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最佳诊断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DSA或临床最终证实的CTPV患者的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资料,进行三种层厚及间隔重建,A组层厚2.5mm,重建间隔1.25mm;B组层厚1.25mm,重建间隔0.625mm;C组层厚1.25mm,重建间隔1.25mm。并且应用3D后处理软件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对门静脉期图像进行血管成像。结果两名资深影像科医师独立盲法阅片后认为三组重建层厚及间隔图像中B组为最佳选择的比率分别为92%与96%。MIP图像后处理均清楚显示CTPV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显示率100%。VR成像显示率48%。本组全部病例均见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闭塞和(或)狭窄,正常门静脉系统结构消失,全部显示侧支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进行层厚1.25mm,间隔0.625mm的重建,并结合多种3D后处理技术(MPR、MIP、VRT)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CTPV的总体改变,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侧支静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医疗对策。方法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是以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异常变化为特点的一种症侯群,对此症的外科治疗有近1个世纪的历史,最初主要是针对腹水,以后逐渐转向针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主的治疗。但近年来,随着对门静脉高压症病理生理及血液动力学变化认识的深入,新技术、新疗法在临床的开展,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也向着多元化发展,以科学的态度去选择施治手段,改变了唯手术而不可用的局面。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外科 药物 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3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护理后康复率高,有41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2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患者 临床护理
  • 简介:患者:男,68岁。平素身体健康,因上腹部不适2个月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亦无明显家族史。患者2个月来感上腹部不适,无明显腹痛、腹胀,无明显消瘦。体格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基层医院查腹部B型超声(B超)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血常规、生化检查未见异常。经抑酸、保护胃黏膜等药物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稍有改善,前来我院消化专科门诊就诊,医师建议再行胃镜检查。

  • 标签: 胰腺病变 门静脉高压 胃底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患者的一般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37例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3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经有效护理后,无一例手术死亡,有4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周密的护理计划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并发症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提升静脉成像显示仪前端图像采集质量,以满足后端图像后处理的需求。方法:通过分析成像原理、发射光源的调整、滤光镜片的选择以及接口电路的设计等环节的优化,得到最适宜的初始采集图像。结果:通过提高不同环节的采集传输质量,最终图像的成像质量也会得到提高。结论:高性能的静脉成像显示仪前端设计将会为后端图像处理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对于最终能否观测到高质量的图像画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标签: 静脉成像显示仪 发光二极管 USB驱动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肝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来我院诊治的肝癌患者100例,进行超声检查后,重点观察其门静脉内部回声及血流特点,并与CT、MRI或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超声检查发现伴有门静脉癌栓者37例,与CT、MRI或手术病理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超声检测不仅能够准确探及门静脉内癌栓的所在部位,还可通过对其回声类型及其血流状况的分析,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有利的依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超声 肝门静脉癌栓
  • 简介: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对52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实行伽玛刀治疗。采用50%~700/0等剂量曲线覆盖计划靶区(PTV),单次处方剂量为3.0~4.5Gy,照射总剂量在30~49.5Gy之间,并观察PVTT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伽玛刀治疗结束3个月后,门静脉癌栓完全缓解18例(占34.62%),部分缓解23例(占44.23%),稳定4例(占7.69%),进展7例(占13.46%),总有效率为78.85%。生存6个月48例(占92.31%),生存12个月38例(占73.08%),24个月29例(占55.77%),中位生存期为14.04-月。结论:伽玛刀治疗门静脉癌栓疗效确切,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伽玛刀
  • 简介:目的探讨Fluency覆膜支架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主干癌栓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导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术。其中9例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急性出血,另2例为顽固性腹腔积液。TIPS术中采用Fluency覆膜支架建立肝内门腔分流道。测量支架置入前后的门静脉压力。术后随访1~18个月,分析疗效。结果11例TIPS术均获成功,共置入21枚覆膜支架,直径8mm支架20枚,7mm支架1枚,支架长度4~8cm。平均门静脉压力由术前(32.00±4.12)mmHg降至(11.82±3.09)mmHg(t=10.76,P〈0.001)。6例在术后1周出现不同程度肝性脑病,经口服乳果糖等内科处理后症状消失。9例急性出血患者术后出血停止,另2例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术后腹腔积液明显减少。随访期间,超声提示支架血流通畅,无复发。9例因多器官衰竭于术后2~14个月死亡[平均(5.67±4.00)个月];另2例分别随访16及18个月仍存活。结论对门静脉主干癌栓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覆膜支架行TIPS术是可行的,可有效控制近期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

