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教研究是现代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古藏文文献中出现的""()一词成为教学者论证教渊源及其早期历史的基本证据之一。但是古藏文中""与教典籍中""的含义却相去甚远,与现代藏语中的""也不是一回事。与之相类似,""(辛)也是藏文典籍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词汇,且与""关系密切。作为西藏早期历史研究之一,笔者梳理和对比敦煌藏文文献与教典籍中的""和""的不同含义,通过其词汇意义的历史变迁,结合教典籍、教义教理和僧伽组织及寺院的形成时间,结果证明:吐蕃时期的""还只是西藏本土的巫术仪式之一,并非教;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宗教,教应是在吐蕃王朝结束之后才正式形成。教虽然以西藏本地的原始信仰为基础,且名称也源于古代,但是教的""不等于古藏文文献中的""。

  • 标签: 古藏文文献 苯教
  • 简介:将梅州及其区沿革一并叙述,便于讲清其间相互关系、郡县废置的时代背景、梅州在整区所占位置及粤东备县开发的进程。一、隋代以前粤东地方建制汉末交州南海郡辖七县:番禺、博罗、中宿(今清远)、四会、龙川、揭阳、增城。三国东吴增置平夷县(今新会县西),孙皓将中宿县并入荆州始兴郡,仍辖七县。

  • 标签: 潮阳 龙川县 揭阳县 潮州 历史沿革 南汉
  • 简介:<正>中国近期关于《元朝秘史》(以下简称《秘史》)的研究爆炸般的增加令人吃惊。长期以来,由于“文化大革命”对学术界的影响而被禁塞的研究论著似乎有决堤之水般发表出来的势态。1978年笔者公开发表了《<元朝秘史>有关文献目录》(日本蒙古学会发行),仅以手头掌握的材料为限。从其后10年间发表的成果看,中国,特别是内蒙古的研究完全处于压倒其它国家的状况。在中国,不仅公开发表研究论著,也在进行学术方面i的交流活动。例如,1988年夏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了专门的《秘史》国际学术会议,呈现了盛况。在中国

  • 标签: 元朝 研究论著 复原 蒙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 汉字音
  • 简介:翼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伊斯兰学者、倡导新式回族教育的先驱。他和童琮、王宽等回族有识之士冲破以往经堂教育读经不读书的旧习,革新旧的教育制度。他创建的偕进小学与童琮创办的穆原学堂、回文师范学堂等为我国第一批新式回民学校。新式回民学校推动和普及了回族初等、中等教育,提高了回民素质,促进了回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学校 师范学堂 新式回族教育 教育制度 中等教育 中国
  • 简介:一直以来,学术界对马翼先生的著作《伊斯兰教概论》的研究是忽略的,每当提及民国时期伊斯兰教的研究成果,主要关注金吉堂先生的《中国回教史研究》(1935年北平成达师范出版部出版发行);傅统先先生的《中国回教史》(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马以愚先生的《中国回教史鉴》(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白寿彝先生的《中国回教小史》(194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等。从中国伊斯兰教史的角度来说,这四部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在学术界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 标签: 伊斯兰教史 著作 商务印书馆 出版发行 逝世 纪念
  • 简介:<正>句吴是江南的土著民族之一,其国家的建立与周人有些关系。太伯、仲雍奔吴后,建立起吴国,“太伯端委,以治周礼”,把周人的一些典章制度带到了江南。句吴开始同周人有了某种程度的直接联系。到仲雍的曾孙周章时,“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列为诸侯”。从此,句吴同新建立的周王朝有了越来越密切的政治联系。第一,句吴作为周的诸侯国,臣属于周室,与周王朝有着各种政治联系。

  • 标签: 政治关系 公元前 左传 诸侯国 周王朝 政治目的
  • 简介:本文在笔者对家乡长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利用实地调查采访、古藏文文献资料解读等方法,特别是通过对岷江上游教寺院的教育制度、课程内容、组织系统、制度条例等方面的研究,认为西藏教作为藏族的本土宗教,除了具有神学宗教的一般特点以外,还具有浓郁的民族区域性、民间大众性等特点,因此,如果说藏族寺院教育是藏族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教寺院教育是藏族传统教育的源头和最典型的代表。

  • 标签: 苯教 教育 组织管理 课程
  • 简介:清朝末年,南社以文字鼓吹革命,在近代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辛亥革命后,南社同仁又直接参与反袁斗争,提倡女权运动,历时27年。前后有社员1100多人,其中女性则不满60人,而像徐自华那样为革命鞠躬尽瘁、大量创作诗文、卓然有所建树的就更少了。从有关徐自华的史料中可以看到:徐的走出闺房,面向社会,秋瑾给她的启迪和影响至关重要。

  • 标签: 秋瑾 反袁斗争 辛亥革命 史料 南社 清朝末年
  • 简介:神山日和转山人兰姆措著称雪域的工布神山──日,位于拉萨以东400公里以外的林芝。这里森林茂密,土地肥沃,风光旖旎。尼洋河流域的林芝地区史称工布地区,早在吐蕃尚未统一之前,这里分别为工布、娘布、达布三个小国。公元六世纪第三十二代王南日松赞派兵收复了...

