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聋人大学生自伤情况及影响因素,及时发现该群体中存在的自伤情况。方法:在郑州某高校抽取在校聋人大学生160名进行自伤行为问卷调查。结果:聋人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率为20.6%,在故意打自己及故意撞头的自伤形式上性别差异显著(P〈0.05),在故意抓伤自己的自伤形式上独生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聋人大学生整体自伤行为发生率低于普通学生,某些因素对自伤行为的影响较大,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干预,促进聋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标签: 自伤行为 聋人大学生 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妊娠期妇女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现状,为针对性的开展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提供理论经验 。 方法 调查 妇产科门诊中确诊处于妊娠期的符合要求的 230 名对象,调查对象基本资料、口腔健康意识、行为现状和具体得分。 结果 妊娠期妇女口腔健康意识和行为现状的比较,其 孕前口腔检查、不良结局了解情况、日刷牙次数、孕期牙齿是否有不适症现状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有 P<0.05 )。 妊娠妇女 口腔健康意识和行为得分的比较 ,不同年龄、学历、年收入情况、职业状况对象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 P<0.05 )。 结论 不同基本情况的妊娠妇女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有所差异,而该类人群口腔健康行为实施现状也有所不同,采取针对性的宣教措施有助于提高妊娠妇女口腔卫生现状 。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高职学生婚前性行为状况,为促进其性理性、道德、文明地发展提供对策和依据。方法自编量表,并对有一定代表性的高职学生进行大样本抽样测试、统计、分析。结果高职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19.6%,其中男生为32.4%,女生13.0%。有商业性性行为想法的男女生分别为13.4%、10.8%,实际有过商业性性行为的分别为2.2%、1.7%。结论高职学生婚前性行为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且有扩大趋势,商业性性行为现象也出现苗头,须加强对学生性的教育和引导,尤其是男生。

  • 标签: 婚前性行为 高职学生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 通过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次随机样本抽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行为较为突出,存在并发性和综合性,课堂问题行为最为普遍。与家庭等因素存在密切关联。

  • 标签: 中职学生 问题行为 家庭状况
  • 简介:为了更深入地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促进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我们于2004—05对顺义区南法信镇居民进行了健康状况、知识、态度及行为等方面的调查,报告如下。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卫生状况 卫生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干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血液透析患者432例,由工作人员按住院号单双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96.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的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为了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改善其心理状况,医务人员应给予有效的行为干预。

  • 标签: 行为干预 心理状况 血液透析
  • 简介:本文通过对成人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选择方面的价值取向进行的问卷调查,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大学生在日常行为、思想方面的一些特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公共课的课堂教学中所能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措施,试图为公共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标签: 大学生 思想 行为 调查 公共课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高职学生心理状况与违纪行为的关系及程度。方法选取1653名高职生作为被试,利用校园网络,采用UPI追行问卷调查,并跟踪访谈。结果(1)对心理状况基线不同的高职学生出现违纪行为的频率进行统计分析,P值<0.05;(2)对心理状况基线不同的高职学生出现违纪行为的性别、年级、经济状况频率分布进行统计分析,P>0.05。结论基线心理状况不佳的高职生出现违纪行为的频率高于基线心理状况良好的学生,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

  • 标签: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学生 心理状况 违纪行为 心理咨询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网上消极行为状况及原因。方法对成都市的3所本科院校47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在网上有较多的戏弄他人、冒险、发泄、欺骗行为,分别占31.0%、22.2%、20.8%、19.5%,而仅有5.4%的暴力行为和1.8%的性侵犯的行为。其中大多数的大学生是因为想释放在现实中的压力而产生消极行为的。结论大学生网上消极行为不容忽视,注意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引导他们用合理的方式自我减压,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大学生 网络 消极行为
  • 简介:摘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其健康状况关系着民族的命运,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对其健康状况和与健康相关的行为进行探索和研究是一项势在必行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健康现状和影响其健康的相关行为,提出了有益于其健康的对策。

  • 标签: 大学生 健康 相关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周末睡眠社会时差等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4-5月采用立意抽样按照街道—学校类型—学校3个阶段在深圳市宝安区辖区内6个街道选取14所学校,对30 188名1~12年级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心理行为问题评定采用父母版与学生版困难与长处问卷进行,夜间睡眠时间、周末上床和起床推迟时间、午睡情况等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成长轨迹及健康指数调查问卷》。调整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学习成绩、学习负担和噪声等混杂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强度(OR值)及其95%CI。结果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睡眠不足分别占90.4%、90.1%、98.2%和98.4%,有19.9%的学生不午睡,19.6%的学生周末推迟起床时间≥2 h,35.1%的学生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15.5%的学生每天不固定时间起床。与夜间睡眠时长8~9 h相比,小学低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7~8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睡眠时间>9 h与心理行为问题呈负向关联;小学高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初、高中生夜间睡眠≤6 h者心理行为问题增加,OR值(95%CI)分别为2.53(1.85~3.47)、2.41(1.11~5.25),而夜间睡眠>9 h者心理行为问题也增加,OR值(95%CI)分别为2.37(1.40~4.01)、5.38(1.79~16.1)。与午睡时间0.5~1 h相比,不午睡及午睡时间<0.5 h都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午睡时间1~2 h还是高中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早上不固定时间起床、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周末推迟起床≥2 h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周末夜间推迟入睡≥2 h,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OR值(95%CI)分别为2.07(1.45~2.97)、1.57(1.09~2.26)、2.66(2.06~3.44)、2.48(1.96~3.15)。结论儿童青少年夜间睡眠不足、不午睡以及睡觉与起床时间不固定与心理行为问题呈正向关联,但夜间睡眠长也是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同时,睡眠的社会时差增加了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小学低年级学生周末入睡推迟0.5 h即与不良心理行为增加有关联。

