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2年的数据,引入管理者风险偏好因素的非效率投资实证模型,试图探求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风险偏好水平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管理者风险偏好水平对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水平存在显著影响。投资不足的企业中,管理者风险偏好水平越高,企业投资不足水平越低;投资过度企业中,管理者风险偏好水平越高,企业投资过度水平越高。在此基础上,根据股权性质对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分组,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管理者风险偏好水平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管理者的风险偏好水平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确实存在差异。

  • 标签: 管理者风险偏好 投资水平 非效率投资
  • 简介:近年来,国务院和各省市国资委先后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本文通过研究某市属国有企业发展现状,深度剖析其在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机制和模式方面的变革以及发展中存在的瓶颈,指出企业实践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可行性。文章从治理结构、产融结合、风险防控、考核体系四个方面就如何设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提出建议,为国资监管机构试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提供参考。

  • 标签: 股权投资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改组设立
  • 简介:国有企业由于委托-代理链条过于冗长、复杂,代理问题突出,代理成本高昂,因此不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减少委托-代理环节虽然是合乎逻辑的解决办法,但关键还在于引进竞争性的市场机制。市场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及其优胜劣汰的内在机制,会使固有企业的治理结构趋于合理、有效。

  • 标签: 国有企业 委托 代理 成本
  • 简介:利用1997—2013年相关指标,运用Stata和Eviews软件分析新疆国有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国有企业获利倍数和利润总额对利润率的积极作用小于国企负债率对利润率的消极作用,应提高新疆国有企业利润率,减少负债率比增加国企利润倍数和利润总额的效果更加显著。新疆的贸易开放程度对国企利润率产生的影响甚微。新疆民企在企业户数与利润率方面对国有企业产生排挤效应,国企净资产利润率随着民企利润总额的提高而上升。建议新疆国有企业应提高市场反应灵活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加强与民企合作,实现共赢,以提高新疆国有企业利润率。

  • 标签: 新疆 国有企业 利润率 影响因素
  • 简介:国有企业定性问题,本质是国有企业商业属性之争。这是中美等国在多边经贸规则立法和司法层面进行反复博弈的问题。美国主张将国有企业视为公共机构,因不符合对公共机构所作的条约解释,而未获得WTO上诉机构的支持,故其试图通过推动多边经贸规则的升级重构,将国有企业定性为补贴提供者的观点再次“多边化”。同时,美国主张从补贴受益人角度区分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建立补贴纪律双轨制。美国关于国有企业定性问题的观点和措施,尽管披有国际法外衣,但本质上是所有制歧视,中国应依托以WTO为核心、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加以反制。

  • 标签: 反补贴 国有企业 定性 WTO 公共机构
  • 简介:国有企业要成功实现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就要消除制约人中型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障碍,通过招商引资、出售固有企业产权等形式进行体制创新及结构调整,形成一系列适合人中型国有企业发展的全新模式,使人中型企业重新焕发活力。同时以加入WTO为契机,积极推动国有人中型企业与世界接轨,引追境外战略投资者,吸纳境外资金,加速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实力。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集群优势,加快企业之间的战略整合、重组,形成良好的供应链体系。以主辅分离、剥离办社会等方式切实减轻国有人中型企业的负担,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给人中型国有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其可以自如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国有企业改制 结构调整 模式创新
  • 简介:为适应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变化,我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通过供给层面的改革和制度安排,协调供需错位的经济结构性矛盾。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促进现代化、保障民生、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体制机制和历史负担等因素的影响下,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尤其艰巨,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要实现预期目标,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以新的制度供给促进要素流动,国有企业应当主动作为,以理念创新引领实践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以创新推动国企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 标签: 供给侧改革 国有企业 提质增效
  • 简介: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沿着市场化和民营化的方向渐进推进的。市场化改革重构了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产权改革则重塑了企业的内部激励机制。由此,国有企业从行政附属物脱胎为自主的市场竞争主体。改革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绩效和自生能力,但改革红利并没有在各利益相关者间均匀地分布,产权改革甚至是建立在对国有资产侵占和对职工权利侵蚀的基础上,进而引发了对国企改革从动机到后果的广泛质疑。那么,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否通过对利益受损者进行补偿,实现“卡尔多改进”,以减少国有企业改革的阻力?循着这一思路,本文对市场化改革和民营化改革中的可补偿性及其影响作了数理分析。基本结论是,对福利净损失进行完全补偿并不可行,一是会降低国企改革的效率,二是事实权利本身就缺乏法律保障,三是从众多获利个体中抽取一定的补偿金,缺乏廉价的制度安排。

