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陈独秀对“封建”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前的以“封建”的中文原始定义为主,并侧重思想方面;到接受马克思主义前期逐步受泛化封建观影响,开始以之代指社会经济形态,但同时又保留着主要称呼军阀割据状态的模式;再之后陈独秀接受托派思想,关于“封建”的思考又逐步回到了原始定义中,特指周代的封建制度。

  • 标签: 陈独秀 封建 新文化运动
  • 简介:陈独秀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老舍则是醉心于文学创作的青年作家.他们之间似乎不会有什么交集.即使抗日的烽火让他们流亡到了同一座城市——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然而,台静农先生珍藏的陈独秀致他的一百。四封简牍中,有五封提及了老舍。那么,陈独秀与老舍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 标签: 陈独秀 老舍 友情 中国政治 战时首都 青年作家
  • 简介:陈独秀与桐城派关系紧密。早年受桐城文化濡养,并与桐城门人相交游;晚年致力于文字学研究,重回桐城文化怀抱。陈独秀出自“桐城”,其学识成就颇得桐城之助。

  • 标签: 陈独秀 桐城派 传统文化
  • 简介: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巾国共产党主要的创始人和首任总书记。因历史的原因,1927年他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29年义被开除党籍。晚年他穷困潦倒,伴随他度过余生的是小他29岁的妻子潘兰珍。她以其忠贞的爱情、豪侠的气度,相伴陈独秀走过最后12年的风雨人生。

  • 标签: 陈独秀 风雨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1927年 五四运动
  • 简介:五四以前,陈独秀一直将创办报刊作为思想启蒙、文化革新和政治革命的主要方式,通过创办《新青年》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在服务面向、呈现方式、排版技术、取法目标、编辑体制和启蒙手段等六个方面都具有独创性的"新"意,增强了刊物的战斗力,提升了人物的影响力,不仅对于陈独秀本人,而且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都具有重要的推动力。《新青年》的创办,不仅擂响了近代中国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战鼓,标志着新一代知识分子走上了历史舞台,也加速了近代上海新文化中心地位的形成,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创建。

  • 标签: 陈独秀 《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
  • 简介:一战前期,中国知识界对德国的关注度颇高。论者承认德国在战场上的优势地位并预测战争未来的走向,大部分论者认为,德国将不能获得战争的最终胜利,持“德国必胜”论者则是凤毛麟角。知识界对德国的军国主义总体上持赞扬态度,认为其乃德国强盛之根源,值得中国仿效学习。但也有少数论者看到了军国主义的弊端,认为其会给德国带来灾难。

  • 标签: 陈独秀 中国知识界 德国军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