  • 标签: 神山 佛教传入 本教 青藏高原 尼洋河流域
  • 简介:真(林沉)教授是蜚声国内外的著名学者。他在蒙古学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成就,已有刊登在《蒙古史研究》第六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上的专文《20世纪蒙古学巨匠亦真教授》作了专门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在这里,我作为林沉老师的授业弟子,仅从个人理解和体会的角度,简要谈谈林老师对蒙古史学学术发展的两点突出贡献。林沉老师对我国蒙古史学发展的第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运用民族史语文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大家知道,史学研究的第一个前提,第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充分占有史料,正确、准确地释读和领会史文涵义。蒙元史夙称难治,这是学界的共识。比起在它之前的宋史和其后的明史,难度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有关基本汉文史籍(还

  • 标签: 史学发展 语文学 民族史 蒙古史研究 蒙元史 古代蒙古社会
  • 简介:该文结合文献和初步的实地考察,围绕明清时期济源和河内两县的水利开发,讨论县际行政、地方权势及其者的相互联系,如何对不同时期的引水技术、灌溉利益、农田开发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揭示16、17世纪豫北灌溉水利发展史中的制度转换和社会变迁.笔者认为,"水利共同体"的结构分析模式限制了水利社会史研究的时空尺度,主张通过对地域联系拓展过程的动态考察,开阔华北水资源和社会组织的研究思路.

  • 标签: 豫北 灌溉水利 地域开发 社会变迁 水利共同体
  • 简介:本文通过对意大利亚非研究院藏《世间总堆》手抄本文献的缜密分析和研究,认为这部手抄本系吐蕃王朝时期的文献,其年代至少在公元8世纪之前。该文献内容对"教"名称的来源、对辛绕弥沃的历史地位、对教的发源地、藏族先民与大自然的关系以及对吐蕃教的面貌等方面的了解和探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 标签: 《世间总堆》 辛绕弥沃 苯教
  • 简介:东南亚是郑和下西洋的必经之地,也是郑和积极贯彻明朝睦邻安政策最为成功的地区。郑和的到来处处受到热烈的欢迎,“天书到处多欢声,蛮魁酋长争相迎,因为他给东南亚带来的是友谊、和平与安宁。至今在东南亚仍可以看到和听到郑和留下的许多历史遗迹、历史佳话和动人传说。世世代代的东南亚人民一直在怀念和歌颂郑和的伟大历史功绩,他可以说是开创中国一东南亚善关系的历史功臣。我们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析郑和下西洋整个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东南亚 政策 睦邻 明朝 历史遗迹
  • 简介: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有三颗神情潇散、不让须眉的女星,这就是三大著名女诗人李冶、薛涛和鱼玄机.时代的错位,使女诗人的社会地位尽入末流,也使她们的诗歌创作倍受局限,即使身逢封建盛世的唐朝也难幸免.李冶早年在吴越为道,因诗名鹊起,被代宗召入宫中,"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①.不久泾原兵长安哗变,李冶被迫向伪帝朱泚上诗,乱平后为德宗处死.薛涛自幼沦为官伎,"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②.

  • 标签: 鱼玄机 女诗人 李冶 诗歌创作 薛涛 唐代诗人
  • 简介:初上孜珠寺十年前,我第一次从朋友口中获知有关“教”的讯息,在他道听途说地将其作为一种原始宗教向我绘声绘色地描述后,对于这个别称“黑教”的西藏古老宗教,我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恐惧。

  • 标签: 雍仲苯教 原始宗教 恐惧 孜珠寺 西藏
  • 简介:教曾经在滇西北甚为流行,明清以后,由于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和格鲁派的传入,并在该地占据统治地位以后,教的势力和影响才逐渐地减弱和消退。本文详细分析了教在滇西北的流行史迹、传入背景、传入方式,以及对当地本土宗教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 标签: 东巴教 滇西北苯教 史迹
  • 简介:笔者对逸散在甘川藏区民间的教经典进行了实地调查,接触到大量的民间教文献,从中选取了147篇经文,共计1280页,根据教传统分类为基础,重新分类编目,并做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总结了经文的特点及其中折射的文化信息。

  • 标签: 苯教 分类研究 民间 调查 藏区 甘川
  • 简介:过去学者多认为藏地山崖式建筑主要是出于防御需要,文章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种建筑主要同世俗权力相关,它的起源与教观念有密切联系。由于藏地最初之王及吐蕃王系均被称作自天上降临人间的“天神之子”,这意味着西藏世俗权力最初是借助教信仰中的“天神”来获得的。因“天神”居住在天上,作为“天神之子”的藏王的宫殿自然要建在离天最近的山冈上,此传统为后世所延续并逐渐形成固定模式。山崖式建筑所体现的“王权天授”之内涵,正是其与世俗权力相关的原因。此外,教“以上方作供祀天神”所派生的以“高”为神圣的观念,也是山崖式建筑的重要文化土壤。

  • 标签: 山崖式建筑 苯教信仰 天神之子
  • 简介:著名的教历史三段论,在过去一直被学术界认为是由土观法师最先提出。因为土观法师的著作中有关教历史的部分早先被译成英文在欧洲出版,藏文版又先于教历史文献于20世纪在中国出版,但是上个世纪80年代法国学者发现这个学术观点早在600年之前就由噶举派学者玖丹贡布提出。本文通过分析这一学术观点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国内外藏学界产生的影响,对它的实际内涵和事实真相进行了重新评判。

  • 标签: 苯教 三段论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 止贡·玖丹贡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