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底动脉(basilarartery)由双侧椎动脉汇合而成,其末端分叉为双侧大脑后动脉(posteriorcerebralartery,PCA),属于后循环系统(或称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供应脑干、小脑、丘脑、部分颞叶及枕叶的血流,这些结构大多位于后颅窝.许多影像学检查难以显示,

  • 标签: 基底动脉 动脉闭塞 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动静脉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动静脉溶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闭塞59例患者(动脉溶栓27例,静脉溶栓32例)的临床资料。采用Mor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程度,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ilIV级14例,Ⅱ~Ⅲ级6例,0~I级者5例,2例出现脑出血。静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riIV级者6例,Ⅱ-Ⅲ级者9例,0-I级者16例,1例出现脑出血。溶栓治疗90d后按GOS评价预后,动脉溶栓组恢复良好者12例(44.4%,12/27),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15例;静脉溶栓组恢复良好者6例(18.7%,6/32)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26例。两组之间血管再通(包括MoriⅡ~IV级)率[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分别为74.2%(20/27)和46.9%(15/32)1及恢复良好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溶栓较静脉溶栓更有利于完全闭塞的大脑中动脉的再通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栓塞 动静脉溶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术后的护理措施,为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依据。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0例动脉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最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话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对照组中,对患者给予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的并发症率,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并发症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本质上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动脉术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将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正>内脏动脉(visceralarteryaneurysm,VAA)相对罕见,因缺乏大宗临床资料,过去对其自然病程和并发症的了解较少。近年来,由于血管影像学和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中涉及VAA的文章数有所增加。有相当比例的VAA因破裂才来就诊,因此,VAA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1病因学VAA是指除了主髂动脉系统的腹腔内动脉,包括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及其

  • 标签: 囊性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覆膜支架 自然病程
  • 简介:腹主动脉(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动脉,大多数与动脉硬化有关,但以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的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相对较少。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相继报道腔内修复术治疗以来,以其微创,并发症少、病死率低、恢复迅速,使一部分高龄、高危患者得到了治疗机会。近期,我院用腔内修复术成功救治1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腔内修复术 穿透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常规球囊扩张与切割球囊相结合的“复合球囊扩张”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的扩张效果和中期疗效。方法在导丝通过闭塞段后,首先应用常规球囊进行预扩张,然后行动脉造影,对预扩张后仍有重度狭窄的部位进行切割球囊扩张,扩张后再次造影评价疗效。术后一年随访,通过下肢CTA检查结果与单纯常规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相比较,评价复合球囊扩张的中期治疗效果。结果在常规长球囊扩张后,长段闭塞的股浅动脉显露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狭窄,最严重狭窄处多位于闭塞段的近端,远端和内收肌管的一处严重狭窄处平均长度为1.5-3cm,狭窄段程度为83%,这一段狭窄应用常规球囊扩张效果不明显,在严重狭窄处经切割球囊扩张后狭窄程度明显减轻狭窄度为30%,切割球囊扩张后再次应用常规长球囊扩张后动脉造影显示闭塞段较为均匀,一致得到扩张,但严重狭窄段扩张程度仍较差。严重狭窄处由于完全闭塞到首次扩张后平均为狭窄83%。切割扩张后平均为狭窄37%,再次常规扩张(后扩张)后平均狭窄为0。本组治疗没有发生动脉壁撕裂,穿孔出血合并症。一年后下肢动脉CTA显示复合球囊扩张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常规球囊扩张,与血管内支架比较扩张效果相似。结论常规长球囊与切割球囊相配合的“复合球囊扩张”可以有效地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中期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效果相似,但长期疗效及闭塞后再次介入成功率和再次中长期通畅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标签:
  • 简介:小脑前下动脉发病率低。天坛医院827例动脉的资料,小脑前下动脉动脉仅有2例,占0.24%[1]。山东省立医院一组406例动脉,发现小脑前下动脉动脉3例,占0.74%[2]。而其中的宽颈动脉则鲜有报道。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1病例患者,女性,37岁,因"突发剧烈头痛5h"入院。

