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首阳吉金》刊布的3件乔器,应系滕州庄里西89M7散失之器,其中乔觯、乔簋铭文对于周初分封的滕国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对上述二器铭文略作考释,力求廓清作器者乔与滕国之关系。

  • 标签: 庄里西89M7 滕国始封君
  • 简介:甘肃省博物馆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博物馆之一,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建筑面积约3)5平方米,馆藏文物、标本35万余件,属国家一级风险防范单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博物馆硬件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的研究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博物馆的安保工作也从过去简单的“人防”、“物”发展到今日把先进的电视监控及报警技术运用于博物馆安全防范领域。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博物馆安全防范水平,是我们文博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和重视的问题。本文拟就甘肃省博物馆的安系统设计理念与实践情况与同行作一探讨。

  • 标签: 甘肃省博物馆 设计理念 安防系统 实践 现代科技手段 安全防范
  • 简介:法国的本位货币单位为法郎(FRANCAISEFRANC),1795年正式代替利佛尔成为法国本位货币单位;辅币单位生丁(CENTIME),1法郎等于100生丁。货币由法兰西国家银行发行。该行是拿破仑于1800年所创建,迄今已有200年的历史了。

  • 标签: 现代流通 国家银行 硬币 货币单位 辅币 法国
  • 简介:五十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文物征集、收藏、研究、陈列等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成都武侯祠的安全保卫工作日益加强.从无到有,设立了保卫工作部门,建立和健全了规章制度,建立了安全保卫、消防的相关档案,开展了消防工作、治安保卫、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工作,与消防、安全有关的硬件设施也不断得到更新、充实和完善,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历年来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 标签: 安全保卫 消防工作 硬件设施
  • 简介:避暑山庄博物馆藏山轩缂丝挂屏,以清乾隆第六子永珞所绘避暑山庄山轩建筑全貌及乾隆御制《题山轩诗》为底稿,采用缂丝工艺织绣而成。本文对该挂屏的初步研究,为欣赏其精美的工艺还原山轩建筑全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避暑山庄 山近轩 缂丝 园林建筑 永珞
  • 简介:<正>拙作《李白先世之谜》一文(见《唐代文学论丛》总第八辑),曾阐明李白属于西汉李广、李陵,北周李贤,杨隋李穆一系。现以拙作的辩析论断进而探讨敦煌莫高窟的李白宗,正可得到互为印证、相得益彰之效。本文所据的史书资料,最主要的有下面这一条:《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陇西李氏、定著四房”。其一曰“武阳”,二曰“姑藏”,均李暠之后弧暗ぱ簟?李伦五世孙文度之后,四曰“敦煌”,李陵之后;北魏时改姓丙;唐高祖时复姓李氏。(据胥树人先生:《李白和他的诗歌》第15页之转述)

  • 标签: 敦煌莫高窟 李氏 宰相世系 新唐书 陇西 墓志铭
  • 简介:新疆钱币因其独特的地域、历史、民族文化特点而受到钱币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和钱币研究人员的关注。以时间为线索、采用基于数据分析的量化研究方法,开展新疆钱币收藏、研究趋势的纵向研究,不仅是新疆钱币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领域,

  • 标签: 新疆钱币 网络论坛 失落 收藏爱好者 研究人员 文化特点
  • 简介:2009年9月,在河北张家口地区蔚县偶然见到20枚针首刀。经访问了解,收藏者说是30年代发现于蔚县城北,为其父辈留下者。据说当时共收藏有70多枚,以一块大洋一枚卖掉50多枚,剩下20枚保存到现在。我们对其中9枚实物作了详细资料。

  • 标签: 三十年 2009年 张家口地区 30年代 收藏者
  • 简介:摘要:印章是中国传统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印章所用印泥的无损检测和对比研究,能为书画的鉴定和考证提供有益的信息。但中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传统检测方法存在定量精度不高、不便检测大幅书画等不足。而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新型分析技术,具有测试方便、安全无损、信息丰富、定量准确等独特优势。为了验证该技术用于书画印泥分析和鉴定的可行性,采用14种不同颜色、不同时期的印泥和5种纸、绢等用于盖印的载体进行测试、建模和验证。实验表明,该技术不仅能实现印泥的准确识别,还可用于年代判断和颜色辨别。适当的差谱处理,可在有效排除纸、绢等载体信号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印泥光谱精度。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鉴定 书画 印泥
  • 简介:针对敦煌莫高窟壁画起甲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本实验采取了红外高光谱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估。高光谱技术由于其非接触、光谱信息丰富能够无损地应用于壁画的病害检测上。首先通过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不同起甲病害程度下的壁画高光谱图像,提取出壁画从未发生起甲到碎片脱落的病害周期内各个阶段对应的光谱信息,从而建立起甲病害光谱数据库;然后分别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主成分分析与支持向量机、主成分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三种评估模型对此光谱数据库进行训练,并且通过平均误差、决定系数的大小决定评估模型的优劣。实验结果显示PLSR取得了较好的评估结果,同时利用PLSR评估模型中的加权回归系数得到光谱中的重要波段;之后运用PLSR评估模型对未标注风险情况的壁画进行逐像素点的病害风险评估,获得壁画的起甲风险评估图。实验结果显示基于红外高光谱技术能够对敦煌壁画起甲病害进行风险评估。

