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活血解毒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解毒,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优势,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通腑活血解毒方 急性胰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解毒汤对毒蛇咬伤致肢体肿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毒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常规的毒蛇咬伤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中药解毒汤加减口服.观察2组患者咬伤后第2天及第6天的肢体肿胀程度,5-羟色胺水平的变化,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肢体肿胀程度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1),对照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5),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羟色胺水平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咬伤后第6天均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1),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IL-6水平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1),对照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5),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NF-α水平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1),对照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5),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IL-10水平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升高(P<0.01),对照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升高(P<0.05),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

  • 标签: 解毒通腑汤 毒蛇咬伤 肢体肿胀 5-羟色胺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解毒化瘀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抽取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30例)采用解毒化瘀汤保留灌肠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达到了96.67%,对照组为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通腑解毒化瘀汤 保留灌肠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泻肺治疗对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科室60例重症肺炎患者(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实施研究观察,随机数表分组常规组(n=30)、中医组(n=30),常规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实施泻肺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后胃肠道功能衰竭评分、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泻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

  • 标签: 重症肺炎 通腑泻肺方 胃肠道功能 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理气灌肠结合针灸治疗癌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随机收集癌性肠梗阻住院患者共11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中药理气灌肠结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肠梗阻恢复的时间和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癌性肠梗阻有效率提高,恢复时间缩短,手术率降低。结论中药理气结合针灸对癌性肠梗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癌性肠梗阻 中药灌肠治疗 针灸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中医理气化湿、解毒法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 (AP) 的临床疗效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112 例 AP 患者 ,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各 56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 ,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理气化湿、解毒法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主要症状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 (AMS) 恢复正常时间、 C 反应蛋白 (CRP) 恢复正常时间及死亡、治愈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主要症状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 AMS 恢复正常时间、 CRP 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 (10.52±1.77) 、 (3.86±0.82) 、 (3.91±0.79) 、 (3.52±0.50) 、 (7.43±1.01)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14.96±2.03) 、 (5.82±0.83) 、 (6.13±0.81) 、 (4.50±0.50) 、 (14.77±1.66)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愈率 96.43%(54/56) 高于对照组的 85.71%(48/56), 死亡率 3.57%(2/56) 低于对照组的 14.29%(8/5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中医理气化湿、解毒法联合西医治疗 , 能显著改善 AP 患者的临床症状 , 促进胃肠功能及血 AMS 恢复 , 显著降低血清 CRP 水平 , 缩短住院时间 , 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 , 降低死亡率 , 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 理气化湿 通腑解毒法 急性胰腺炎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开窍联合乳果糖灌肠在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其中对照组选用乳果糖灌肠进行干预,观察组选用开窍联合同乳果糖灌肠进行干预,治疗时间为2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血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LT、AST、血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开窍联合同乳果糖灌肠在临床治疗肝性脑病中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体内血氨水平,改善肝性脑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通腑开窍方 乳果糖 肝性脑病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方剂解毒对雄黄致小鼠砷中毒的解毒作用。方法利用雄黄建立小鼠砷中毒模型,将8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和正常组,每组20只。测定小鼠血砷、尿砷、血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血砷、尿砷含量以模型组最高,并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中药组和西药组均能降低尿砷含量,差异显著(P〈0.01);Cr、ALT的含量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西药组、中药组均可降低升高的GSH-Px和SOD(P〈0.05或P〈0.01);结论解毒对砷中毒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排砷、调节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 标签: 解毒方 砷中毒 雄黄
  • 简介: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西医确切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其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多以ESR、CRP、RF等炎性指标监测病情活动,治疗常用NSAIDs及DMARDS,甚至应用糖皮质激素来缓解症状。而在传统医学中,RA属痹证的范畴。痹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腠理空疏,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而出现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本病多呈慢性、反复性的过程,其本质为本虚标实,肝肾脾虚为本,外邪为标。久病必瘀,久病之人多营卫气血不和,气虚不能化血,血虚不能济气,易成血瘀,形成久病入络。在痹证过程中,由于经脉气血长期不得通畅,在病因作用下,往往产生瘀血,阻于脉络,更加重了痹阻,使气血失荣,而见疼痛麻木肿胀,甚至骨节变形、活动受限。而RA活动期以关节红、肿、热、痛、晨僵为主,与中医热毒致病特点相符,早在唐代,孙思邈就提出“风热毒流入四肢,历节肿痛”、“热毒流入肢节,深入营血,血脉瘀滞不通”,故现代有中医认为活动期RA病机关键在于湿热毒瘀虚,此五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互为因果1并提出“热毒致痹”的理论2。笔者为山东省五级师承教育,从2013~2015年跟随李有忠老师学习,而李有忠老师从西医免疫学、病理学出发,结合传统医学对痹证的认识,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气虚是发病基础,热毒贯穿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后期毒邪深入经隧骨骼,气血凝涩,痰湿浊瘀胶固而出现关节畸形、废用。治疗上以治以益气清热解毒为主,祛风除湿活血为辅,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通过合用阑尾切除术及中医药消胀活血解毒汤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加用中医药消胀活血解毒汤进行治疗。结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下床活动、引流管拔除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4.17%、12.50%,P<0.05。结论:对于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合用消胀活血解毒汤以及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够加快术后恢复及预防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化脓性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通腑消胀活血解毒汤 价值
  • 简介:化痰法治疗急性期中风病由王永炎院士于1982年提出,随着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舌红、苔黄厚而腻、口气臭秽、大便秘结或不通、脉弦滑而大等为痰热实证的核心表现。

