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测试正常人各年龄段之姿势图,并比较正常人与眩晕者姿势图的各参数。方法采用日本Anima公司G5500型静态平衡仪对164名正常人及167名眩晕病人进行重心动摇测试。受试者直立于平衡台上,足底中心与平台之基准点一致,睁闭眼各测60S,计算机绘制人体重心移动的图形,重心移动的外周面积、轨迹长度、XY轴偏离基准点的距离;重心摇动波谱的谱质量分析。结果(1)睁闭眼立于平台60S的各参数中,以重心移动的外周面积及轨迹长度的变量能最精确地代表平衡功能.20~49岁正常人较20岁以下、50岁以上者重心移动的外周面积小、轨迹短,有统计学差异;(2)正常人重心在矢状面(Y轴)位移,大于冠状面(X轴)位移,且有统计学差异;(3)重心动摇的频谱分析,正常人与病人谱质量集中于0.2~1.9Hz的中频段,约占54~62%;其次是0.02~0.19Hz的低频约占24~30%;2~10Hz的高频段只点12~16%;(4)正常人睁闭眼轨迹长度比值均在1.32以下,末梢与中枢眩晕病人之比值分别为1.49及1.5,与正常人有统计学差异,说明眩晕者维持平衡更多依赖于视觉代偿。结论姿势图测定是无创性、定量检查方法,可以判断前庭功能状态,是继眼震电图以后,了解前庭系统功能的另一途径。

  • 标签: 前庭 姿势图检查法 晃动轨迹
  • 简介:摘要在楼宇供水系统和暖通系统中,为了达到水力平衡的目的,一般选用静态平衡阀。静态平衡阀的种类有多种,目前使用较多的,有KPF平衡阀、数字锁定平衡阀、孔板式平衡阀等等。孔板式平衡阀是近几年才发展出来的新平衡阀,其在流量系数稳定性,流量调节精度方面与KPF平衡阀、数字锁定平衡阀相比,有较大的优势。是静态平衡阀发展的新方向。

  • 标签: 静态平衡阀 孔板 流阻系数 压差
  • 简介:为探讨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单足静态平衡能力特征,使用WIN-POD平衡仪对15名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和15名正常人进行单足睁眼和单足闭眼状态下的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测试时间为10s。结果发现:(1)左侧足睁眼站立时,实验组包络面积和Y轴平均摆幅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眼站立时,除X和Y轴动摇速度,实验组其它指标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右侧足闭眼站立时,实验组包络面积和Y轴平均摆幅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睁眼站立时,患侧足与健侧足间包络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眼站立时,患侧足包络面积和Y轴平均摆幅与健侧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闭眼站立时,除X和Y轴动摇速度,左足其它指标与右足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与正常人相比,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患侧足的平衡能力略弱于正常人相应侧足,并且也弱于健侧足;而健侧足的平衡能力则由于患侧足平衡能力的缺失,具有了一定的代偿功能,使其平衡能力有略好于正常人相应侧足的趋势。

  • 标签: 运动生物力学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平衡能力 单足
  • 简介:本文从参考资料上多次出现的一道物理习题出发,根据关联体的加速度关系发现此类题中存在的一个误区.

  • 标签: 静态平衡 动态平衡 辨析
  • 简介:目的:对比跆拳道运动员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的静态姿势摆动频谱、稳定性及体重分配,分析影响第三回合比赛平衡能力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山东省男子跆拳道运动员12名,采用Tetrax平衡测试系统测试受试者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睁眼自然站立状态(NO)、闭眼自然站立状态(NC)、睁眼站在6cm软垫(PO)、闭眼站在6cm软垫(PC)下的姿势摆动频谱、稳定性指数(sT)和体重分配指数(WDI)。结果: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的sT值显著高于静息状态的ST值(P=0.047)。NO姿势摆动频谱分析,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跆拳道运动员姿势摆动从F1到F8呈递减趋势,在F3频段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摆动强度显著高于静息状态(P=0.036)。体重分配分析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NO、NC、PO、PC的WDI值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静息状态。结论:跆拳道运动员正常姿势维持表现为高强度低频率的姿势摆动特点,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存在因外周前庭功能异常引起的稳定性下降,体重分布从不同程度匕都出现异常。