  • 标签: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支架 高血压 门静脉 肝细胞
  • 简介:目的分析门静脉积气的超声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对6例门静脉积气患者进行研究其在灰阶超声、脉冲多普勒超声上的表现,并分析6例患者的原发疾病及预后。结果灰阶超声上,6例患者皆在门静脉管腔内显示气体强回声,肝实质内可出现多发不规则强回声斑点;脉冲多普勒超声显示4例患者出现特征性的毛刺状尖顶双相回声。3例死亡患者中,2例为肠道缺血坏死患者。结论门静脉积气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超声检查是诊断门静脉积气的有效手段。门静脉积气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导致门静脉积气的基础疾病。

  • 标签: 门静脉积气 超声检查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期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利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肝胆外科在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1日这段期间内诊断治疗的5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患者,将所有参与研究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同期手术治疗,并且记录比较两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以及治疗效果,以此来分析同期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8.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显著,但是同期手术能够减少患者的创伤,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胆石症 同期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76例肝硬化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用门静脉超声测定门静脉血流和门静脉管径。结果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程度严重而下降。结论门静脉超声能判断肝硬化损害的程度。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 彩色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脾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防治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对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饭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50mg,3/d),同时,静脉点滴复方丹参(16ml/d),术中行脾静脉留置导管,术后经脾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对照组饭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50mg,3/d),同时,静脉点滴复方丹参(16ml/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比较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腹腔引流液量、导管留置和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栓形成率约为3.1%,对照组血栓形成率高达36.7%。结论经脾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是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除术 断流术 门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胆石症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胆石症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选取47例进行研究,分析外科治疗方法在胆石症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疾病临床上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47例胆石症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治疗痊愈率为65.96%,死亡率为34.04%(其中,4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门静脉损伤大出血、3例患者腹腔广泛渗血致DIC、5例患者术后肝功能出现衰竭现象、2例患者术后食管静脉破裂、2例患者为其他原因);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8.24%,1例术中大出血、4例胆囊床出血、2例胆漏、5例难治性腹水、1例切口延迟愈合。结论外科治疗方法在治疗胆石症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疾病临床上具有良好效果,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对其实施相应治疗,延长其有效生命周期。

  • 标签: 胆石症合并门静脉高压症 外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患者实施最佳护理。现我科在2010年6月—2013年9月对48例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病人采用偱证护理,选出有利证据,对腹腔出血、顽固性腹水、血小板增多、膈下脓肿等4个护理问题进行检索以指导护理实践。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负责肝脏主要供血的门静脉系统存在多种类型的变异,清楚认识这些变异对于肝脏手术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近年来以二维图像为基础数据的三维重建技术弥补了二维图像的不足,可以重现肝内门脉系统解剖结构,解决了二维图像门脉重叠、不直观的缺点。本综述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对门静脉右支的解剖变异进行描述,旨在为肝胆外科医师准确地进行术前评估、减少出血量等提供指导和帮助,推动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

  • 标签: 三维重建技术 门静脉右支变异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寻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救治措施。方法对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大出血患者给以降低门脉压、止血、输血、扩充血容量、防治并发症治疗。结果60例患者中55例患者内科治疗止血,3例转外科手术治愈,有效率96.7%,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3.3%。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专业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控制出血、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64层螺旋CT对64例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组30例、非出血组34例)及36例正常对照人群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胃左静脉(LG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和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进行测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各指标预测EVB的价值。结果肝硬化患者MPV、SPV、LGV、IHLPV和IHRPV直径分别为(1.68±0.21)cm、(1.45±0.18)cm、(0.53±0.12)cm、(1.21±0.15)cm和(1.26±0.22)cm,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8±0.14)cm、(0.80±0.09)cm、(0.42±0.07)cm、(0.95±0.07)cm和(0.96±0.11)cm,P<0.05];Child-PughC级患者MPV、SPV、LGV、IHLPV和IHRPV直径分别为(2.01±0.20)cm、(1.57±0.10)cm、(0.59±0.11)cm、(1.36±0.09)cm和(1.45±0.12)cm,显著高于Child-PughA级患者[分别为(1.68±0.15)cm、(1.35±0.13)cm、(0.48±0.09)cm、(1.11±0.13)cm和(1.15±0.21)cm,P<0.05];消化道出血患者MPV、SPV、LGV和IHLPV直径分别为(1.78±0.16)cm、(1.54±0.20)cm、(0.62±0.10)cm和(1.28±0.15)cm,显著高于非出血患者[分别为(1.60±0.21)cm、(1.36±0.13)cm、(0.45±0.06)cm和(1.15±0.13)cm,P<0.05];出血患者IHRPV直径[(1.29±0.21)cm]与非出血患者[(1.25±0.2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GV的AUC为0.906。当LGV>0.61cm时,预测EVB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58.8%。结论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情况,并对预测EVB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64层螺旋CT 门静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