  • 标签: 国企改革 补偿 竞争 产权
  • 简介:在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特征时,许多学者都是以“内部人控制”理论作为基础,并据以提出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措施。本文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内部人控制”理论的不科学性,说明其并不适合用来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特征,然后分析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希望对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有借鉴作用。

  • 标签: 治理结构 内部人控制 弊端
  • 简介:在现有的国际经济法范围内,国有企业的反竞争行为在不同立法框架下受到约束。在美国的主导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首次围绕国有企业本身设置横向议题并完成了谈判。新谈判的规则对中国国有企业而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诸多现有做法受到约束和调整,但国企改革的整体方向与其是一致的。为此,中国应积极面对国企规则的新发展,以推动国企进一步改革为核心,辅之以在国际层面倡议国企运行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双边和区域层面试水国企规则谈判,加强国有企业国际规则的法学研究,探索国际层面规范国有企业应树立的恰当边界。

  • 标签: 国有企业 非歧视待遇 商业考虑 非商业性援助 透明度
  • 简介: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自主权特别是财务自主权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和落实,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进政企分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在强调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同时。缺乏完善配套的企业外部财务监

  • 标签: 企业生产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 财务自主 外部财务 职工代表大会 财政部
  • 简介:国有企业是否具有私人投资者身份决定了国有企业可否诉请国际投资仲裁保护。ICSID对此采取宽松立场。投资保护协定传统上会通过投资者界定条款来解决对国有企业仲裁救济保护的问题,但新兴的双边和区域投资协定则通过"竞争中立"条款预先"塑造"国有企业的私人投资者身份。ICSID仲裁实践中采用的"商业活动检测法"也逐渐由低标准朝综合评判行为性质和目的等多元要素之高标准发展。ICSID相关的实践和发展趋向对中国国有企业参与国际投资活动和内部的改革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 标签: ICSID国有企业 私人投资者身份 判断标准 仲裁资格
  • 简介:国有企业法律定性是指国有企业是普通市场主体还是类似政府的公共机构。这个问题在国内尚未充分讨论,但对我国对外经贸关系发展和国际义务承担却有深刻影响。WTO法和美国法对国有企业法律定性的看法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国有企业构成公共机构的法律标准不是“控股”或“控权”,而是企业行使政府职权。考察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情况,不仅要看控制的形式标记,还要看控制权的实际行使。为了主动回应和消除来自外国的诘难,中国必须坚定不移深化国企改革。

  • 标签: 国有企业 公共机构 政府职权 竞争中立 双反案
  • 简介:1.强化“国有资产经营效益”观念强化国有资产经营效益观念,首先要求外贸企业各级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牢固树立国有资产经营效益意识,依法监督管理国有资产运营,在观念上真正实现“三转变”即:转变吃国家大锅饭的旧观念,树立自负盈亏的新观念;转变追求创汇规模的旧观念,树立追求企业实在效益的新观念;转变“等、靠、要”的旧观念,树立自主、自立、自强、开拓市场的新观念。这是加强外贸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根本。其次,结合推行外经贸企业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要求外贸企业负责人签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书,明确其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凡缺乏国有资产经营效益观念,不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企业领导人,应免除外贸企业法人代表的

  • 标签: 国有资产管理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新观念 外贸企业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