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赖意清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51期
  • 机构:“意识”一词,《现代汉语》解释为“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而“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对于教师来说“质量意识”指的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劣有一种感觉和思维的心理过程的总和。学校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定要以素质教育为前提,教师要有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和差异发展的意识,而落脚点在课堂。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牛建东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技术学
  • 创建时间:2011-12-22
  • 出处:《学习方法报》 2011年第35期
  • 机构: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有效教学”以成为教师面对教材的一种重要思想。所谓“有效”,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不可以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来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笔者认为,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那么,如果一位教师备课很认真,上课内容很充实,课件制作很精美,学生学习很努力,这节课也可能是低效教学,甚至是无效教学。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因此,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本文姑且结合本校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略作总结与反思,希望借此来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的提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