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判断,观察比较阻抗呼吸监测法与肺部听诊法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准确定位的成功率及消耗时间,探讨阻抗呼吸监测法应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实用性。方法 抽取我院2018.06-2019.02期间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胸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阻抗呼吸监测法组和肺部听诊法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阻抗呼吸监测法和传统肺部听诊法进行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并确定导管的位置,定位完成后,使用用纤维支气管镜判断两组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位置,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准确例数及插管定位所需要的时间。结果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判断,阻抗呼吸监测组和肺部听诊组定位的准确例数分别为34例(85%)和22例(55%) ( P<0.05) ;阻抗呼吸监测组和肺部听诊组插管定位时间分别为(177.18 ±34.07)s和(155.98 ±24.31)s ( P<0.05);经过统计学校正后,阻抗呼吸监测组和肺部听诊组确定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的准确率分别为90.0%和57.5% ( P<0.05)。结论 阻抗呼吸监测法提高了左侧双腔管插管位置的准确率,虽然定位时间较肺部听诊法稍长,但具有无创、高准确率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 标签: 阻抗式呼吸监测 双腔支气管导管 听诊 定位
  • 简介:摘要:改革后,我国的电力系统在社会发展下快速进步,本文针对典型低压配电系统进行阻抗测量与性能分析。首先,在现场选取两种电缆导线样本,通过阻抗实验测量相关参数;其次,根据变电所至低压设备的布局图,以及变电所和低压设备之间的距离图纸,计算配电线路距离,并结合实际工况估算配电线路系统的阻抗特性;最后,提出降低阻抗的技术和措施,并采用经济电流法计算出经济电流截面积。该分析为电力系统线路老化预判和风险预估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低压配电系统 阻抗测量 电力电缆 节能
  • 简介:摘要:随着各个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网工程也越来越强大。在架空线路的日常停电检修和故障排除过程中,安装接地线是保证电力工人在工作岗位上,防止突然供电的安全措施。也是生命和设备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降低接地线的损坏率,可以大大降低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隐患,同时有效保护电网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

  • 标签: 低压配电线路 阻抗测量 性能
  • 简介:摘要:改革后,随着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光伏逆变器通常采用最大功率跟踪算法尽全力向电网注入有功功率,并不参与电网电压的控制。只有当电网电压超过了保护阈值,光伏逆变器才停止工作以避免引发过电压故障。提出一种光伏逆变器的电网电压控制策略,用以改善电网电压水平,使得光伏逆变器在非最优电网电压情况下依然可以向电网输送电能。根据电网电压控制效果由电网阻抗阻抗比R/X决定的基本原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在线观测电网阻抗比,实时控制光伏逆变器注入电网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改善光伏逆变器的电网电压控制效果。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不仅适用于光伏逆变器,同样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分布发电并网逆变器。

  • 标签: 分布式发电 光伏逆变器 电网阻抗比 电网电压控制 观测
  • 简介:摘要电阻抗断层成像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通过在体表测量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引起的电阻抗变化,并采用一定的图像重建算法得到体内电阻抗分布或变化的图像,来反映病变信息。该技术具有安全、无创、实时、经济及便携等优点。临床初步研究表明,无创电阻抗成像技术对卒中、脑肿瘤、癫痫灶定位和脑水肿监测具有良好的筛查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针对电阻抗成像的技术原理、成像方式、分类及该技术在脑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电阻抗断层成像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通过在体表测量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引起的电阻抗变化,并采用一定的图像重建算法得到体内电阻抗分布或变化的图像,来反映病变信息。该技术具有安全、无创、实时、经济及便携等优点。临床初步研究表明,无创电阻抗成像技术对卒中、脑肿瘤、癫痫灶定位和脑水肿监测具有良好的筛查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针对电阻抗成像的技术原理、成像方式、分类及该技术在脑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列车高阻抗测量的目的和意义,接着综述了CRH3型动车组车辆接地理论。论文重点介绍了CRH3C型动车组列车高阻抗测量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论分析转向架整体阻值测量的原理及测量方法。

  • 标签: 动车组 高阻抗 转向架整体阻值
  • 简介:摘要:风力发电站中发电接地的可靠性将直接关系到整体发电站中机械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还会关系到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对此,若是想要保障发电站可以稳定与安全的运行,需要提升发电站中接地系统可靠性。发电站中接地的阻抗数值是表征接地系统安全性重要指标。基于此,本文将主要研究风力发电站大地网接地阻抗检测技术,详细分析大型地网接地阻抗以及测量接地阻抗技术,希望对有关人员有所帮助。