  • 标签: 跆拳道 姿势摆动频谱 姿势稳定性 体重分配
  • 简介:平衡能力作为维持人体全身维持一种稳定状态的特殊能力,人类所表现出来的平衡能力好坏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水平。然而,太极拳的训练正是促使学生加强自身平衡能力最有效的训练,因此,本文以太极拳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更有效的促进学生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 标签: 太极拳 平衡能力 大学生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常用的评价静态平衡能力指标对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中田武术、田径、篮球专项学生静息状态下的平衡能力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在静态状况下,学习武术等含有技巧类项目的学生平衡能力相比于学习其他专项项目的学生存在着显著差异性。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具有一定学习时长并长时间练习武术等灵巧类项目的学生,他们的静态平衡能力要比练习其它专项项目的学生更好;训练一定时长的不同专项项目的学生,他们的躯体在静态平衡能力方面水平较高,这和他们长期进行体育训练、运动锻炼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在体育学院的学生之间他们不同专项的学生在静态平衡能力上也有着不同层次的差别,这和他们所练习的专项有关联。

  • 标签: 不同专项 静态平衡能力 差异性
  • 简介:运用ANOVA和NonparametricTest法,得出6~8岁儿童的平衡能力在性别、年龄上存在差异,其中男童6岁、7岁分别与8岁之间的差异比6岁、7岁之间的差异要大;女童的情况与男童相似,但差异没男童明显。总体讲,6~8岁儿童的静态平衡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强。运用Correlations分析,得出身高、体重与平衡能力之间中度相关。运用FactorAnalysis法,分别建立了6岁、7岁、8岁男童和6岁、7岁、8岁女童的静态平衡能力评价模型。

  • 标签: 静态平衡能力 儿童 对比研究 评价模型
  • 简介:为探究采用超声波技术测量足部内在肌形态的可重复性,并通过对足部内在肌形态与闭眼单腿站立时间的相关性分析探讨足部内在肌对维持人体稳定性的影响。对15名健康青年受试者采用B型超声波技术重复测量趾短屈肌、拇短屈肌、拇展肌及小趾展肌等4个足部内在肌的纵向图像以及横截面图像,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肌肉厚度及横截面积,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两次测量数据进行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以检测该测试方式的可重复性;同时还测量了闭眼单腿站立时间用以评价平衡稳定性,并对其与4个足部内在肌的形态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探讨内在肌形态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超声波技术对足部内在肌厚度与横截面积的两次测量值的ICC值大部分大于0.9,表明该测试方法的可重复性良好;拇展肌厚度、趾短屈肌及小趾展肌的横截面积与闭眼单腿站立时间成显著性相关,而拇展肌横截面积与其成非常显著相关;足部内在肌横截面积越大,闭眼单腿站立时间越久。结果说明:采用B型超声波技术测量足部内在肌形态的可靠性良好;足部内在肌的形态会影响人体静态平衡控制,对足部核心区稳定性的作用不可忽视。

  • 标签: 运动生理学 足部内在肌形态 人体静态平衡 超声波技术 足部核心区
  • 简介:[目的]探讨OA氯丁橡胶护膝对骨性关节炎病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骨性关节炎病人分为两组,A组病人使用OA氯丁橡胶护膝行静态平衡功能测试,B组病人直接进行静态平衡功能测试。采用国产PH—A型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对两组病人左右偏移程度、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A组病人的左右偏移程度、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小于B组病人,单位面积轨迹长大于B组。[结论]骨性关节炎病人使用OA氯丁橡胶护膝后有更好的静态平衡控制能力。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OA氯丁橡胶护膝 动静平衡能力
  • 简介:目的:评定不同负重量(0kg、27.5kg和50kg)站立30min对躯体静态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以及腓肠肌表面的肌电位变化。方法:28学员分2组,每组14名,完成3次站立30min,并进行平衡能力和腓肠肌表面肌电测试。结果:与基础值相比,站立30min躯干平衡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不同负重量之间无显著变化(P〉0.05)。此外,与安静状态下相比,负重50kg站立30min腓肠肌表面肌电振幅显著增加(P〈0.05)。结论:不同负重量站立30min,不损害躯干的控制能力,但随着负重量的增加,下肢腓肠肌激活程度增加。

  • 标签: 负重站立 静态平衡 表面肌电
  • 简介:摘要:本文以上海奉贤新城1728商务地块项目为例,介绍了动态平衡阀与静态平衡阀的工作原理,并对调试前、调试中的注意事项及具体调试过程进行了说明和施工总结,有助于施工单位更好的开展水系统平衡调试工作。

