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PCs)凋亡的信号途径。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分成以下各组:(1)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以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48h;(2)OX—LDL各浓度组(共3组):EPCs培养24h后,再分别换用含5,10,20mg/LOX—LDL的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24h: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Akt、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时加上一组。(3)Wortmannin组:EPCs培养24h后,换用含Wortmannin100μmol/L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24h。采用MTF法检测EPCs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提取细胞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Bcl-2mRNA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结果:Ox—LD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EPCs增殖、诱导EPCs凋亡(P〈0.01),基础状态下内皮祖细胞表达Bcl-2mRNA及蛋白,OX—LDL处理能抑制其表达,降低磷酸化Akt的表达,并存在量效关系(P〈0.05)。结论:Ox—LDL抑制EPCs增殖、诱导EPCs凋亡的作用是通过抑制Akt活化,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实现的;Ox—LDL的作用机制至少部分是依赖P13K/Akt信号通路实现,这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的修复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BCL-2 PI3K/Akt信号转导
  • 简介: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或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阿曲库铵效应室靶浓度及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A组)及七氟醚吸入麻醉组(B组),各30例。以TOF刺激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从诱导靶浓度2μg·mL^-1开始效应室靶输注阿曲库铵,术中调节靶浓度维持T1≤5%。记录两组阿曲库铵靶浓度的变化、总药量、麻醉时间、恢复指数、停药至TOFR为0.9的时间。结果:两组持续给药30min后阿曲库铵效应室靶浓度显著下降(P〈0.05),B组靶浓度低于A组(P〈0.05);B组阿曲库铵期间用药量小于A组(P〈0.05),且恢复指数、停药到TOFR为0.9的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均能呈时间依赖性地降低阿曲库铵效应室靶浓度,且前者的影响明显大于后者,停药后肌松恢复更为迅速。

  • 标签: 靶控输注 阿曲库铵 七氟醚 丙泊酚 神经肌肉组滞
  • 简介:目的:分析鼻咽癌放化疗后颈部复发或未的病例进行颈清扫术的疗效,探讨颈清扫术的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放化疗后因颈部淋巴结复发或未行颈清扫术并成功随访的2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扩大颈清扫术4例,行根治性颈清扫术12例,行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7例,行区域性颈清扫术1例。按放化疗结束至手术的间隔时间、术后有无辅助治疗(包括放化疗)和淋巴结有无外侵3个方面进行分组,了解其生存率有无差异。结果:本组1、3、5年的总的生存率分别为为80%、57%、36%。其预后因素与放化疗结束至手术的间隔时间,术后有无辅助治疗无关,与淋巴结有无外侵的因素有关。结论:鼻咽癌放化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或未可采用颈清扫术治疗,不同的术式有其相应的适应证,对有淋巴结外侵及切缘阳性的病人可加用外放射治疗。

  • 标签: 鼻咽癌 颈部复发/未控 颈清扫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阐释胃癌中miR-638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证明它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骨架调节蛋白VASP的表达水平来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分子机制

  • 标签: 胃癌 miR-638 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 迁移 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