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  陈独秀在上海编辑,倡导思想解放运动时,鲁迅便已成为的热心读者.他几乎每期必读,还将读过的,寄给远在绍兴的弟弟周作人,并在信中嘱咐其要认真阅读.……

  • 标签: 鲁迅陈独秀
  • 简介:  陈独秀和张国焘,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一个是中共一大的主持人,他们都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者.但是,他们后来都站到中国共产党的对立面去了.一个分裂党、一个背叛党.陈独秀进行的是党内反对派的非组织活动,最终为党所不容和抛弃,他虽与党分道扬镳却仍不失耿介清白的气节和操守.而张国焘则卖身求荣,沦落成反共反人民的国民党特务,丧失了做人的良知和自尊,成为遭历史唾弃的叛徒.……

  • 标签: 陈独秀张国焘
  • 简介:陈独秀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任北大文科学长时,钱玄同已执教于北大。他们因《新青年》而相识相交,后又都是《新青年》同人。钱玄同自称是《亲斤青年》的“一名摇旗呐喊的小卒”,其实,就《新青年》所“揭橥”的文学革命,陈独秀可谓主将,而钱玄同则是奋勇直前的急先锋。

  • 标签: 钱玄同 陈独秀 《新青年》同人 大学校长 文学革命 蔡元培
  • 简介: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也已是个心力交瘁、疾病缠身的老人。历经艰险、出生入死的他,对待生命的终结,再也没有那种惊恐、慌张的心态。但是,对于蔡元培的逝世,他却有着深切的哀悼和思念之情。当北大向他发出蔡元培纪念文章征集函时,他立即抱病撰写《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深情地回忆起两人近40年的交往经历,并抒发"四十年来社会政治之感触!"

  • 标签: 陈独秀 蔡元培 中国国民党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不合作主义 教育救国
  • 简介:陈独秀年轻时便已有“皖城志士”的美称。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为寻求强国富民的道路,他于20世纪初的14年间,先后5次东渡日本,其中除完成正常的学业外,则是积极投入留日学生的爱国革命运动。他的这段早期革命实践,是他全部政治生涯的基础和起点,他的激进的革命思想正是此时形成的,其中有的思想甚至贯穿了他的一生。

  • 标签: 陈独秀 日本 革命运动 政治生涯 革命思想
  • 简介: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的荣辱升沉,竟与一个外国人息息相关。这个外国人关于中国革命的意见,与他的主张几乎毫无二致,他由此与这个外国人相识相交,并公开进行党内反对派的活动。尽管他与这个外国人素未谋面,但是,这个外国人真挚的情谊深深地感动了他,使他视其为知音和朋友。

  • 标签: 陈独秀 托洛茨基 大革命失败 外国人 中国革命 反对派
  • 简介:陈独秀以其号角性的文章。集聚起一批知识界的精英分子。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中共早期党首,实乃一介书生领袖;蒋介石早年混迹于上海十里洋场,后由黄埔军校起家,以北伐胜利居功,进而掌握党政军大权。这样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竟被时势的惊涛骇浪推至历史的前台.作为代表各自政党和阶级利益的领导者,在云谲波诡的大革命舞台博弈。

  • 标签: 蒋介石 陈独秀 博弈 领袖 中国共产党 黄埔军校
  • 简介:陈独秀以其号角性的文章,集聚起一批知识界的精英分子,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中共早期领袖,然究其实质乃一介书生;蒋介石早年混迹于上海十里洋场,后由黄埔军校起家,以北伐胜利居功,进而掌握党政军大权,其实质乃一代人杰。这样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竟被时势的惊涛骇浪推至历史前台,作为代表各自政党利益的领导者,在云谲波诡的大革命舞台上展开了一场生死博弈。

  • 标签: 政治博弈 蒋介石 陈独秀 中国共产党 黄埔军校 政党利益
  • 简介: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虽然远离中央领导岗位.但是,他沉重的思想包袱难以自卸,总是沉陷于历史责任的追诘之中.他不能接受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批评,又和新的中央路线格格不入,以至发展到后来,公开反对新的中央和中央路线,并组织党内反对派,进行分裂活动.中共中央在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地将他开除出党.

  • 标签: 党前前后后 出党 开除出
  • 简介: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虽然离开中央领导岗位,但他沉重的思想包袱却难以自卸,总是沉陷于历史责任的追诘之中,他不能接受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批评,又和新的中央路线格格不入,以至发展到后来,公开组织党内反对派进行分裂活动。中共中央在对其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将他开除出党。

  • 标签: 陈独秀 中共中央 大革命失败 领导岗位 共产国际 分裂活动
  • 简介: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促使包括陈独秀在内的大批政治犯的提前释放。走出国民党南京老虎桥监狱的陈独秀,未及料理生活、工作诸事,便立即书写了两份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声明,希望通过《申报》和《中央日报》公之于众,让世人了解和认识一个真实的陈独秀

  • 标签: 《中央日报》 《申报》 陈独秀 声明 抗日战争 政治犯
  • 简介:1938年8月,陈独秀由重庆迁到江津,这里是他生命旅程的最后驿站。他在江津的四年,虽然年老多病,生活贫困,但却静下心来阅读和写作,除完成了文字学方面的著作外,还吟哦书写了20多首诗和对联。这些诗作和对联,既是他斐然才情的自然流露,更是他傲然不屈的人格魅力的真实体现。

  • 标签: 陈独秀 诗情 江津 联语 人格魅力 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