  • 标签: 高光谱技术 敦煌莫高窟 壁画 评估 起甲
  • 简介:满城风雨重阳,九寸鹅绢递表章。有意山人图有据,无名雅客叹无藏。中溶乞魏求稽考,文述偕徐续律长。小可随缘结大宝,神游汲古醉诗香。癸未腊月受友人委托,将有嘉庆四年瞿中溶、魏标(原古标字,木旁加爂)、陈文述、徐渭仁等人题诗,青坡山人所作尺绢本小品《满城风雨重阳》,售与省城唐某。星移斗转,瞬逝逾年,隔四百日,重见其颜。乙酉二月于刘姓朋友处又见此图,并以六枚辽代古钱互换。查阅初审后简述如下。

  • 标签: 重阳 风雨 山人 神游 赏析
  • 简介: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社会化教育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在保护、利用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安全防范,避免文物在教育、参观、展示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损伤,避免文物的失窃。结合日常博物馆安全防范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物、展品现状对藏品受到损伤、盗窃时可能发生的场景进行模拟,分析事前、事中、事后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根据当前博物馆安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探讨博物馆安体系在构建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的路径和措施。

  • 标签: 博物馆 安全管理 安防体系 突发事件分析
  • 简介:为研究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在古籍纸张分析检测中的可行性,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构建100个纸样的pH值、纤维聚合度、高锰酸钾值、碱储量4项指标的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相关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对纸样pH值、纤维聚合度、高锰酸钾值的预测值跟实测值相关性较好,能够满足检测需求,对碱储量的预测值有一定误差,但能够满足参考性要求。实验结果证明了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珍贵文献纸张进行无损检测是可行的。

  • 标签: 古籍纸张 近红外 预测模型 无损检测
  • 简介:邢窑、定窑、磁州窑、井陉窑并称河北四大窑,其中井陉窑址发现于1989年10月,通过多次考古工作,共确认隋至民国时期的瓷窑址11处.2015年7月,井陉县北口村民在村南水管改造施工中发现白釉碗、盏托、执壶及漏斗形匣钵、筒形匣钵、三叶形支钉等部分瓷器与窑具,后井陉县文保所调查后确认,北口窑址为井陉窑新发现的第12处瓷窑址.2016年4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井陉县文保所对北口窑址进行了调查与勘探,确认该窑址为井陉窑晚唐五代时期生产精细白瓷的重要窑场之一.

  • 标签: 井陉窑 北防口村 瓷窑址 晚唐五代
  • 简介:一些商业木材防腐剂存在对环境、哺乳动物有害等缺点。有些防腐剂广谱抗菌,其中含有各种金属对木材保护不利。精油和其萃取物作为安全的抗菌剂已在很多行业如食品、化妆品和医药行业应用。精油、心材和树皮的提取物可能成为传统木材防腐剂理想的、安全的、有效的替代物。因为这些物质具有一定抗菌性、抗氧化性。这些物质成为有应用前景的木材白蚁、抑菌的试剂。目前,利用生物活性精油和木材提取物米蚪发环境友好的木材防腐剂已有大量研究。本研究评估了从枫香树提取的苏合香及其组分的生物活性和商业苏合香的生物特性。

  • 标签: 合香 组分 评估 白蚁 防霉 行业应用
  • 简介:作为“万里长城”重要组成部分,大同长城不但是一个物质体系,还是一个非物质的内容丰富的精神体系,因此,对大同长城的认识也应当完整、系统

  • 标签: 万里长城 系统认识 大同 物质体系 非物质
  • 简介:利用CNKI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对2000~2014年间国内发表的文物保护胶凝材料研究与应用的相关论文进行了查询和统计。在收集整理相关论文的基础上,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年份、作者、机构、基金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关注文物黏接、加固、防护(封护)等用途中所用传统胶凝材料和现代高分子胶凝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并对主要品种的研究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希望由此判断典型文物保护材料,尤其是粘结修复胶凝材料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同时探讨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文物 保护 胶凝材料 文献计量 定量分析
  • 简介:鹳河流域区域系统调查旨在了解鹳河中游西峡县境内山地、平原和丘谷地带的聚落形态。调查面积约125~135平方公里,发现了近百处遗址,年代从仰韶中期一直到秦汉时期。通过系统调查,我们对调查区域内的文化面貌和各时期聚落形态的特点、变化等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信息反映出当地古代居民在资源利用方面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和经济结构在不同时期的复杂变化。

  • 标签: 鹳河流域 区域系统调查 聚落形态 空间分析
  • 简介:铜镈是商周时期常见的青铜乐器之一。从传世和考古发现出土的材料来看,整个商周时期的铜镈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春秋后期至战国末流行于中原地区的体较矮、无扉棱、有钲间和篆间及36乳、一般饰蟠魑纹的镈,李纯一先生称此类镈为“北系镈或中原系镈”;第二类是以湖南湘江流域出土为主,体较瘦高、有两条或四条扉棱、无钲间或篆间、

  • 标签: 商周时期 青铜 系统 南方 中原地区 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