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70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经历了上世纪末以来明显第Ⅴ活跃幕(或轮回)平静和活跃时段,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这两个时段地震活动在时空强上差异性,定量提取其活动演化过程参量,为该区未来地震活动期判定提供相对定量参考依据。

  • 标签: 地震活动性 平静时段 活跃时段 定量
  • 简介:以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为依托,围绕时序预测建模软件(TimeSeriesForecastV1.0)研发与应用,按照现代预测学理论对柴达木盆地水文、气象等多因子时序进行了百年预测。针对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提出并采用了先进可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特征向量”与“综合指标”对等关系,从而避免了以往诸多评价模型中人为因素干扰,提高了预测结果可信度。

  • 标签: 时序量 主成分分析 预测建模 柴达木盆地
  • 简介:由地磁三分日变幅值分析,寻找日变幅周期性变化规律;由ΔZ/ΔH=A+B(ΔD/ΔH),计算ΔZ/ΔH值,寻找其异常变化与地震之间对应关系

  • 标签: 日变幅 周期 异常
  • 简介:获取活动断裂平均滑动速率、位移、位移场以及分析断裂未来一次性错动可能造成地表最大位移,并将以上参数如何应用于工程设计是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学界急需解决根本问题。笔者认为采用断裂未来一次性错动地表最大位移估算方法和断裂位移场解析计算,对于线性工程进行安全设计十分重要,可以作为工程设计参考指标的有益补充

  • 标签: 活动断裂 滑动速率 位移量 位移场
  • 简介:b值是研究地震活动重要指标,其广泛应用于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预测研究之中,与实际资料完整性、样本大小、计算方法等因素有着重要关系。常见b值计算方法有最小二乘法和最大似然法,样本大小对这2种方法影响很大。本文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地震目录和汾渭地震带实际目录作为样本,从中抽取不同大小样本进行计算,研究不同样本下这2种方法计算得到b值与设定值或真实值之间差别。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需要最低样本为1000,最大似然法为200;当样本达不到要求时,计算出b值是不可靠;由于对样本要求不同,前者适用于计算区域整体b值,而后者在研究某区域b值在时间轴上变化方面更有优势。本研究为确定2种b值计算方法对样本最低要求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B值 最小二乘法 最大似然法 样本量大小
  • 简介:卫星红外遥感亮温数据值除与地球自转和公转存在密切关系外,还与大气环境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应用青海省黄河门堂观测点降水量和水位,以及对应点地表亮温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为:降水量与亮温存在可比性,在峰值时间区段内,亮温与降水量呈现明显反向变化关系;降水量波动变化导致地表温度波动变化;水位、降水量和亮温属于温度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物理

  • 标签: 地表亮温 降水量 气候 卫星红外遥感
  • 简介:《地球物理和地震行业和单位实用手册》简介计量工作是地震行业标准化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计量法规是计量法制管理准绳,和单位国家标准是各行各业必须贯彻实施强制性标准,国家计量技术法规是计量检定和监督管理必须遵守法制性技术文件。严格贯彻我国计...

  • 标签: 地球物理 量和单位 地震标准化 法定计量单位 计量技术法规 计量法规
  • 简介:地热前兆观测目的是要解决短临地震预报问题,1990年4月我们在张掖地震危险区选井架设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石英钻孔测温仪,开始了地震前兆观测研究。从现已取得资料分析,在1990年10月20日景泰—天祝—古浪6.2级地震发生前(8月16日——8月17日),地温值在长趋势连续缓慢下降背景值基础上显示了最大变幅为

  • 标签: 地温场 前兆观测 河西地区 变化形态 浅层地温 测温仪
  • 简介:对2007年12月-2008年9月河南省数字地震台网资料自动量算震级与人工震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由MSDP软件自动量算震级与人工震级偏差较小,且自动量算震级可以满足地震定位精度要求,在地震速报时可采用自动量算震级。

  • 标签: 数字资料 震级 偏差
  • 简介:本文以核动力工程和大型水电等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不同超越概率水平基岩水平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之间关系。结果表明:①PGA随超越概率水平增大,其降低幅度存在稳定比例关系;②上述关系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基本烈度地区没有显著差异。

  • 标签: 地震危险性 超越概率 PGA 核电厂
  • 简介:利用晋祠泉域岩溶水动态模型,对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时段水位动态进行预测,再由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绝对误差来反演含水层应力值。结果表明,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时段含水层应力值也持续增高,且与太原体应变压性应变加速、交城断裂南端地裂缝扩展加速以及由太原盆地小震综合机制解反演区域应力场逆转等现象具有准同步性,它们都是在太原盆地区域应力场发生改变、盆地西部边界交城断裂活动加剧背景下出现。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与构造活动增强有关。

