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期间加强压力损伤风险管理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我院CRRT治疗的病患共计150例,时间界限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通过奇偶数分组处理,参照组(奇数)纳入75例,执行常规护理操作,实验组(偶数)归入75例,执行集束化护理操作,对两组压力损伤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与参照组(14.67%、13.33%)相比,实验组可褪色红斑发生率2.67%、压疮发生率1.33%更低,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CRRT治疗期间,加强压力损伤风险管理,实施集束化护理操作,能够降低压力损伤的发生概率,强化临床护理有效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压力性损伤 风险管理 集束化护理
  • 作者: 滕雪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2-27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第10期
  • 机构: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贵州松桃554100
  • 简介: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风险管理在感染重症科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78例感染重症科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9)和研究组(n=39),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护理质量、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病区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为(95.40±3.96)、特一级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96.20±3.65)、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4.58±4.23),常规组病区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为(84.96±3.26)、特一级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85.40±2.66)、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85.69±3.33),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56%,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5.38%,研究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感染重症科中应用集束化护理风险管理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提升护理风险管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风险管理;感染重症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风险管理在感染重症科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78例感染重症科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9)和研究组(n=39),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护理质量、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病区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为(95.40±3.96)、特一级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96.20±3.65)、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4.58±4.23),常规组病区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为(84.96±3.26)、特一级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85.40±2.66)、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85.69±3.33),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56%,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5.38%,研究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感染重症科中应用集束化护理风险管理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提升护理风险管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风险管理 感染重症科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风险管理在晚期肝癌合并梗阻黄疸行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PTCD)+胆道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接受PTCD+胆道支架置入术患者,将2015年1~12月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6年1~12月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集束护理管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意外脱管(非计划拔管和引流管自行脱出)、感染、跌倒、压疮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意外脱管、感染、跌倒、压疮发生均少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肝癌合并梗阻黄疸患者行PTCD+胆道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实施集束护理,对预防患者术后脱管、感染、跌倒、压疮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集束性风险管理 肝癌 黄疸 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 胆道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留置尿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预防相关尿路感染风险的效果。方法 选择宜春市人民医院留置尿管的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试验组(47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和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相关尿路感染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符合留置尿管患者护理需求,实施该模式能够控制相关尿路感染风险,避免不良时间的发生,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留置尿管 相关性尿路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为骨科住院患者应用循证的集束化护理的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30例和参照组30例。为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为研究组患者提供循证的集束化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护理风险管理质量相比于参照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的集束化护理 骨科 护理风险管理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对骨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成效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本院择期实施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切口感染率及血栓形成率。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用于骨科术后住院患者中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及静脉血栓形成率,降低护理风险

  • 标签: 循证护理 集束化护理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管理对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预防效果,并总结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参照2014年美国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策略,订制我科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规范,并进行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实施感染监测和质量管理。结果我科导管血流感染率从4.48‰降低到1.05‰。结论使用集束管理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方法值得推荐。

  • 标签: ICU 预防 相关血流感染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集束管理”模式在胸痛患者区域转运规范化安全管理。方法 采集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在我院就诊胸痛患者 2780例的诊疗资料。其中将 1~ 5月胸痛中心实施“集束管理”前的胸痛转运患者 1357例作为对照组,将 6~ 12月胸痛中心实施“集束管理”后胸痛转运的患者 1423例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实施集束管理:( 1)制定胸痛危重患者转运标准流程;( 2)组建专业转运团队;( 3)转运中的医护规模;( 4)人员资质筛选;( 5)培训转运设备规范管理;( 6)转运中的院感管理 结果 转运安全,无转运过程死亡、呼吸心跳骤停、发生意外拨管,坠床等不良事件。结论 通过标准流程规范每个转运环节,明确责任,规避因协作部门衔接空白,职责缺位等带来的糸统漏洞,降低胸痛转运风险、增加高危胸痛患者转运的安全

  • 标签: 集束化管理 胸痛 区域性转运 评价
  • 简介:摘要: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是用于医治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特别是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以及顽固腹水的有效介入技术。该技术能显著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症状,对其并发症和预后评价至关重要。

  • 标签: TIPS术后 集束化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重症监护室)压力损伤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1年10月本院ICU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表法设置成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集束化护理),各34例。结果:研究组压力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ICU 压力性损伤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压力损伤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方式并分析在临床中的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压力损伤患者,随后进行分组观察,对照组患者为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为3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安全管理和用药管理和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老年压力损伤患者运用集束化护理的方式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宣传。

  • 标签: 老年 压力性损伤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理念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实施集束化护理。结果护理组患者血管通路风险发生率3.23%、护理满意度96.77%;对照组患者血管通路风险发生率19.35%、护理满意度77.42%。结论将集束化护理理念应用到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降低血管通路风险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应用在老年压力损伤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开展选择而8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压力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时间为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参考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种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高,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很显然优于对照组,对比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压力损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压力性损伤 集束化护理管理 生活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ICU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集束管理(BundlesofCare)的临床实践和成效。方法参照2008年美国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策略,订制本科预防CRBSI指引并进行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实施、感染监测和质量管理。结果干预后手卫生的依从明显提高,手消毒液消耗量8ml/患者/日增加到63.1/患者/日。穿隔离衣的依从从原来的15%提高到100%。导管使用率(导管日/患者日)由72.3%下降为66.8%。导管感染率从4.29‰降低到1.02‰。结论CRBSI集束管理对预防CRBSI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科的实践方法值得借鉴。

  • 标签: 中心静脉 导管相关性感染 集束化管理 实践方法 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集束管理在高龄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2月本院82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41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行集束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PI预防操作评分、PI风险评分、PIⅠ期、皮肤发红和皮肤正常占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 给予高龄髋部骨折患者集束管理能有效预防PI,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高龄 髋部骨折 压力性损伤 集束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集束管理在高龄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2月本院82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41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行集束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PI预防操作评分、PI风险评分、PIⅠ期、皮肤发红和皮肤正常占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 给予高龄髋部骨折患者集束管理能有效预防PI,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高龄 髋部骨折 压力性损伤 集束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联合风险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资料,将给予集束化护理策略联合风险护理管理的患者70例纳入A组,将给予风险护理管理的患者72例纳入B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68例纳入C组,比较三组患者恢复情况、生理功能监测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人员安全态度。结果A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B组、C组,B组住院时间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A组干预后体温、血糖水平低于B组与C组,血氧饱和度水平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排便费力、大便硬结、腹痛、腹胀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心率衰竭发生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安全态度评分中压力认知、工作条件、满意度、管理认知、团队协作、安全氛围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安全态度各项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联合风险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态度,改善AMI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风险护理管理 集束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龄长期鼻饲患者误吸风险与吸入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管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长期留置胃管鼻饲的83例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4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给予误吸风险评估与吸入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误吸风险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高龄长期鼻饲患者进行误吸风险评估与吸入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管理,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误吸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长期鼻饲 误吸风险 吸入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