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运用定量和实验的方法对新兴程度副词“狂”的语法程度进行了考察。与典型的程度副词相比,“狂”在语义、语法、语音和语言社会使用等四个方面的语法程度都相对较低,因此仍处在语法的进程中。文章认为,要对某个语言成分的语法程度进行准确而全面的判定,不仅需要考察其语言系统内部的特征,还应关注其社会使用情况。

  • 标签: 程度副词 语法化程度 “狂”进行中的变化 定量方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1
  • 简介:是表示表动作状态完成或实现的动相补语,还没有达到它语法程度的顶点——作为连接述语和补语标记的结构助词,第1册[M].北京

  • 标签: 中语法 化程度 层次研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1
  • 简介:国内学者对极性程度副词“极”的语法研究主要集中在动因层面,鲜有涉及具体的语法过程。语法研究专家Traugott曾提出关于语法方向的假设,本文以此假设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汉语语料库,从历时视角系统研究“极”的语法过程和演变机制,发现“极”的语法过程经历了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阶段,但是其语法等级有悖于Traugott的理论假设,并且主观贯穿于整个“极”的语法历程,泛、隐喻、重新分析和类推只是其演变过程某个特定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机制。

  • 标签: “极” 语法化 语法化过程和等级 动因机制和演变方式
  • 简介:程度范畴是人们心理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比较分类的范畴。范畴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比较级强程度范畴内的副词"更"、"更加"和"越发"在语法结构和语义机制方面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及差异性。

  • 标签: 程度副词 构式 语义 “更” “更加” “越发”
  • 简介:汉语中的“死”经历了从动词、形容词,再到程度副词的演变.“死”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实词义不断被削弱,出现了程度副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有可能出现作词缀的用法.

  • 标签: 语法化 历时
  • 简介:本文介绍了“及”的相关功能和意义,考察了“及”的语法过程,理清了“及”语法的三条重要线索,着眼于其语法至介词、连词、副词的描述与分析.试图从中揭示出“及”词义变迁、发展的相关特点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及”语法的动因与机制.

  • 标签: 语法化 伴随动词 伴随介词 并列连词 副词
  • 简介:“和”作为古代汉语中的虚词,主要作为介词和连词使用。作为虚词的“和”是由动词发展而来的。“和”之本义应为“唱和”,“和”由动词发展为介词,由动词发展为“连带”意义,进而发展为连词,其间经历了两次语法

  • 标签: “和” 动词 介词 连词
  • 简介:"片"的本义"判木"应为动词,东汉时"片"由动词引申义"分开;剖开"发展为"分体量词",用以称量"从整体分离出来的分体事物"。魏晋南北朝时期"片"发展迅速,成为集"分体量词"、"个体量词"、"整体量词"和"不定量词"于一身的综合量词。唐以后"不定量词"被"点"所取代,其他量词属性一直延续至今。"片"的语法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词义的泛,一种是计量功能的弱化。

  • 标签: 量词 属性 演变 语法化
  • 简介:介词"吃"是近代汉语中产生的重要的介词,在其语法过程中,"吃"词义的发展、搭配对象的泛、句法位置的改变、人类认知类推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吃” 语法化 语法化动因
  • 简介:"却"从上古的动词发展到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副词,其间经历了漫长的时代,其语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现代汉语中的诸多用法产生了影响。在历史演变的视野中考察"却"的不断演变、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求其语义演化机制和原因。

  • 标签: 语义 演化 机制
  • 简介:在现代汉语中,同形的"到家"可以区分为词组"到家1"、形容词"到家2"和表示某种量度特征的唯补副词"到家3"等三个不同的语法单位。文章在分析这三个不同语法单位在共时平面的用法之后,探讨"到家"由词组到形容词再到唯补副词的历时演变过程。

  • 标签: “到家” 词汇化 语法化 程度补语 唯补副词
  • 简介:“不够”经历了由句法结构“不够”到动词、再到程度副词这样一个词汇语法过程。这一过程从元代开始,多出现在一些对举格式之中。随着“不”与“够”连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够”之间的联系就更为紧密了,逐渐词汇化为一个动词。同时,“不够”成词后进一步语法,最终语法化为程度副词。在由句法结构变为动词时,使用频率、重新分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由动词虚化为程度副词的过程中,重新分析是重要的演变机制。

