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产后肌分离患者进行肌电刺激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后肌分离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指导自行进行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刺激治疗,对比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产后肌分离患者进行肌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

  • 标签: 腹直肌分离 电刺激 腹式呼吸训练 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电刺激和针灸对治疗产后肌分离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产后肌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电刺激疗法和针灸方式,隔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对照组采用腹部肌肉群练,每日1次,连续2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分离距离、围和治愈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肌分离距离都有缩小,但是研究组缩短距离更多(P<0.05);研究组脐上围、脐围和脐下围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治疗产后肌分离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电刺激 针灸 腹直肌分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外侧部分肌的带蒂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报告研究。纳入2021年8月—2022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采用保留外侧部分肌的带蒂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11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32~57岁(平均45.1岁)。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切取皮瓣22~30(24.5±0.8)cm,皮岛宽10~12(11.2±0.5)cm。具体制备肌皮瓣形式包括:类型Ⅰ,一侧传统带蒂肌皮瓣联合对侧保留外侧部分肌的带蒂肌皮瓣移植;类型Ⅱ,双侧保留外侧部分肌的带蒂肌皮瓣移植;类型Ⅲ,一侧保留外侧部分肌的带蒂肌皮瓣联合对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11例患者的皮瓣制备类型Ⅰ4例、类型Ⅱ4例、类型Ⅲ3例。所有皮瓣顺利成活,未见明显并发症。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4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保留外侧部分肌的带蒂肌皮瓣制备手术难度不大,能有效减小供区损伤,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可以作为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较好的手术方法选择。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乳腺肿瘤 腹直肌皮瓣 带蒂皮瓣
  • 简介:扬辉在少年时期就聪明好学,尤其喜欢数学,后来,由于他刻苦钻研数学,终于成为我圈南宋时期著名的数学家。一天,孙悟空一路寻问,来到数学家扬辉家里。孙悟空对扬辉说:“您在1275年撰写了一本名著叫《田亩比类乘除捷法》,在此书中有一道数学名题,俺老孙做了好多次一没有做出来,今天,来向您请教啦!”

  • 标签: 几何 数学家 少年时期 南宋时期 数学名题 孙悟空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在钳辅助一剪包皮切除的方法。方法实验组包皮分离止冠状沟,在包皮腹背侧各夹一止血钳提起包皮用一把钳与轴前后方向钳夹住包皮,血管钳下方一次剪断包皮、止血、小针捻开单股丝线缝合对,照组患者按经典传统手术方式。结果实验组患者切缘整齐,美观,出血少,痛苦轻,无需拆线,患者满意康复。结论一剪包皮环切术,手术操作简单快捷,切缘整齐,痛苦小,患者较满意,该是方法值得临床推行使用。

  • 标签: 包皮环切术 一剪式 长直钳辅助
  • 简介:摘要肌分离常见于产后女性及肥胖人群,严重者可影响腹壁肌群功能,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膨隆、腰背部不适等。目前关于肌分离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手术指征等方面研究较少,且尚无统一结论。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肌分离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及手术指征等相关内容,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腹直肌 分离 病因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手术指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肌分离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的56例产妇,使用高频超声探视测量肌间隙距离,记录产后肌分离的超生特征。结果:①共发现产后肌分离3例,影像特征表现为前腹壁皮下脂肪层变薄,白线增宽,双侧腹肌对称分离等;②经低频电刺激治疗后,3例产妇均获得治愈。结论:产后肌分离有着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经低频电刺激治疗本病效果较好。

  • 标签: 产后 腹直肌分离 超声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后肌分离症患者给予推拿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19年6月-2020年7月我院接收的60例产后肌分离症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研究组(n=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推拿治疗,对照组(n=30例)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及自主功能锻炼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等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依次为(2.1 0.7)分、(3.5 1.2)分,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症 推拿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产后肌分离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的分宜县人民医院内产后42天产妇140例作为探究对象,根据检测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指宽测量法,观察组采用超声测量法,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检测效果。结果:临床采取超声检测产后肌分离检出率显著高于指宽检测法(P

