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锥形CT体牙髓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体牙髓病患者中选择7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均实施常规X线检查,观察组则均实施锥形CT检查,各35例。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提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体牙髓病临床诊断工作中应用锥形CT可有效提高体牙髓病的诊断准确率,且该种检验方法可评价根管治疗效果,判断患者的康复情况,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锥形束CT 牙体牙髓病 诊断价值
  • 作者: 刘露露 林阳阳 侯敏 范娟 罗小云 王媛媛 杨赟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天津市口腔医院正颌外科 南开大学医学院 天津市口腔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41 刘露露现在北京固瑞国泰口腔门诊部有限公司正畸科,北京 100020,天津市口腔医院正颌外科 南开大学医学院 天津市口腔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41,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科,苏州 215200,国药东风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十堰 44200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锥形CT(CBCT)重建与激光扫描模配准时,托槽、状态及配准方法3个因素对配准精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口腔医院正颌外科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数字化设计的双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将患者的CBCT及激光扫描模(简称光扫模)数据导入Mimics 20.0软件,分别采用全局配准、局部配准对非咬合状态及咬合状态CBCT和光扫模进行配准操作,分为4组:组1,非咬合状态局部配准;组2,非咬合状态全局配准;组3,咬合状态局部配准;组4,咬合状态全局配准。每组包括3个亚组:A亚组使用3.0 mm距离参数配准1次,B亚组使用3.0、1.5 mm距离参数配准2次,C亚组使用3.0、1.5、0.3 mm距离参数配准3次。借助Geomagic Studio软件的距离分析功能,获得两图像间距离的均方根(RMS)等配准精度数据。亚组间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亚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建立一般线性模型,检验有无托槽、状态及配准方法三者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再使用单变量检验分析单独效应。结果共纳入24例患者,男7例,女17例,年龄19~30岁,其中12例有正畸金属托槽,12例无托槽。(1)无论有无托槽、咬合/非咬合状态,采用局部配准时均为A亚组的配准方案最优,而采用全局配准时均为C亚组的配准方案最佳。(2)有无托槽、状态、配准方法3个主变量对配准结果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无托槽与状态、有无托槽与配准方法、状态与配准方法两两间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BCT和光扫模进行配准时,若使用局部配准法,只需用3.0 mm的距离参数配准1次;若使用全局配准法,需依次按照3.0、1.5、0.3 mm的距离参数设置配准3次。有无托槽、状态、配准方法对CBCT和光扫模的配准精度均有影响。

  • 标签: 正颌外科学 锥形束CT牙列 激光扫描牙模 配准 托槽 牙列状态 精确度
  • 简介:目的:比较颌面锥形CT与多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方法:分别使用颌面锥形CT和多层螺旋CT对实验模体进行扫描,比较两者显示、牙周组织、颌面骨解剖结构的差异。结果:颌面锥形CT图像质量,优于多层螺旋CT。结论:颌面锥形CT因其优秀的图像质量,更加适合口腔临床的需要。