  • 标签: 风力发电站 大地网接地 阻抗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国过程中,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防范输电线路使用中的安全风险,提升高压输电线路中监测感应装置电源获取的便捷性。相关人员应在阻抗匹配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输电线路在线取能方法,建立可持续获取电能的取能机制,同时通过输电线路中取能功率、电路模型的维护,将取能功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标签: 阻抗匹配 输电线路 在线取能 取能机制
  • 简介:摘要:目前我公司产品涉及的连接器与引线之间的焊点采用打胶方式加固,打胶存在诸多缺点,如操作时间及固化所需周期长且连接器在湿热试验后的阻抗不过。采取过打胶、灌封、涂三防漆等方式对连接器焊点部位进行防护,仍无法通过湿热试验。因此需要采用新工艺来提高连接器引线焊点的阻抗性能及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本文介绍连接器焊点的新型塑封工艺,采用低压成型注塑机,通过注塑模具,对连接器焊杯的引出线焊点处进行注塑固定,达到提升焊点阻抗性能和抗湿热性能的作用。

  • 标签: 连接器,打胶,低压成型,湿热阻抗
  • 简介: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国过程中,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防范输电线路使用中的安全风险,提升高压输电线路中监测感应装置电源获取的便捷性。相关人员应在阻抗匹配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输电线路在线取能方法,建立可持续获取电能的取能机制,同时通过输电线路中取能功率、电路模型的维护,将取能功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标签: 阻抗匹配 输电线路 在线取能 取能机制
  • 简介:摘要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是一种新型的床旁肺通气监测技术,它可以实时显示肺部气体甚至血流灌注的分布,具有连续监测患者的肺区域性通气状态及其对治疗反应的优点。由于EIT技术目前的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而在慢性气道疾病方面的应用较少。本文根据新的循证医学依据,探讨EIT在慢性气道疾病中应用的价值,提出新理念和展望。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A)和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3~6岁中国儿童体成分的一致性。方法2017年11月16日至12月8日选取来自天津市津南区某幼儿园3~6岁儿童230例,分别使用BIA及DXA测量其全身肌肉量(SLM)及脂肪量(BFM),并根据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分组,分析各组儿童体成分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BIA测量的SLM及BFM与DXA具有显著相关性(R2=0.951、0.947,均 P<0.001)。Bland-Altman结果中,BIA测量的SLM高于DXA 0.70 kg (95%CI:-1.78~0.38),BFM低于DXA 1.36 kg(95%CI:0.19~2.52)。在不同性别、年龄及BMI儿童中也存在相同的趋势,BIA测量的男、女童的SLM均高于DXA,男童相差0.57 kg(95%CI:-1.63~0.49),女童相差0.84 kg(95%CI:-1.88~0.20)。BFM测量结果BIA均低于DXA,男童相差1.23 kg(95%CI:0.11~2.36),女童相差1.49 kg(95%CI:0.34~2.64);各年龄组BIA测量的SLM均高于DXA,3岁组相差0.67 kg(95%CI:-1.74~0.41),4岁组相差0.76 kg(95%CI:-1.65~0.13),5岁组相差0.69 kg(95%CI:-1.85~0.47),6岁组相差0.67 kg(95%CI:-1.75~0.41)。BFM测量结果BIA均低于DXA,3岁组相差1.09 kg(95%CI:-0.12~2.30),4岁组相差1.44 kg(95%CI:0.60~2.28),5岁组相差1.39 kg(95%CI:0.15~2.64),6岁组相差1.43 kg(95%CI:0.38~2.48)但在肥胖儿童中,BIA与DXA的差异最小,SLM相差0.39 kg,BFM相差0.93 kg。结论BIA测量3~6岁儿童SLM及BFM与DX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 标签: 生物电阻抗法 双能X线吸收法 儿童 肌肉量 脂肪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改良整体主观评估(MQSGA)联合生物电阻抗法(BIA)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徐州淮海医院和上海曙光医院西院2个中心实施MHD治疗1年以上的患者90例,收集患者近期各项检测数据,观察患者3 d内的具体饮食情况,并记录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应用MQSGA和BIA法评估MHD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应用MQSGA法评估90例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其中59例患者营养良好(占比65.5%),31例患者营养不良(占比34.44%);应用BIA法评估,54例患者营养良好(占比60.00%),36例患者营养不良(占比40.00%),应用2种评分法所得出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MHD患者中有51例了解到具体饮食情况,患者平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为(1.23±0.26)g·kg-1·d-1。应用MQSGA法将患者分为2组,营养良好患者为对照组(n=31),营养不良患者为观察组(n=59);2组患者血肌酐(SCr)、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组织指数(LTI)、尿酸(UA)、DPI以及尿素清除指数(Kt/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QSGA评分与ALB、年龄以及BMI存在相关性。结论MQSGA与BIA 2种方法对MHD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结果近似,多因素分析后发现,ALB、年龄以及BMI是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主要因素。