  • 标签: 超声诊断 指宽测量法 产后腹直肌分离 价值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女性肌分离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6-10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体检的3 368例产后女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一般资料、肌分离、盆腔脏器脱垂等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产后女性肌分离发生率为60.7%(2 045/3 368);<30岁、≥30岁[56.8%[(856/1 507)与63.9%(1 189/1 861),χ2=17.54],孕期体质量增长<16 kg、≥16 kg[59.1%(1 351/2 285)与64.1%(694/1 083),χ2=7.57],顺产、剖宫产[55.7%(1 262/2 266)与71.7%(790/1 102),χ2=77.87],妊娠1、2、≥3次[53.9%(645/1 196)、62.1%(702/1 131)与 67.1%(698/1 041),χ2=41.48],生产1、2、≥3次[53.9%(877/1 628)、67.0%(1 016/1 517)与 68.2%(151/ 223),χ2=62.09],有无巨大儿史[68.7%(160/233)与 60.1%(1 885/3 135),χ2=6.64],有无阴道前壁脱垂[75.2%(1 559/2 072)与37.5%(486/1 296),χ2=476.15]肌分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3次(OR=1.572,95%CI:1.271~1.945)、剖宫产(OR=2.440,95%CI:2.050~2.905)、巨大儿史(OR=1.660,95%CI:1.213~2.273)、阴道前壁脱垂(OR=7.324,95%CI:6.083~8.819)均为肌分离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产后女性肌分离发生率较高;妊娠≥3次、剖宫产、巨大儿史、阴道前壁脱垂在产后肌分离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腹直肌分离 产后女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肌分离运用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肌分离患者170例进行研究,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并接受腹部肌群的自主训练,持续两周,每日一次。观察组基于此接受电刺激治疗,持续两周,每日一次。结果:治疗前,两组肌分离,脐上围、脐围和脐下围不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电刺激来治疗肌分离,可显著减少分离距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腹直肌 分离 疗效
  • 简介:摘要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剧烈咳嗽可致肌断裂、腹部血肿形,临床实属罕见,且术前容易误诊。本文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咳嗽致肌断裂病例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既往类似病例报道,分析该疾病临床发病特点及误诊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腹直肌断裂 腹壁血肿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对产后肌分离(D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产检并最终分娩的产妇3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指测法和腹部高频超声进行DRA程度检测,统计DRA发生情况,分析腹部超声与指测法对于DRA的诊断效能差异,比较DRA产妇与非DRA产妇不同时期不同位置肌间隔距离超声检测数值差异。结果全部产妇中DRA总体发生率为57.67%(173/300);经产妇DRA发生率[73.38%(102/139)]显著高于初产妇[44.10%(71/160)](χ2=26.20,P < 0.001);剖宫产分娩产妇DRA发生率[68.52%(74/108)]显著高于经阴道分娩产妇[51.56%(99/192)](χ2=8.14,P=0.004)。腹部超声检查对于DR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99.42%、98.42%、99.00%)均显著高于指测法检测(80.35%、85.04%、82.33%)(χ2=34.61、15.00、49.23,均P < 0.001)。DRA产妇孕36周和产后2周不同位置肌间隔距离均显著小于非DRA产妇(t=5.17~7.46,均P < 0.001)。结论腹部超声检查对于产后DRA的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直肌 超声检查 分娩 剖宫产术 早期诊断 敏感性与特异性
  • 简介:摘要肌分离在孕早期即可出现,随孕周的增加,分离程度越来越大,分娩后还可持续分离。如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肌分离会给产妇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压力,不仅体型无法恢复,可能出现继发性的症状,如下背痛、脱疝等。

  • 标签: 产后 腹直肌分离 白线 腹直肌矫正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