  • 标签: 一次泵变流量,动态平衡阀 静态平衡阀 水平衡调试 商务地块
  • 简介:采用等速测试和平衡测试方法,对我国优秀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子运动员的髋关节、膝关节屈肌力和伸肌力以及4种站姿下的静态平衡能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髋关节右侧屈伸肌力、屈伸肌力比、平均功率值稍大于左侧屈肌力量,膝关节伸肌左、右侧单位体重峰力矩和左、右侧平均功率4个指标数值均大于屈肌,在60°/s(慢速)和240°/s(快速)不同的测试速度下,单位体重屈伸峰力矩、屈伸平均功率、屈伸肌力、平均功率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出现了显著性差异;正常双脚站立的平衡性大于单脚站立的平衡性。建议合理控制体重及均衡的训练肌肉力量,在适度提高运动速度的情况下,加强下肢伸肌力量的训练,为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力量训练、训练后肌肉效果的评价、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及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 标签: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 优秀女子运动员 下肢肌力 静态平衡能力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胸腰段脊柱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胸腰段脊柱骨折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2组受试者均接受卧位以及坐位下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每日30 min,每周5 d,连续8周。实验组在不稳定支撑面上进行训练,对照组在稳定支撑面上进行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对患者的步行能力进行评估,采用Active Balance EAB-100平衡检测仪对患者的立位静态平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步态参数中的跨步长为(0.54±0.18)m,舒适步速为(0.33±0.23)m/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立位静态平衡参数中的轨迹长-Romberg率、外周面积-Romberg率、矩形面积-Romberg率、有效值面积-Romberg率、X轴移动重心中心偏差-闭眼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胸腰段骨折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疗效优于稳定支撑面训练,其机制可能是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提高患者不依赖视觉反馈的立位姿势控制能力。

  • 标签: 核心稳定性训练 不稳定支撑面 胸腰段骨折 脊髓损伤 步行能力 静态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这篇文章的重点是阐明单线单级钢丝绳卷扬全平衡垂直提升式升船机在水力发电站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出现船厢静态平衡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情况,调整船厢水平满足设计值10mm的偏差标准,保证升船机在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 标签: 升船机 静态不平衡 偏差标准 安全稳定运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天柱傍针刺结合平衡区电针治疗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246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分为3组,第一组运用康复治疗;第二组传统针刺联合康复治疗;第三组天柱傍针刺结合平衡区电针,联合康复治疗。各组每日1次,6日一个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评价患者的平衡功能(BBS量表)和步行功能(FAC分级),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尤以天柱傍针刺结合平衡区电针治疗组疗效最佳,与其余两组疗效比较χ2>3.84,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天柱傍针刺结合平衡区电针治疗较普通康复治疗或是传统针刺治疗对卒中患者恢复期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疗效更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天柱傍针刺 平衡区电针 脑卒中 平衡功能 步行功能
  • 简介:摘要针对地区风电的迅猛发展,风电自身的“反负荷特性”以及低谷负荷的缓慢发展,带来日益严重的电网发展滞后于能源发展,尤其是风电的发展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地区电力平衡和N-1静态安全约束的风电项目消纳分析方法,通过地区电力平衡对风电就地消纳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各外送卡口断面N-1静态安全约束校验对风电接入电网的影响进行评估,最后结合两个评估结果分析该风电建设的可行性及投产时机,对风电项目的有序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风电 消纳分析 电力平衡 N-1静态安全约束
  • 简介:摘要:建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和工程领域,其成功取决于如何平衡建筑美学与功能性。本文探讨了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强调了建筑的基本功能需求、功能性与可持续性以及建筑功能性与用户体验之间的紧密关系。我们阐述了建筑美学与功能性的平衡原则,强调了整合建筑美学和功能性的重要性,并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来说明如何实现这一平衡。然后,我们探讨了建筑美学与功能性可能产生的冲突与挑战,包括美学取舍与预算限制、美学冲突与实际使用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最后,我们提出了协同设计的方法,包括多学科团队合作、用户参与与反馈以及环保和可持续性因素的整合,以实现建筑美学与功能性的协同设计。本论文旨在强调建筑美学与功能性之间的平衡对于创造出令人满意的建筑作品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建议来实现这一平衡

  • 标签: 建筑美学 功能性 平衡 协同设计 用户体验 可持续性
  • 简介:目的通过使用可穿戴设备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静态姿态平衡稳定性进行评估,以确定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患者术后短期的静态姿势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H-Y分期为3期的16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以及12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受试者。通过可穿戴式传感器采集PD患者DBS开关机前后及对照者在静态姿势平衡实验中的三维人体关节姿态角,并计算重心摇晃距离和摇晃速度。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帕金森病患者的重心摇晃距离和摇晃速度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BS开机帕金森患者相比于DBS关机帕金森患者,重心摇晃距离和摇晃速度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使用可穿戴设备评估DBS对帕金森病患者术后短期静态姿势平衡稳定性的影响实验显示,DBS开机的帕金森病患者姿势平衡稳定性增强,DBS对帕金森病患者的静态姿势平衡稳定性有改善作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可穿戴设备 静态姿势平衡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