  • 标签: 小脑前下动脉 宽颈动脉瘤 山东省立医院 天坛医院 剧烈头痛 发病率
  • 简介:患者男,52岁,左下肢间歇性跛行2个月,左足趾静息痛3天,跛行距离150米;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史;吸烟30年,每日饮白酒300ml。查体:左足皮温减低,双股动脉搏动减弱,左腘、胫后及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甘油三酯2.66mmol/L。CTA:腹主动脉下段偏心性重度狭窄,局部管壁明显钙化,左股浅动脉远段闭塞,长度约17cm(图1)。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主动脉 股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ASMO)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7例经手术治疗的ASM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患者,行肠切除术10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3例、肠切除及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11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及内膜剥脱术1例、肠切除及腹主动脉至肠系膜上动脉搭桥术1例、肠切除及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并右髂总至肠系膜上和腹腔干动脉逆行搭桥术1例。治愈13例,死亡14例,死亡率51.85%。13例术后患者获得随访3—24个月,随访期间再发本病者1例,经肠切除及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治愈。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合理选择术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 标签: 肠系膜血管闭塞 肠系膜上动脉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贫血、血红蛋白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17例ASO(ASO组)和2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测定。结果下肢ASO组贫血人数所占比率为43.8%,结甲组为7.1%(P<0.05);下肢ASO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低于结甲组(P<0.05);下肢ASO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低于结甲组(P=0.164)。结论下肢ASO患者中贫血发生率高,血红蛋白相关指标与下肢ASO发生呈负相关,纠正贫血是治疗下肢ASO的重要部分。

  • 标签: 贫血 血红蛋白 动脉硬化 闭塞性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四肢动脉疾病的主要原因,肢体的大、中动脉病变导致血管狭窄以致闭塞,使患肢出现缺血性症状。在四肢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远高于上肢。目的讨论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与健康教育。结论本病由于是慢性病并疼痛不适,活动受限,使病人自理能力降低,易出现焦虑、情绪低落,而对残疾的恐惧可加重其不适。护士应了解病人恐惧的感受,积极主动地指导病人促进血流循环的方法,重点介绍足部护理。

  • 标签: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 心内科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CBT)的有效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6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联合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经过2周以上Matas训练。结果6例均接受手术并完整切除肿瘤,其中2例因肿物大,颈内动脉末端难以显露,需行下颌骨旁正中劈开术显露。无病例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0.5~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充分的术前检查及准备、合理的手术方法能提高CBT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术前检查 手术方法
  • 简介:<正>患者1男性,62岁。因左侧间歇性跛行2个月于2010年3月10日入院。查体:左小腿下端及左足皮温较对侧明显降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左足第一趾末端紫绀。下肢彩超检查诊断:左侧腘动脉腔栓塞及右侧腘动脉。下肢CT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检查:右侧腘动脉,而左侧仅显示腘动脉中断、闭塞,未能显示左侧腘动脉体(见图1)。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及长期吸烟史。2010年3月15日手术治疗:经腘窝后路显露体大小约2.5cm×2cm,腔内血栓

  • 标签: 动脉瘤破裂 假性动脉瘤 自体大隐静脉 手术治疗 高血压病 血栓栓塞
  • 简介:动脉夹层动脉(简称主动脉夹层)是因在内因或外力作用下主动脉内膜破裂,高压血流冲入血管壁的中层而形成血肿,血肿沿主动脉壁中层延伸剥离,是主动脉疾病中最常见的灾难性疾病。本病起病急剧,发病24h内死亡率高达40%。因此严密观察病情,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观察和控制好血压以及做好疼痛护理是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 简介:摘要主动脉夹层动脉在临床上非常少见,病情危重且容易发生误诊,引起医疗纠纷,在诊疗时一定要高度重视,注意鉴别诊断。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误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DSA检查确诊的5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近段血管的残存管腔内径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来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56例病例中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35例,严重狭窄6例,极重度狭窄3例,完全闭塞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且具有简便、无创、经济、可重复性和快速安全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狭窄 诊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教育使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方法由专职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等指导。结果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知识知晓率提高,有效防止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健康指导
  • 简介: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腔内治疗的32例(43条患肢)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疗效。结果30例(40条患肢)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较前明显减轻,治疗后踝肱指数(ABI)0.62±0.15,较术前(0.35±0.15)明显提高(P<0.05)。随访时间3~15个月,13例患者仍存在间歇性跛行,2例术后3个月对侧股浅动脉以远部位动脉狭窄闭塞,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后症状缓解,其他病例症状缓解。结论腔内介入治疗下肢ASO短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植入术 血管成形术
  • 简介:药洗脱微球结合了栓塞与局部化疗的优势,其经微导管注射,选择性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栓塞,使肿瘤缺血坏死;同时其向病灶部位持久缓慢地释放药物,形成局部高浓度,对肿瘤细胞产生显著的细胞毒效应。近年来药DCBeadTM用于肝癌的栓塞化疗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本文就其制备方法、药特点、体外释放方法、体内药动学及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载药洗脱微球 DC BEAD 阿霉素 肝细胞癌 动脉化疗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