严重。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网络 功能整合与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发小脑幕裂孔疝患者继发枕叶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后急性小脑幕裂孔疝患者。对枕叶梗死组与非枕叶梗死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继发枕叶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50例小脑幕裂孔疝患者,男性127例(84.7%),女性23例(15.3%);中位年龄37岁(四分位数间距19~55岁,范围7~84岁);基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7.41±0.16)分。34例(22.7%)患者术后继发枕叶梗死。枕叶梗死组术前休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术前瞳孔情况、脑疝持续时间、环池显影程度、中线偏移程度、血肿类型以及大脑后动脉P2段移位程度与非枕叶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脑后动脉P2段移位程度[优势比(odds ratio, OR)1.66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336~2.076;P<0.001]、术前休克(OR 53.191,95% CI 6.724~420.748;P<0.001)以及环池显影程度(OR 32.108,95% CI 5.155~200.00;P<0.001)为急性小脑幕裂孔疝患者发生枕叶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脑后动脉P2段移位程度、术前休克和环池显影程度是颅脑外伤并发小脑幕裂孔疝患者继发枕叶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大脑后动脉P2段以远血管在脑疝后被延展牵拉形成的急性机械性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可能是继发枕叶梗死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术前休克导致的全脑缺氧内环境对后期枕叶梗死形成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而环池显影程度则可能是术后枕叶梗死形成的良好临床预警指标。

  • 标签: 脑梗死 枕叶 脑疝 脑损伤,创伤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脑梗塞是慢性病,丘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病情相对较重。除积极地配合治疗外,做好基础护理,对防止进一步梗塞、预防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 标签: 脑梗塞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后抑郁与梗塞部位的关系及治疗效果。方法收取我院50例脑梗塞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期间,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抑郁程评估和抑郁症筛查,筛查后将50例脑梗塞患者分为非抑郁组和抑郁组,每组患者25例,分析抑郁患者其与梗塞部位的关系,再给予抑郁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实施药物治疗后,显效患者有20例、有效患者有3例、无效患者有2例,总有效率为92.00%,抑郁组患者的前部梗塞发生率80.00%和皮层梗塞发生率72.00%与非抑郁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由此证明,抑郁患者与梗塞部位密切相关(P<0.05)。结论脑梗塞后抑郁发生与梗塞部位密切相关,对抑郁症患者实施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后,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脑梗塞 抑郁 梗塞部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以患者的脑梗塞疾病为例,加以分析。

  • 标签: 脑梗塞 疾病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6例脑干梗塞的临床资料,寻找脑干梗塞的发病规律和特征。方法对46例脑干梗塞进行CT、MRI检查,详细记录相关病史,首发症状,体征并分析其之间的关系。结果首发症状、体征各不相同,CT检查部分为阴性。结论脑干梗塞发病隐匿,易误诊,应尽早做MRI检查,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亦能得到较好的恢复。

  • 标签: 脑干梗塞 MRI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