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青藏高原北缘断层垂直形变监测情况及提高监测质量的工作经验,该地区的监测成果较好地反映了测区内几次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断层形变的中短期异常变化信息.

  • 标签: 跨断层监测 垂直形变 地震预报 青藏高原北缘
  • 简介:通过对克孜尔水库断层形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垂直形变每年3~4月、10~11月分别为峰、谷值时间;水平形变每年6~7月、1月分别为峰、谷值时间。②垂直变形的峰—谷时间间隔在1997年之前多为5~8个月,1998年后多为1~3个月;谷—峰值时间间隔在1997年前多为4~7个月,1998年后多在8~11个月。水平形变在1994年之前峰—谷值时间间隔多为6~7个月,1995年后为7~9个月;谷—峰值时间间隔1994年前多为5~6个月,1995年后多为3~5个月。③垂直形变的谷—峰值差在1984年前比较平稳,之后变化较大;1990年之前峰—谷值波动较大,1993年之后明显减小。水平形变的峰—谷值、谷—峰值差在1997年之前变化较大,之后变化明显减小。④水库施工及蓄水初期对断层形变有显著影响,尤其对垂直形变的影响特别明显。

  • 标签: 克孜尔水库 跨断层形变测量 年变特征
  • 简介:本文将前楼,朱坑的小三角观测资料通过亏自由网平差方法加以处理,用三倍误差椭圆曲线作为判定异常的基本依据。“9.16”地震前一年以内,断层的水平形变很好地呈现出了前兆异常信息,地震的发生与断层的水平形变表现两者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 标签: 小三角 秩亏自由网平差 误差椭圆 水平形变表现
  • 简介:运用形变速率累加法对青藏决体东北缘积累近30年的6个断层流动水准场地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异常信息提取的经验和方法,搜集并分析了各场地周围400km范围内的震例,获得了形变速率累加法的应用经验与前兆异常特征:①异常累加图比原始曲线图在异常的识别上更加突出和直观;②该方法只对超出控制限较连续的异常点残差进行累加,发生间隔较长的异常点则不进行累加计算;③从异常开始到发生地震的时间上得知,该方法可作为地震中期预报指标。

  • 标签: 速率累加 跨断层水准 异常分析 地震预报
  • 简介:设计了一种由LED靶标、成像透镜及面阵CMOS组成的重载车辆车架形变测量系统,可用于导弹发射车发射架形变检测。在车体上搭建成像系统,通过监测LED靶标在CMOS上成像位置的变化得到车体在垂直于光轴平面内形变量大小,并实时将结果输出至上位机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测量靶标点相对于成像系统的变化,具有精度高、实时性好等优点。

  • 标签: 车辆形变测量 精密测角 接触式测量 光学测量
  • 简介:为比较膝关节周围皮肤的形变程度,采用捺印法进行研究,在膝盖中点上10cm、膝盖中点、膝盖中点下10cm3处印上印泥,再分别于自然站立、坐姿、下蹲3种姿势下将印泥拓到硫磺纸上,测量这9个泥印"米"字型的4个方位上的长度,以自然站立时的数据为基准,计算形变率,最后结合人体皮肤皱纹及关节运动原理,发现3种姿势下不同部位和不同方位上的皮肤形变程度存在差异,并解释其原因,最后提出设计裤装时需考虑膝关节周围及其各个方向上的皮肤形变

  • 标签: 皮肤形变 膝盖 捺印法 皮肤皱纹
  • 简介:分析了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地球形变对重力测量的影响,给出了一个简便的计算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改正地球形变对重力测量的影响。并就该方法在海洋重力测量中的应用作了探讨。

  • 标签: 万有引力 地球形变 重力测量 基点
  • 简介:前言图1闽江水口水库及邻近地区地震地质图研究水库地震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来预报水库地震的发生,对于保证水库工程建筑及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库区社会生活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口水库位于闽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主坝建于闽清县境内,坝高101m,总库容...