  • 标签: 不够 动词 程度副词 使用频率 重新分析
  • 简介:现代汉语中,""缀词的能产性极高,相关的语言现象也相当复杂.文章力图找出引起这些语言现象的机制,重新考察""缀词,从研究""字本身的发展入手,提出现代汉语中能产性极高的""缀是由实词义""经过语法演变而来的,而且经历了两次语法过程,进而讨论了""字语法的动因,认为使用频率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同时对这一假设进行了论证,并给出了辨析不同语法程度的""的形式手段.

  • 标签: “化” 现代汉语 缀词 语法化 辨析手段
  • 简介:多元词汇语法是存在多重路径的语言演变现象。“加以”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具有多功能性。历时上它经历了多元词汇语法的四重演变,演变结果分别为:表“加上”义的动词、连词“加以”、表“施及”义的一般动词以及形式动词“加以”。其演变的主要机制和动因是去范畴和介词并入。此外,连词“加以”的形成还与所在的句法结构密切相关,而形式动词“加以”的形成还与汉语动名互转的无标记性以及韵律等因素有关。在“加以”的多元词汇语法中,除了句法结构等因素外,“加”的语素义对其演变路径、分化及其结果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加以”多元词汇化多元语法化句法结构语素义
  • 简介:先秦时期,“朝”“夕”常用作名词,二者并列连用为名词短语,后发生词汇,成为一个并列复合词,表“时日,光阴”义,也可指“非常短的时间”。唐代时,“朝夕”虚化为副词,表示“时时,常常”,其副词用法的产生是语法的结果。而“日夕”也经历了类似的词汇语法过程。

  • 标签: “朝夕” “日夕” 名词 副词 词汇化 语法化
  • 简介:"般"作为唐五代新兴的集合量词可与数词搭配构成数量短语,"万般"由此产生。本文在探讨了"万般"词汇过程的基础上,发现了"万般"在作程度副词修饰不同的中心语时,其侧重点也会不同,主要分为从性质的角度表示程度和从数量的角度表示程度。两者之间存在着修饰对象和词汇意义两方面的不同。从常规结构式的非典型组合和"万般"语义的夸张性入手,并结合以汉语自身特点和人类认知方式分析了"万般"语法的诱因。

  • 标签: 万般 语法化 语法化诱因
  • 简介:摘要“的”字是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因其词性多样,用法复杂,从而成为虚词研究中的焦点所在。本文将以“的”字历史演变为纲,辅以共时层面上的“的”字用法探讨,以期对“的”字的语法历程有个较为全面清晰的把握。

  • 标签: &ldquo 的&rdquo 语法化 共时用法 历时演变
  • 简介:'但是'最初是由限制副词'但'和判断动词'是'组成的偏正词组,用在一般名词和名词性短语之前,具有'限制谓语表示的动作的范围'的意思。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但是'逐步开始语法,与之组合的句法成分扩展到谓词性成分,再发展到主谓结构,最后发展到可以连接任意两个有转折义的句子,句法意义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由表'限制谓语表示的动作的范围'发展为表'补充、限制或修正',再发展为在表达'补充、修正或限制'的语义时增加了'下文与说者或作者预想的有所不同或正反对立'的主观性成分。可以说,'但是'是以句法结构为条件以句法意义为机制逐步发生语法的,同时受到双音、重新分析、语用推理的共同作用。其语法轨迹由偏正词组演变为副词'但是',副词'但是'演变为弱转折连词'但是',再演变为强转折连词'但是'。'但是'在由表限制的副词向转折连词的共性演变过程中,表现出语法程度更深、语法历程更复杂的个性特征。

  • 标签: 转折连词 但是 语法化
  • 简介:文章认为,“当”“然”于东汉时期开始共现,表示“应当/应该+这样”的意思。经过“有命题意义的表达〉动词副词[成词:伴有其他用法]〉句子副词〉话语标记”的语法过程,至民国时期发展为话语标记。“当然”类话语标记是先经历词汇,成词后再语法化为话语标记的。

  • 标签: 当然 话语标记 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