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绿纱(钴)矿床一直缺乏对矿床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本文对与矿化密切相关的热液矿物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碳、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220~500℃)、中高盐度(27.40%~42.60%NaCleq)、中等密度(0.79~1.17g/cm3)的特征,成矿环境为低压(2.0~8.0MPa)环境.同沉积初始富集阶段的成矿流体为含海相碳酸盐的岩石组合的变质脱水,晚期流体为变质流体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并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参与.热液中的碳早期由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提供,晚期为岩浆和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共同提供的.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存在三种端元,即高盐度、高温的岩浆流体(>25%NaCleq,>400℃),高盐度、中高温的变质流体(>25%NaCleq,200~400℃),低盐度和中低温的大气降水(<10%NaCleq,150~300℃),流体混合是矿区金属沉淀的重要机制.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碳-氢-氧同位素 流体混合 绿纱矿床 中非铜(钴)矿带
  • 简介:金川镍硫化物矿床含有丰富的铂族元素,是我国最大的铂族元素原料基地。经1989—1990年对铂族元素矿产资源建设保证程度研究表明,其铂族元素储量约占我国探明保有储量的60%,而铂族金属生产量则占我国生产量的88%以上。

  • 标签: 铂族元素 成矿作用 硫化物矿床 保有储量 铜镍矿 保证程度
  • 简介:近年来,在黔西北威宁地区发现了新的含铁地层,其含铁铜矿层的层位较稳定,规模较大,铁含量均达到综合利用的工业品位要求。采用矿物岩石学方法研究了含铁地层、矿物岩石及其矿化特征,结果表明,含铁地层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第三段(P2β3)和宣威组(P3x)底部地层,岩性主要为火山角砾岩、凝灰质火山碎屑岩及细粒岩屑砂岩。沉积成岩为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含Fe、Cu地下热液在扩散、循环过程中导致含矿地层中的铁发生活化、再富集成矿。

  • 标签: 含铁铜地层 同生沉积 地下热液 活化再富集 黔西北
  • 简介:镍硫化物及铂族元素矿床一般属于岩浆结晶分异成因,很少有热液交代成因产出者。Hulbert指出,世界范围内热液型矿床对于铂族元素的贡献甚微。在我国开采的镍硫化物矿床中也很少有独立的热液交代型矿体,只在一些矽卡岩型矿床(主要是铜矿)中伴生有Ni和PGE。但在四川杨柳坪矿区,新近发现的独立的、完全由热液形成的-镍-铂族元素矿体提供了新的热液成矿实例,该矿体赋存在基性超基性岩体之外的灰岩-片岩中,与基性-超基性岩没有直接关系,矿石品位很高。

  • 标签: 铂族元素矿床 超基性岩 交代 矿化类型 热液 伴生
  • 简介:欧布拉格-金矿床位于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地区,是一处远景具大型规模的-金矿床。矿床赋存于二叠系下统火山岩和次火山岩中,容矿岩石主要为石英斑岩和英安质熔结火山角砾岩、流纹质火山角砾岩。本文选取矿区出露的与矿化最为密切的样品,采用颗粒锆石U-Pb法和^40Ar/^39Ar法测定了成矿期石英斑岩脉和含矿石英脉的年龄,获得成矿期石英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77.4±3Ma,-金矿体中石英的^40Ar/^39Ar年龄为264.26±0.46Ma。这一结果揭示,欧布拉格-金矿是海西晚期形成的。结合阿拉善地区的朱拉扎嘎金矿和呼伦西白金矿都是海西晚期形成的情况分析,表明海西晚期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金)矿化期之一。

  • 标签: 成矿时代 欧布拉格铜-金矿床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
  • 简介:为探讨鲁西石地区归来庄金矿和卓家庄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制,利用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矿石中典型碲化物矿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碲化物矿物主要为自然碲和碲银矿,其次是针碲金银矿、AgAu2Te6、含银自然金和碲铅矿,初步认为AgAu2Te6为新矿物。针碲金银矿、AgAu2Te6、部分碲银矿、含银自然金可能是在非平衡状态下快速沉淀而成,与含矿流体的间歇性沸腾作用有关。碲化物的沉淀顺序反映了其各自熔化温度的差异,说明熔点高的碲化物将优先沉淀。矿床成矿热液具有多来源性,可能存在含Au、Ag流体和Te流体,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不混溶;流体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碲化物和金等成矿物质快速沉淀的主要机制。

  • 标签: 碲化物 金矿床 电子探针 铜石地区 成矿机制
  • 简介:测定矿物元素分配系数的方法之一是斑晶-基质法。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发现该方法有悖于分配定律,虽说斑晶和基质在空间上有紧密的联系,但斑晶是岩浆早期阶段的产物,即在岩浆库内就已品出,而基质则是由晚期残余粒间熔浆经过冷凝形成的,残余熔浆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演化(包括结晶分异、熔离和去气作用等),因此它与早期斑晶并不处在同一个平衡体系。在许多火山岩、次火山岩斑晶(石英、长石)甚至副矿物(锆石)中可以见到大量岩浆包裹体,它们代表斑晶结晶时捕获的早期初始岩浆。有时我们甚至可以在同一个石英斑晶中既见到岩浆包裹体又见到锆石晶体,因此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认为,斑晶与其捕获的初始岩浆

  • 标签: 斑晶-包体法 分配系数
  • 简介:次点火山(petit-spotvolcano)是指远离大洋中脊和地幔柱的大洋板块在即将进入俯冲带之前,由于板块的弯曲引发部分熔融所导致的局部海底火山作用。次点火山有时夹带有来自深部岩石圈的体和捕虏晶,是了解大洋岩石圈深部物质组成的重要信息载体。次点火山自从在日本外海发现以来.在智利,汤加及巽他等俯冲带外围陆续被发现,显示次点火山并非是偶然,孤立的现象,其对大洋岩石圈组成、俯冲带的物质再循环和深部地幔的影响越来越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

  • 标签: 大洋岩石圈 地幔包体 火山岩 交代作用 俯冲消减 海底火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