  • 标签: 垂直形变 断层活动性 大坝变形 闽江水口 水库地震 水电站大坝
  • 简介:动态傅里叶变换轮廓术是将结构光投影和傅里叶变换理论相结合的三维面形测量技术,它只需一帧变形条纹就可以恢复物体的三维面形,且速度快、精度高、易于实现,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动态三维测量。利用动态傅里叶变换轮廓术对扬声器在给定激励源频率下的振动过程进行动态测量,得到扬声器纸盆不同频率振动的三维面形数据。结合扬声器发声的机理,通过对振动扬声器三维面形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扬声器纸盆局部任意时刻的形变量,分析了产生纸盆自身形变量可能的原因,探究了纸盆振动对扬声器性能的影响,为扬声器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 标签: 动态三维测量 傅里叶变换轮廓术 扬声器 形变分析 振动
  • 简介:易县地震台水准观测资料受自然环境(如气压、降雨)的干扰,同时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对比分析这2种干扰因素对易县短水准观测的影响程度,力求解决因素干扰的解决办法,辅助台站开展地震监测工作,为短水准在其他各个地区应用推广普及发挥作用,同时提升促进防震减灾工作能力。

  • 标签: 易县地震台 短水准 干扰因素
  • 简介:西西里褶皱-冲断带西部的叠瓦状地层单元起源于新特提斯南部大陆边缘,自新近纪至今,受非洲板块和欧洲板块碰撞作用的影响产生了形变。在挠曲外地槽和外围串接盆地中沉积的同造山期新近系-更新统地层记录了该褶皱-冲断带的演化历史。有资料证实,自托尔顿期至今,逆冲断层带前缘逐渐向南推移,进入前陆带。在褶皱-冲断带的西部,这种推进作用表现尤其明显。在褶皱-冲断带的东部,第四纪走向滑移断层带活动产生了不对移的花状构造和其它干扰构造。文中展示了两条穿过西西里西部前陆冲断带的区域横剖面。这两条构造横剖面向下一直延续到海西期基底的顶部,它们综合了我们的野外勘察结果和以前采集的测井、电磁测量以及地震测量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于晚中新世-更新世期间、向前陆推进的冲断层带与更新统走滑断层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构造圈闭。这些构造圈闭是潜在的油气勘探目标。

  • 标签: 意大利南部 西西里西部 逆总断层系统 形变 时间 模式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工程测量中的形变监测与结构健康评估,首先概述了传统形变监测方法和先进形变监测技术,包括光学测量、电阻应变片、光纤传感等。其次,详细探讨了结构健康评估的原理,包括健康监测概述、关键评估参数(自然频率、阻尼比、模态形状)以及评估方法(模态分析、频域分析、时域分析)。进一步,通过桥梁、建筑物、隧道等工程结构的案例研究,展示了形变监测技术在提高结构安全性方面的成功应用。最后,强调形变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对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同时指出未来需要解决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 标签: 形变监测 结构健康评估 工程测量
  • 简介:摘要文章以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跑马山2#隧道工程施工为例,分析其三车道大径隧道穿越地质断层时,地质断层会对公路隧道工程施工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严重的危害,因此就针对此地段的软弱围岩特征提出下列施工技术工艺和要求,以供相关行业人士借鉴参考。

  • 标签: 大跨径公路隧道 地质断层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建立了隧道的抗阻尼措施。通过对围岩和隧道结构的地震加速度响应及隧道结构形式的地面运动、应变响应和地震破坏的分析,建立了三种条件下的缝阻尼、减震层和无阻减震措施。结果表明,该新型滑动装置能在单个模型箱内模拟断层运动,从而实现模型系统的非一致性地震激励。断层位错会对隧道结构的横截面造成广泛的破坏,因此,断层的隧道结构必须具有抗冲击措施。阻尼节点可以使隧道的结构发生变化,减小结构的地震应变。缓冲材料的缓冲效果可以降低围岩引起的受迫振动,从而降低了地震应变值。阻尼层的阻尼效果比减振器的阻尼效果好,但内衬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拱肩、拱脚和仰拱是隧道结构的关键部位。研究结果对隧道结构抗震新措施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断层隧道结构抗震设防提供参考。

