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皮炎”这个名词与“湿疹”同义,接触性皮炎是指接触外界物质引起的湿疹样皮疹。它可分为外源性湿疹(由外源性因素引起),以及与之相反的内源湿疹,如异位湿疹(图i)。

  • 标签: 接触性皮炎 异位性湿疹 外源性因素 外界物质 内源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血清过敏原检测对儿童接触性皮炎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对240例接触性皮炎患儿中122例患儿进行血清过敏原检测,应用屋粉尘螨及猫、狗毛过敏原对240例接触性皮炎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接触性皮炎与不同年龄段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3岁患者皮试阳性率16.5%,~6岁27.4%;~16岁57.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屋粉尘螨过敏原阳性33例(29.5%)、猫、狗毛过敏原阳性32例(25.79%),240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过敏原检测阳性96例(78.68%),其中屋尘螨30例(24.60%)粉尘螨34例(27.9%)。海鲜组合24例(19.65%),猫毛20例(16.42%),狗尾22例(18.05%)。结论皮肤点刺试验对接触性皮炎的预防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接触性皮炎 过敏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及发病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59例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接触性皮炎的病因、发病人群、发病特点、诊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5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42,20~59岁人群多发,春、夏季常见,以面部发病为主,病因多为接触金属、化妆品及面部不当护理,发病时症状以瘙痒最多见,皮损以急性期皮损多见,多为急性发病,经治疗预后大多良好。结论接触性皮炎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多因化妆品、面部护理不当及接触金属、染发剂致病。

  • 标签: 接触性皮炎 病因 发病特点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34岁。10年前因对青霉素、链霉素迟发型过敏(慢性接触过敏皮炎)而调离临床护理岗位,从事特检护理工作。2000年6月份因医院改革,被聘到临床,再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因对青霉素、链霉素有接触过敏史,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操作这类药物(青霉素类、链霉素)时十分小心,并加强了防护措施,戴橡胶手套配药、打针输液。于同年8月8日,在治疗室给患者配药时,因掰异烟肼安瓿时不慎将药液溅到左前臂上,翌日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点状皮疹并与溅到皮肤上的异烟肼药液斑点大小相关,中度瘙

  • 标签: 异烟肼 接触性皮炎 药源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变应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评价指标。方法首先用DNFB致敏小鼠,分别于激发后24、48、72h及96h检测激发后耳肿度、双侧耳重量之差、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耳双面距离之差、组织切片中浸润细胞种类及数量、双侧耳引流淋巴结细胞数目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观察各指标与激发后耳肿度之间的一致。结果与激发后耳肿度一样,其他各指标均显示出一致的随时间变化趋势,即:24h及48h时炎症程度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弱,至96h时已减弱至一半左右。结论除激发后耳肿度之外,激发后双侧耳重量之差、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耳双面距离、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局部引流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等亦可反映炎症的程度,且更客观,从而丰富了该模型的评价指标,便于我们从多方面客观地评价药物的干预作用。

  • 标签: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系统接触性皮炎接触过致敏物的个体再次通过系统吸收方式接触同一变应原或具有交叉反应变应原后发生的变应炎症皮肤病,皮疹表现多样且易被忽略。本文从临床表现、致敏物质、发病机制、诊治等多方面总结系统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相关进展,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 标签: 皮炎,接触性 超敏反应 狒狒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湿敷方法治疗接触性皮炎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患处外用中药汤剂(组成马齿苋、黄柏、蒲公英、地肤子、桑叶、生甘草等)冷湿敷,每日早晚各一次。用药一周为一个疗程。结果共治疗观察接触性皮炎109例,经一个疗程治愈91例,经两个疗程治愈18例。治愈率100%。结论采用中药湿敷方法治疗接触性皮炎,临床效果良好,用药安全可靠。

  • 标签: 中药湿敷 接触性皮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