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明末清初.以“金陵胜景”为主的实景山水成为金陵画家创作最突出的题材。随着当时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不同画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金陵胜景”的创作背景、目的、胜景的选择与组合、内涵、意境、甚至风格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可以寻找出清初遗民情结在“金陵胜景”中的聚散与消长.及其背后蕴藏的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而总结出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的特色。

  • 标签: 金陵胜景图 明末清初 遗民情结
  • 简介:云锦博物馆在传送时空里,Q博士的叮嘱仿佛还萦绕在耳边:“你们需要找到一幅举世无双的云锦龙凤。它是我们祖国的瑰宝,你们将见识到它的华丽与神奇!”一道光柱照下来,孩子们一个个晕头转向地落在了地面上,大家已经来到了古城金陵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白利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利寺为全国著名宗教爱国人士五世格达活佛主持的寺庙,白利,藏语意为利众生祥瑞洲。该寺始建于1662年(清康熙元年),为格鲁派寺庙,属于霍尔十三寺庙之一。寺庙坐北朝南,位于甘孜县生康乡五村境内,地处雅砻江北崖的台地上,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寺庙建筑为藏式三层方形整体楼阁建筑,主要建筑为佛殿,分大殿、东殿和西殿,殿内檐柱、雀替、椽头均施以彩画,殿壁绘有壁画,西殿有贴金佛像3尊,高5米,寺内设有讲经院、弥勒殿、护法殿等。

  • 标签: 甘孜县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建筑 五世格达活佛 建筑面积 爱国人士
  • 简介:2005年我国农历乙酉鸡年,鸡年观赏“鸡”名胜景,堪为一大趣事。冠以“鸡”名的名胜古连遣及神州大地。

  • 标签: 名胜 农历 中国 趣事 观赏
  • 简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谈起苏杭两地,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这句谚语,从而激发起对这一人间天堂的憧憬和向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素以'园林甲天下'著称,游人如织,城郊虎丘、天平、灵岩诸山也名闻遐迩,近悦远来。若论海拔高度,虎丘仅30余米,故称之为'丘'。灵岩约182米,天平也不过221米。而

  • 标签: 苏州市 穹窿山 地方风物
  • 简介:在黔西北高原的凤凰岭下,群山耸立,群山环抱之中,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古城——它就是被誉为"小桂林"的织金城。织金清时属大定府平远州,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是座土城,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废土城而建石城,解放后被拆毁,但残迹尚存。织金城南北是一条长形盆地,织金河由南向北流入地下;东西是群山环绕的秀丽山峰。织金河纵贯城内,沿河有八口龙井,井水清澈照人,供城内居民饮用。贯城河把织金分为东西城:西城是政治、经济、贸易中心;东城是文化、卫生、

  • 标签: 织金 十三年 黔西北 平远 古城 贸易中心
  • 简介:奇礁鼓白浪,环岛尽风光的大陈岛,位于浙江东部台州湾洋面,距椒江市区29海里。全岛总面积14.6平方公里,由上下大陈和竹屿等19个岛与礁组成。岛上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森林覆盖面达60%以上,气候温和湿润,风光独特,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海上森林公园。大陈岛由于亿万年的地质构造变化和海流、潮汐冲击,环岛的岩层、礁石奇特。有的奇峰独兀

  • 标签: 东海胜景 大陈岛 胜景大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亘古一脉大火山上苍奇景留人间天赐一泓温泉水祛病除患胜仙丹四野芳菲碧水蓝

  • 标签: 阿尔山 温泉水 祛病
  • 简介:同学们好!我是小松鼠灰灰,生活在南京的紫金山里。我可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咱们交个朋友吧!我爱我的家乡,特想把我的家乡介绍给你们。还是先让我用一些词语来告诉你南京的几处名胜古迹吧!

  • 标签: 金陵 名胜古迹 紫金山 南京 家乡
  • 简介:这里是别处,这里是站在桥上亦或山间、水上看风景的地方,这里是我曾经所在的别处。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模糊且清晰的暧昧气息.在都市诱惑的空间望浸出又渗透,极具炫感力的外表,阴柔、温润的内涵一一既繁花似锦又现世安稳的姿态……

  • 标签: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风华金陵》
  • 作者: 文/彭道德
  • 学科: 文化科学 > 传播学
  • 创建时间:2020-12-07
  • 出处:《文学欣赏》 2020年第3期
  • 机构: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在游历了享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之后曾写下了《南京》一文中有一段描述:“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也可以悠然遐想……”的确,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以她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值得游人去细细游览和品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这首诗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全诗多处用典,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

  • 标签: 金陵 触景生情 诗人 爱国者 寄托 苍凉
  • 简介:金陵神学院自1911年创校以来,已历百年,虽因战乱和社会动荡,多次停办,但是,在历代"金陵人"的共同努力下,借着基督教几大宗派间的合作,神学院得以生存和发展。1952年,以金陵神学院为班底,联合华东十多所神学院校,组建了金陵协和神学院。时至今日,这所神学院仍然在中国教会人才培养和神学思想建设领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作为拟撰写的院史系列文章之一,通过笔者所掌握的史料,对金陵神学院的创建背景、理念及过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梳理。

  • 标签: 神学院 长老宗 美以美会 基督会 甘路得 戴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