  • 标签: 锥形束CT 多层螺旋CT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快速锥形CT (CBCT)扫描模式对图像质量和配准结果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适合快速CBCT的扫描预设。方法分别使用常规和两种快速扫描模式在CBCT模体上进行检测,定量评价不同扫描模式下的配准精度和图像质量;随后使用33例临床肿瘤患者278组CBCT数据进一步验证不同扫描模式在临床环境下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模体3种扫描模式测量结果与标准值最大偏差0.70mm (平均偏差0.51mm),同一部位各扫描模式间的测量结果一致(偏差0.00mm);常规模式的均匀度结果最好(平均值为3.62%),快速1模式次之(平均值为3.90%),快速2模式最低(平均值为4.84%);常规模式的噪声结果最好(平均值15.69),快速2模式次之(平均值17.23),快速1模式结果(平均值21.74)最低;3种扫描模式的高对比度分辨率测量结果一致(至少可以分辨3个线对);快速1模式的低对比度分辨率结果最好(1.69),常规模式次之(2.10),快速2模式结果最低(2.31);3种扫描模式的几何精度测量结果与标准值的最大偏差基本一致(平均偏差0.05mm)。临床病例常规和快速1扫描模式测量结果的相关性最好(R2>0.90,P<0.01),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95%一致性限度均<1mm界值)。结论快速1扫描模式拥有与常规模式接近图像质量和一致的配准结果,而且拥有更快的扫描速度、更低的扫描剂量,故推荐使用快速1扫描模式作为临床扫描方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锥形束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锥形CT(CBCT)诊断37双生1例,并对其鉴别诊断、发生机制及CBCT在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镇江市口腔医院2019年3月就诊的1例患者根据口腔临床检查、CBCT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对多生牙尖、融合、双生、结合等几种牙齿形态异常疾病的特点及鉴别要点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CBCT检查见下颌牙齿数目正常,37 牙根周围存在大面积低密度透射区;三维重建后见疑似多生与37牙根相融合;矢状面显示疑似多生位于37颊侧;轴向位置显示髓室底可见有三个明显的根管口;两者的牙本质是连通的;该疑似多生内有独立的牙髓腔,有清晰的根管,且在根中段与37远中根管融合成一个根管,矢状面显示呈“Y”型。CBCT显示37是一个融合根。结合口腔临床检查,确诊为左下颌第二磨牙双生。结论CBCT是口腔疾病辅助检查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诊断牙齿形态异常上有显著的优势,可帮助临床医师作出正确的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创新性。

  • 标签: 牙畸形 磨牙,第二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成像,三维 双生牙 融合牙 牙根尖 形态发生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 口腔疾病中,体牙髓病是常见病,属于口腔硬组织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临床诊治中,锥形 CT(CBCT) 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操作简单、投照范围广、影像精准、射线少、扫描快速的特点,因而获得了良好反响。通过影像辅助软件获得清晰图像,是一种先进的检查技术。本文主要针对锥形 CT体牙髓病治疗应用 做 进一步探究。

  • 标签: 锥形束 CT 牙体牙髓病 应用现状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评价锥形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用于颌骨内埋伏定位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13'腔医院诊治的,用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定位片无法清楚判断埋伏形态、大小及与邻位置关系的颌骨内埋伏患者28例。所有患者行CBCT扫描,对所得数据处理后获得体表面三维立体图像及任意平面图像和任意曲面断层图像。结果CBCT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埋伏的形态、大小、萌出方向、唇腭侧位置及与邻位置的关系。根据CBCT图像,18例26颗埋伏采用相应的手术进路拔除,10例10颗形态正常且非倒置的埋伏采用去骨开窗正畸治疗。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前诊断与术中判断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术后创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邻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CBCT可直接、准确地反映埋伏多生的位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 标签: 埋伏牙 锥形束CT 全景断层摄影 三维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锥形CT(CBCT)在上颌前牙区埋伏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广州医学院口腔医院2011—2012年经普通曲面断层片确定有埋伏,但不能具体定位的患者23例,进行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确定埋伏在颌骨内的具体位置。结果经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后,所有患者均可直观再现埋伏的形态、数目、在颌骨中的具体位置。根据CBCT结果制订治疗方案,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CBCT三维重建对于上颌前牙区埋伏治疗方案的设计及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锥形束CT 埋伏牙 定位
  • 简介:目的通过锥形CT(CBCT)影像学分析,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尖牙区槽骨形态结构的差异,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正畸治疗前病例84例,以FMA角(眶耳平面一下颌平面角)大小为分组标准:FMA〉32°为高角型.FMA〈22°为低角型.FMA在22°-32°为均角型,通过CBCT获得颅颌面三维影像,测量右侧上下尖牙的槽骨高度、厚度及旋转角度,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尖牙牙轴与腭侧骨皮质的夹角、上尖牙根尖至腭侧骨皮质的距离、上尖牙旋转角度以及移动距离在三种垂直骨面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尖牙牙轴与骨皮质的夹角及距离、下尖牙颊腭侧槽骨高度、下尖牙腭侧旋转角度和总旋转角度、下尖牙移动距离在三种垂直骨面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尖牙区的槽骨高度、厚度及旋转角度存在差异。