  • 标签: 主观综合评分 生物电阻抗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高渗盐水造影肺灌注电阻抗断层成像具有床旁、简便、无创、无辐射等优势。该技术一直多限于动物实验研究,相关临床研究方兴未艾。本技术规范经本中心前期临床研究实践论证,并综合相关文献完成,其目的有助于统一和规范地使用高渗盐水造影电阻抗断层肺灌注成像技术,提高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对结果统一解读。

  • 标签: 灌注成像 床旁高渗盐水造影电阻抗断层成像 肺灌注 通气血流比 呼吸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生物电阻抗相位角(PhA)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CD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常规营养指标[体格测量、人体成分、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G-SGA)]。测量患者的PhA值,计算PhA诊断效能。根据Kyle标准,生物电阻抗50 kHz条件下男性PhA小于5°、女性PhA小于4.6°定义为低PhA,将患者分为正常PhA组和低PhA组。比较两组间常规营养指标的差异,并分析PhA与常规营养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2例CD患者,男性71例(63.4%),女性41例(36.6%);年龄范围15 ~ 60岁;低PhA组56例,正常PhA组56例。以NRS2002评分为金标准,PhA诊断C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在男性为0.720(95%CI:0.547 ~ 0.893),女性为0.799(95%CI:0.647 ~ 0.950)。男性以PhA<5.5°作为cut-off值时,敏感度为0.80,特异性为0.73;女性以PhA<5.1°作为cut-off值时,敏感度为0.81,特异性为0.78。低PhA组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比例、PG-SGA评分、浮肿指数均高于正常PhA组(均P<0.05),而体质量指数(BMI)、上臂围、上臂肌围、腰围、脂肪组织、去脂组织、四肢骨骼肌指数、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和基础代谢率均低于正常PhA组(均P<0.05)。PhA与NRS2002评分、PG-SGA评分和浮肿指数呈负相关(r = -0.26、-0.35、-0.82,均P<0.05);PhA与BMI、上臂围、上臂肌围、腰围、去脂组织、四肢骨骼肌指数、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基础代谢率呈正相关(r = 0.38、0.59、0.57、0.31、0.36、0.49、0.46、0.25、0.39,均P<0.05)。结论CD患者PhA值与常规营养指标相关性较强,提示PhA可作为营养指标用于评价CD患者的营养状况。

  • 标签: 克罗恩病 相位角 营养评价 生物电阻抗法 营养风险筛查2002 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观察老年人卒中相关性肺炎(SAP)行床旁支气管镜治疗后肺通气情况,并观察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ICU)SAP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及抗感染等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变常规吸痰为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比较两组患者于入组时及第1、3、5天时通过EIT收集的兴趣区域(ROI)4区(ROI4)值,同时记录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共78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对照组37例、试验组41例。试验组患者于第1、3、5天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ROI4区域气体分布值分别为(2.24±0.77)%、(7.05±0.77)%、(12.34±1.47)%,与对照组(0.49±0.65)%、(2.49±0.87)%、(5.57±0.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10.85、24.56、26.54,均P<0.001);试验组患者于第1、3、5天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潮气量和动态肺顺应性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2.22±0.88)d、(18.41±1.12)d,均少于对照组患者(14.65±0.92)d、(21.14±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1、11.01,均P<0.001)。结论对于老年SAP患者,间断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能有效改善背区肺通气情况及改善患者肺呼吸力学变化,促进早期脱机及减少ICU住院时间。

  • 标签: 肺炎 支气管镜 肺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和重症超声导向的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个体化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实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重度pARDS患儿实施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治疗过程,在救治过程中采用EIT和重症超声指导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结果EIT指导肺复张和最佳呼气末正压滴定,重症超声评估pARDS血流动力学和肺部状态,指导右心保护通气和循环保护通气的实施。最终患儿成功救治。结论pARDS保护性通气的理念,已由传统的肺保护通气走向右心保护和循环保护通气的理念,最终达到对肺血管内皮的保护。EIT和重症超声丰富了对pARDS病理生理的认识和对保护性通气的理解。

  • 标签: 儿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保护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