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21年10月本院68例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逆向调强放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分别是79.41%与8.82%,对照组分别是55.88%与29.41%,观察组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肺癌 逆向调强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鼻咽癌放射治疗IMRT与RapidArc凋强放疗计划方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10例鼻咽癌CT增强扫描模拟定位后勾画CTV,按统一标准外扩PTV;实施均分9野IMRT计划和单弧、双弧、3弧Arc调强计划;以门V处方剂量70Gy,分析各治疗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限剂量,进行剂量学对比研究并比较治疗时间的长短。结果IMRT调强计划适彤指数及不均匀指数明显优于单弧,与双弧和3弧没有明显区别;各计划之间危及器官受量均低于参考受限剂量;照射体积(irradiationvolume,IV)未见明显区别;机器跳数(monitorunit,MU),Arc调强计划明显低丁IMRT调强计划;治疗时问上Arc凋强计划更短。结论目前虽IMRT计划更符合鼻咽癌的治疗剂量要求,但Arc计划在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时的机器跳数上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IMRT/Arc调强计划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3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经术前综合检查及术后病理诊断确诊疾病。患者先进行术后1-3个周期的化疗,再进行全程IMRT治疗。分析IMRT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35例妇科恶性肿瘤疾病采用IMRT治疗后,CR比例42.9%,PR比例57.1%,缓解率为100%。35例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跟踪,有3例复发,1例死亡,分别占比8.6%及2.9%。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采用IMRT治疗,疾病可得到显著缓解,术后复发率低,效果可得到保证。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IMRT 缓解率 复发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不同剂量分割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不良反应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3月间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平行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各25例。对比组实施常规分割剂量调强IMRT放射治疗(剂量分割:全乳50.4 Gy/1.8 Gy/28f,瘤床局部59.9 Gy/2 Gy/2.14 Gy/28f);研究组采用大分割全乳腺调强放疗(IMRT)(剂量分割:全乳43.5 Gy/2.9 Gy/15f,瘤床局部49.5 Gy/3.3 Gy/15f),两次均采用IMRT调强放疗技术,同时采用EPID验证。比较两组不同放疗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Ⅰ级及以下放射性皮炎发生率稍高于对比组,Ⅱ级、Ⅲ级及以上发生率低于对比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能缩短放射治疗时间,大分割及常规分割调强放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安全性良好。

  • 标签: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 调强放射治疗 放疗剂量 放射性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调强放射治疗是指能对射线强度进行调整的一种放射治疗方法。调强技术从利用金属补偿器开始对X射线能量调节发展到利用独立准直器和MLC的调强技术,到现在广泛应用的旋转调强和断层调强以及IGRT技术。调强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旨在更加精准的确定治疗靶区,形成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调强 IMRT 放射治疗 ML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临床调强放射治疗的方法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20例适形放射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按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CR17例,PR2例,NC1例,肿瘤1年局部控制率为100%,存活率100%。结论通过改变相应形状射野内的射束强度使剂量分布在三维上适合靶区,同时将正常组织的剂量减至最小。

  • 标签: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行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调强放射治疗加192Ir腔内后装放疗,对照组为体外全盆放疗加192Ir腔内后装放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完全缓解率研究组(90%)高于对照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研究组的发生率较高(92%),对照组较低(6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直肠早期反应发生率较低(46%),对照组较高(7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反应研究组为6%,对照组为20%,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膀胱反应及皮肤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能提高肿瘤完全缓解率,明显降低放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宫颈癌 调强放射治疗 疗效 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老年食管癌患者采用单纯放疗以及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10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单纯放疗,观察组采用IMRT联合化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的临床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以82.0%的治疗有效性高于对照组62.0%的治疗有效性,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采用IMRT联合化疗相对于单纯放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性,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应用。

  • 标签: 调强放射治疗 化疗 老年食管癌 临床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调强技术(IMRT)在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院内收治的62例食管癌患者,根据不同放疗方式均分两组,各31例。参照组用3DCRT,观察组用IMRT,靶区剂量学指数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施后,参照组的两项对比数据比观察组略差,(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 两种操作在剂量学上,存在较大差异,IMRT的情况更理想,3DCRT略差,同时,因操作导致的不良反应极少。

  • 标签: 3DCRT IMRT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技术和体位固定进行介绍。方法选取部分胸腹部和头颈部的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对照研究,分别采用体位膜和热塑面罩对其实施体位的固定,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每周都要接受一次电子射野影像片(EPID),得到的计划系统数字重建射野(DRR)和射野片以及第一次的验证片对比分析。结果照射野中心的移位误差小于3mm,允许误差均在3mm以内。结论采取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重复性要更好,完全满足治疗要求,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支持。

  • 标签: 调强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 放射疗法 适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初治鼻咽癌中调强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以2017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初治鼻咽癌病患8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n=40)。当中,试验组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放射治疗。分析两组的近期疗效,并对其作出对比。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比对照组的77.2%高,P<0.05。结论采取调强放射治疗方案对初治鼻咽癌病患进行治疗,可取得比常规放射治疗更为显著的疗效,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初治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近期疗效 常规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宫颈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及常规放射治疗的效果。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7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两组各有39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放射治疗、实验组实施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探究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状况对比。结果:对宫颈癌患者实施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状况的发生,两组数据相较,有显著对比意义,(P<0.05)。结论:实施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后,有效提升了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常规放射治疗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利用二程放射治疗计划在肿瘤调强太和县中医院,236600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调强放射治疗,并在放疗20次后,再重新定位,进行二程放射治疗计划,观察患者二程放射治疗计划前后的最大照射剂量、最小照射剂量、靶区及危及器官体积,记录平均照射量。结果:40例肺癌患者在二程放射治疗计划应用后,其靶区体积有所减少,靶区和危及器官的最大、最小及平均照射剂量有所降低。结论:利用二程放射治疗计划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可以更为精准的调整放射剂量,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

  • 标签: 肺癌 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二程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食管癌治疗中应用同步加量调强与常规调强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实验资料采集:起始于2021年02月,结束于2023年12月,实验人员:食管癌,资料例数:32例,实施常规调强放射治疗,16例(对照组),实施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16例(实验组)。调强放射不同方案的临床疗效、平均照射剂量进行对照。结果:实验组统计的临床疗效结果高于对照组,且平均照射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食管癌患者治疗中运用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的效果更优于常规调强放射治疗,减少平均照射剂量的同时,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同步加量调强 常规调强 放射治疗 食管癌 临床疗效 平均照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调强放射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8例鼻咽癌病患作观察组,行调强放射治疗;另选取28例作对照组,行常规放射治疗,对比各自治疗结局。结果(1)观察组、对照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28%、71.4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病患疗后发生口干、皮肤等急性不良反应的病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调强放射与常规放射治疗照射技术均可用于鼻咽癌治疗,但调强放射效果显著,更具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调强放射 常规放射 鼻咽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