  • 标签: 垂直骨面型 尖牙 牙槽骨测量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锥形CT在埋伏定位及临床治疗中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收集本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37例埋伏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锥形CT检,使用其检查结果指导手术方案制定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所得图像,了解患者埋伏牙牙冠位置、形态影像表现以及术中符合度。结果37例埋伏患者中,患为48颗,其中27例为下颌埋伏阻生智齿(31颗),10例为埋伏(17颗);锥形CT检查结果与术中符合率为97.91%,根尖片为81.25%(P

  • 标签: 口腔锥形束CT 上颌埋伏牙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锥形CT在青少年多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研究以我院2019年4月-2022年1月临床门诊收治青少年多生患者50名,采用随机(黄黑球)方式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锥形CT)和对照组(X线),对50名患者诊断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和临床病例诊断的相似性为100%,诊断的准确性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形CT在对青少年多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诊断的准确性更高,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锥形束CT 多生牙 青少年 牙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NewTomVG锥形CT的几例故障,并阐述了查找故障原因以及排除故障过程。

  • 标签: 锥形束CT 扫描 图像采集
  • 简介:窦型慢性根尖脓肿的窦道口大多数位于患牙根尖部相对应的唇、颊侧或舌、腭侧牙龈表面,但偶尔也可见开口偏离患的情况,

  • 标签: 窦型慢性根尖脓肿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前列腺癌放疗,研究锥形CT(CBCT)生成伪CT的深度学习方法,以满足自适应放疗的需要。方法纳入瓦里安On-Board Imager采集的74例前列腺癌患者的CBCT图像及其模拟定位CT图像,并使用MIM软件进行形变配准。将数据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训练集(59例)和测试集(15例)。使用U-net、Pix2PixGAN和CycleGAN学习CBCT到模拟定位CT的映射。以形变配准后CT作为参考图像,评价平均绝对误差(MAE)、结构相似指数(SSIM)和峰值信噪比(PSNR)。另外单独分析了图像质量,包括软组织分辨率、图像噪声和伪影等。结果使用U-net、Pix2PixGAN和CycleGAN生成图像的MAE分别为(29.4±16.1)、(37.1±14.4)、(34.3±17.3)HU。在图像质量方面,U-net和Pix2PixGAN生成的图像存在过度模糊的问题,导致了图像失真;而CycleGAN生成的图像保留了CBCT图像结构且改善了图像质量。结论CycleGAN能有效地提高CBCT图像质量,有更大的潜力应用于自适应放疗中。

  • 标签: 锥形束CT 深度学习 前列腺肿瘤 伪CT 自适应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锥形CT槽骨九分区法在骨埋伏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集到的60例骨埋伏患者的80颗埋伏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应用锥形CT方法对所有患者骨埋伏所在区间进行扫描,并采用槽骨九分区法对骨埋伏的牙冠和牙根予以分类。结果所有患者中有64颗上颌埋伏,16颗下颌埋伏;埋伏的牙冠和牙根主要位于上颌骨内中和上颌骨外上2个区间;60例埋伏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术中一致,准确率高达100%。结论锥形CT可更加直观、清晰、准确、快捷的定位出骨埋伏,而槽骨九分区法在口腔外科拔除以及正畸治疗骨埋伏时,可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锥形束CT 牙槽骨九分区法 骨埋伏牙 定位应用
  • 简介:摘要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是一种可视化的影像引导放疗技术,具有提高肿瘤靶区剂量,降低正常器官受照剂量等诸多优点。锥形CT(CBCT)是IGRT中最常用的医学图像之一,对CBCT进行快速、准确的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分割对放疗具有重大意义。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基于配准的分割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割方法。本研究针对CBCT图像分割方法、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 标签: 锥形束CT 图像分割 深度学习
  • 简介:锥形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具有分辨率高、辐射剂量低等优点。CB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口腔种植术前评估、方案设计及种植手术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锥形束CT 种植术 骨密度
  • 简介:【摘 要】放射治疗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操作方式,即利用影响的引导进行放射治疗。锥形 CT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影像学技术,可利提高放射治疗的准确性。本文对锥形 CT在放射治疗中的具体应用说明,希望能够为有关部门及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锥形束 放射治疗 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