  • 标签: 化痰通腑 痰热腑实 中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清热灌肠法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阳明实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2017年9月-2019年8月老年重症肺炎阳明实证患者6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药控制感染及无创正压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灌肠法保留灌肠。2组均治疗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量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Score Scale, TCMSSS)评分;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CPIS)和肺炎严重程度指数评分(Pneumonia Severity Index, PSI)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CRP水平、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aO2,计算氧合指数、呼吸频率数值;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频次,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30)。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CT、CRP、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5.359、25.784、13.460,P<0.01);治疗后,治疗组SaO2[(93.18±3.79)%比(88.78±5.56)%,t=3.584]、PaO2[(86.81±4.01)mmHg比(80.01±4.76)mmHg,t=5.975]、氧合指数[(285.53±15.05)mmHg比(227.65±12.37)mmHg,t=16.272]高于对照组(P<0.01);PaCO2[(43.28±6.84)mmHg比(48.83±7.66)mmHg,t=-2.956]、呼吸频率[(22.00±3.79)次/min比(26.30±3.73)次/min,t=-4.43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CMSSS、APACHE-Ⅱ、CPIS、P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1.310、11.035、8.399、5.752,P<0.01)。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灌肠法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可改善老年重症肺炎阳明实证患者的症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疗效。

  • 标签: 肺炎 老年人 无创通气 灌肠疗法 清热通腑灌肠 阳明腑实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清热解毒透疹治疗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我县高湾乡白崖村白崖小学发生麻疹爆发疫情,靖远县疾控中心中医药防制科对2005年3月-2006年5月在高湾乡卫生院收治的麻疹患者44(包括4例成人)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清热解毒透疹,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指标,治疗后5天、治疗后1周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等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5天、治疗后1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透疹应用在麻疹治疗过程中,可有效恢复患者体温,提升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清热解毒透疹方 麻疹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泄热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经我院确诊60例脑梗死患者(2012年9月—2015年9月)。根据随机方法划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研究组各30例(采用泄热汤治疗方法)。对两组最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用泄热汤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通腑泄热汤 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推广中医药在急性脑血管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西医对照组患者28例,给予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对照组患者30例,加用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7.8%。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化痰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化痰通腑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