  • 标签: 井水位 交城断裂 构造活动 区域应力场
  • 简介:本文初步分析了近断层速度脉冲成因和特点,主要包括方向性效应与滑冲效应,并通过中国台湾集集地震脉冲记录,分析了断层破裂方向和位移大小等震源参数对脉冲强度影响。此外,基于有限移动源理论,说明了断层辐射与速度脉冲分布关系,并探讨了利用运动学震源模型研究近断层地震动对速度脉冲影响技术路线;评述了7种典型等效速度脉冲模型,建议进一步研究等效速度脉冲函数与震源机制之间关系。最后,简述了不同类型断层引起速度脉冲差异,并推测了产生脉冲型地震动下限条件,同时展望该研究在地震预警方面的可能性。

  • 标签: 震源机制 近断层速度脉冲 等效脉冲模型 运动学震源模型 地震动模拟
  • 简介:从井水位固体潮汐响应及同震响应等方面系统研究了不同观测含水层中观测井深度对地震监测效能影响问题,并讨论了影响监测能力其他因素,提出了理想观测井深度。

  • 标签: 井水位 地震监测能力 潮汐响应 同震响应 前兆异常
  • 简介:本文收集了台湾地区(1900-2000)Ms70级地震资料,分析了海洋潮汐触发大地震原因,揭示了台湾大地震与潮汐之间因果关系,提出利用这种关系为地震预报服务设想。最后提议在地震危险区建立中子射线测量站跟踪活断层活动

  • 标签: 海洋潮汐 大地震 因果关系 地震预报
  • 简介:对鲁32井水温变化、井孔条件及影响因素做了简要介绍,分析了2014年以来该井周围300km范围ML4.0级以上地震、2008年以来500km范围M4.8级以上地震及日本本州M7级以上大震及特大地震与该井水温异常关系,给出了有震异常占总异常概率水平及有异常响应地震占总地震概率水平,显示鲁32井水温异常对300km范围ML≥4.0级小震、500km范围M≥4.8级地震前兆意义不明显,映震能力较弱;对东部远场区M≥7级地震,尤其是日本本州及近海“大震”及“特大地震”前兆意义明显,映震能力较强。

  • 标签: 荣成鲁32井 水温异常 异常指标 映震 统计
  • 简介:根据格尔木台观测井水文地质条件、水氡观测存在主要干扰因素和年动态变化特征等方面因素,对格尔木地震台水井水氡观测出现趋势、突变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格尔木水氡趋势变化与气温有关、水氡突降与流量变化有关,更重要是存在与格尔木水文地质条件有关信息,反映了岩石应力—应变、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相关信息。

  • 标签: 水氡 影响因素 滑动变化率 地震活动性 格尔木地震台
  • 简介:台湾与大陆西部地区同属地槽回返区,同处于板块缝合线上,因而两地地震活动都比较强烈且频繁。根据对有地震记录以来近100多年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每当西部地区发生一个或多个6.8级以上强震后不久,台湾地区必有一个或多个相应震级强震与之相呼应。这是印度洋板块向北推挤碰撞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明显大于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结果。

  • 标签: 台湾 大陆西部 强震活动 相关性
  • 简介:根据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分区,本文拟合不同震源机制解烈度衰减关系,收集了我国西部198次5.0级以上震例,共419条等震线记录;东部47次5.0级以上震例,共84条等震线记录,采用椭圆模型进行衰减关系拟合,得到了地震烈度随震级和长短轴长度衰减关系。文章初步分析了几种震源机制地震烈度衰减规律差异,以西部地区为例,对比了西部走滑型、逆断型烈度衰减关系和汪素云西部衰减关系与实际值之间差距。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区分发震方式烈度衰减关系长短轴可以作为应急地震影响场修正因子,在震后几小时得到震源机制解时,对烈度圈长短轴进行初步修正。

  • 标签: 烈度衰减关系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分区
  • 简介:对口镇-关山断裂带各跨断层测段高差变化、站差分析、速率变化及其合成作了分析探讨,同时还进行了小波变换分析,并对三原井水位和跨断层垂直形变作相关分析,研究探讨了该断层异常活动特征及其映震关系

  • 标签: 口镇-关山断裂带 垂直形变 形变异常 小波转换
  • 简介:基于美国NGA强震观测数据库中描述场地不同指标,定义了五种不同“基岩”场地类型,得到了相应数据集;同时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对应不同“基岩”定义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并研究了不同场地划分标准造成基岩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差异.

  • 标签: NGA强震观测数据库 地震动衰减关系 峰值加速度 反应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