  • 标签: 隧道工程 抗减震措施 振动台试验 跨断层洞身段 破坏形态
  • 简介:使用德国脉冲电离室测氡仪,在海口已知全新世活断层上进行了一条剖面土壤氡试验测量,测量点距为10m,异常点附近加密为5m,测量结果显示高值异常点位与断层位置相吻合,说明仪器测量质量和效果较高,测量装置合理,为今后工作积累了经验。

  • 标签: 土壤氡测量 活断层试验 海口市
  • 简介:摘要:综放工作面过构造期间回采是防突的难题。鹤煤六矿2118工作面回采期间受断层影响,地应力集中,煤层产状变化大,严重制约安全回采。为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通过采取深孔爆破和瓦斯释放钻孔局部防突措施,解决了工作面安全回采难题,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断层安全回采奠定了实践基础。

  • 标签: 防突技术 局部防突措施 效果检验
  • 简介:本文基于迈克尔逊干涉光路,采用硅光电池作为传感器,检测橡胶板的内部气泡尺寸.该方法在橡胶板上粘贴反射铝膜,采用抽真空或加热的方法,使橡胶板内部气泡发生膨胀,从而使干涉条纹随着表面形变发生移动.基于硅光电池对于光强变化的快速响应,示波器可采集干涉条纹的移动电压脉冲信号,从而计算出橡胶板表面微小形变尺寸.

  • 标签: 实验教学 光电传感实验 顶点课程
  • 简介:摘要:在我国路基边坡工程的稳定发展背景下,差异化地质地形条件环境中的高边坡施工始终是广大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项目内容,所以对断层破碎区域内的铁路边坡施工及监测展开深入分析与探究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基于此,本文结合重庆市成渝铁路K442+041-K442+152段高路堑边坡项目对开挖施工工艺和监测方案等展开详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跨断层破碎区 高路堑边坡 施工工艺 监测
  • 简介:相对于传统监测方法,运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差分技术(D—InSAR)进行地面微位移监测的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得到日益重视的新方法。为此,论述了D—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三轨法阐述了利用该技术提取矿区地表沉陷数据的过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展望了D—InSAR的下一个版本多时相差分监测技术,此技术弥补了D—InSAR技术的不足且在遥感监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三轨法 矿区地表沉陷 多时相差分监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变配准在螺旋断层(HT)调强联合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的宫颈癌放疗中评估膀胱直肠受量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宫颈癌患者回顾分析,比较直肠和膀胱D2cm3及高危临床靶区(HR-CTV) D90%的二维参数相加的均匀剂量法(EUD)和高剂量重叠法(OHD)的受量,以及应用MIM Maestro®软件的刚性图像配准(RIR)和形变图像配准(DIR)受量。用戴斯相似性系数(DSC)和平均一致性距离(MDA)评估配准精度。结果EUD、OHD、RIR、DIR的膀胱和直肠D2cm3分别为(80.11±3.59)、(82.23±3.46)、(80.99±6.01)、(81.19±3.11) Gy (EQD2Gy)(P=0.516)和(72.90±3.58)、(73.83±4.28)、(72.45±6.05)、(71.98±2.89) Gy (EQD2Gy)(P=0.625),HR-CTV的D90%分别为(85.51±2.91)、(87.65±3.46)、(81.53±3.63)、(85.81±3.30) Gy (EQD2Gy)(P<0.001)。RIR和DIR的膀胱、直肠、HR-CTV的DSC均值分别为0.69、0.65、0.63和0.85、0.81、0.78(P<0.001),DIR的MDA均值分别为2.88、2.48、2.66 mm。结论4种方法膀胱、直肠D2cm3相近,DIR匹配优于RIR (DSC>0.8)。DIR在HT和后装剂量叠加中具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形变图像配准 剂量评估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宫颈肿瘤/螺旋断层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