  • 标签: 睡眠 心理行为问题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更加细化和深入,幼儿遵守规则行为的养成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通过对张家港市泗港实验幼儿园小班幼儿遵守规则行为状况以及规则意识的培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小班幼儿遵守规则行为状况以及规则意识的培养并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表现在家长认知度低,教师缺乏引导以及社会风气不正三个方面。针对这些方面,笔者一一展开深入思考,从各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小班幼儿 遵守规则行为 规则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泸州市青少年的口腔状况、卫生行为管理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为促进青少年口腔健康的预防措施提供相应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分层、不等比、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全市不同情况的中学(共4所)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情况及口腔行为管理的检查与分析,在调查人员的指导下填写调查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情况来看泸州市青少年的口腔健康状况、口腔保健意识、口腔卫生习惯、口腔就医状况都较差;初中生、居于农村者、父母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者患龋率较高(P<0.01),口腔卫生习惯较差(P<0.01);女性较男性患龋率高,但口腔卫生习惯相对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于城镇者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明显优于生长于农村者;父母学历较低者(小学及以下)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明显不如其余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泸州市青少年大部分都存在口腔健康状况不佳、口腔不良习惯、口腔保健意识及常识不足、口腔就医情况差等口腔行为管理较差的情况,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变化与社会特点及家庭与社会对其口腔状况、口腔意识培养的关注度不足是主要原因。

  • 标签: 青少年 口腔保健 口腔习惯
  • 简介:目的了解河南省大学生性行为状况与相关因素,为开展性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河南省243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的报告率为9.6%,男生为13.7%,女生为5.5%,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1);被迫发生过性行为的大学生占有过性行为的22.6%,女生为36.4%,男生为17.3%,女生明显高于男生(P〈0.01);大学生观看色情信息的报告率为28.8%,男生为49.6%,女生为7.5%,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1)。结论不良性行为已成为影响河南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危险行为之一,社会、家庭、学校应共同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大学生健康成长。

  • 标签: 性相关行为 大学生
  • 简介:采用团体纸笔调查方式,抽样调查南京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接触网络和利用网络的状况,分析其特点,了解我国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及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情况,分析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身健康状况,认为大学生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的比例较高,并对其社会功能、心身健康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密切关注。

  • 标签: 网络行为 网络依赖 网络成瘾 心身健康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疾控中心对于学生营养知识、饮食行为状况。方法:选择疾控中心在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研究的90名学生,其中包含中学生50名、小学生40名,分析学生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状况。结果:中学生的营养知识回答正确率高于小学生,(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来源主要为网络视频(67.78%)、课堂讲解(8.89%)、广播(8.89%)、报纸(6.67%)、宣传手册(4.44%)和其他(3.33%)。中学生按时吃早餐率(92.00%)、饭前洗手率(90.00%)高于小学生(60.00%、45.00%),中学生喝生水率(2.00%)和吃水果前不清洗率(4.00%)低于小学生(22.50%、20.00%),(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疾控中心对学生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调查显示层存在较多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需要加强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干预。

  • 标签: 疾控中心 学生 营养知识 饮食行为状况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淮安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状况,为在该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法”招募研究对象,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及丙肝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402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54%;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共231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2.42%,年龄较小、一年内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和检测干预服务、最近一年接受HIV抗体检测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高;与女性发生性行为共183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6.94%;HIV抗体阳性22例,阳性率为5.47%。结论淮安市MSM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低,存在知识和行为相分离的现象,可能会成为艾滋病向普通人传播的桥梁,应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扩大检测,加强HIV阳性MSM的随访干预,遏制艾滋病在该人群的流行。

  • 标签: 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者 高危行为 知识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镇江新区MSM人群HIV感染状况以及性行为特征。方法2015年在镇江新区通过“滚雪球”方法共招募145名MSM人群。结果MSM人群HIV阳性检测率为10.3%;知识知晓率为95.9%;93.1%的调查对象最近六个月发生过同性肛交性行为,坚持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4.4%;31.7%的调查对象最近六个月发生异性性行为,23.9%从未使用安全套。结论镇江新区MSM人群中HIV感染率较高,无保护性的同性和异性行为同时存在,HIV存在向普通人群传播的可能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干预对潜艇官兵营养状况和体检结果的干预效果,为促进潜艇官兵身体健康、强健体质提供策略。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64名潜艇官兵进行营养KAP干预1年,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营养KAP问卷调查、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和健康状况检查。结果干预1年后潜艇官兵营养KAP得分(36.17±5.72)较干预前(32.18±5.16)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营养状况:干预后油脂类摄入量为(82.78±26.38) g,较干预前(121.24±21.32) g显著降低;干预后奶类摄入量为(220.36±20.57) g,较干预前(112.26±46.48) g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状况:干预后体检结果异常检出率为45.18%,较干预前的73.3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潜艇官兵进行营养KAP干预,官兵膳食营养状况及体检结果得到改善,营养KAP干预可有效保障官兵健康。

  • 标签: 潜艇官兵 膳食营养状况 体检结果 营养KAP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