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水文信息化发展,传统的水文测量仪器设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信息化的需求,被现代化仪器所取代。虹吸式雨量计虽然结构简单,耐用性强,但已不能满足远程采集数据及在恶劣天气下人工观测安全等因素,已逐渐被翻斗式雨量计取代。翻斗式雨量计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的雨量数据传感器,因其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实时测量等优点,成为当前水文测验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由此所引申出的日常维护与故障检修工作也日益收到关注。文章主要就翻斗式雨量计的维护与故障检修进行论述,以期能为业界同仁提供参考。

  • 标签: 翻斗式 雨量计 维护 故障检修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白银市气象局新型自动气象站运行实际,首先阐述了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工作原理,对雨量传感器的运行故障进行分析探讨,最后还给出了一些雨量传感器的日常维护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雨量传感器 工作原理 故障 日常维护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年7月19-20日出现在昆明的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辐合区和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为强降雨天气提供了有利抬升条件,中低层辐合与高层急流的辐散抽吸作用促进了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在强降雨天气出现的过程中,昆明地区存在强烈的上升运动,垂直运动则提供了动力机制,上升运动为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时间对应着强降水天气时段;700~500hPa高度区域以西南风为主,500hPa以下属于暖时曾,400hPa处以偏北风为主,说明此时有干冷平流存在,中低层潮湿高层干冷的配置,对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较为有利。

  • 标签: 强降雨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昆明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6月17~20日阿拉山口市的连续性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出现在阿拉山口的降水天气主要特征是降水强度弱、降水范围广、降水分布不均匀,持续时间较长;受到高空急流的影响,阿拉山口属于上升运动区,暖湿空气上升,干冷空气逐渐下沉,促进了地面风速的增加,对于降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乌拉尔山脊东移北伸的过程中,高纬度上的低涡强度不断降低且逐渐南压,随后同南支槽合并,进而对阿拉山口市产生影响。南支槽携带的暖湿空气与北支槽携带的冷空气,在阿拉山口市上空交汇,进一步推动了降水天气的出现;阿拉山口市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西方路径的水汽输送,降水天气出现的过程中,阿拉山口700hPa处有水汽通量和垂直速度大值存在,再加上大气层结极不稳定,对于连续性降雨的出现较为有利。

  • 标签: 降雨 环流背景 物理量场 阿拉山口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6年8月24—25日发生在喀什地区的一次强降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雨天气主要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在状况下产生的,对流层中层冷空气的不断扩散,低层切变线以及地面冷锋是对本次强降雨天气带来影响的主要天气系统。在水汽通量散度场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此次强降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喀什发生的这次强降雨天气对流发展系统特别旺盛,降水落区区域的垂直上升运动释放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动力机制。喀什大部分区域K指数均达到40℃以上,并且K指数呈现出先上升之后逐渐变小的态势,促使不稳定能量从积聚到逐渐释放,进而促进强降雨天气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强降雨 天气形势 物理量 喀什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6年8月24—25日发生在喀什地区的一次强降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雨天气主要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在状况下产生的,对流层中层冷空气的不断扩散,低层切变线以及地面冷锋是对本次强降雨天气带来影响的主要天气系统。在水汽通量散度场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此次强降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喀什发生的这次强降雨天气对流发展系统特别旺盛,降水落区区域的垂直上升运动释放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动力机制。喀什大部分区域K指数均达到40℃以上,并且K指数呈现出先上升之后逐渐变小的态势,促使不稳定能量从积聚到逐渐释放,进而促进强降雨天气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强降雨 天气形势 物理量 喀什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川东北地区2017年7月5-6日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水平,加强防灾减灾的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川东北地区 强降雨 过程 天气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