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CAP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分析其与CAP患儿病情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ET-1、CRP水平高于对照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患儿 细胞因子 水平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血清各类炎性细胞因子。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解放军第201医院骨科住院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37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参加我院体检的同龄健康人34例,入选对象入选后分别接受了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TGF-β1)浓度检测。结果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组血清IL-1β,IL-6,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GF-β1浓度则显著低于后者(P〈0.05,P〈0.01)。结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存在明确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异常。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 老年 炎性细胞因子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96例为川崎病组,其中发生冠状动脉损伤31例,无冠状动脉损伤65例。并以1∶1配比抽取同期收治的非川崎病所致发热患儿96例为对照组。检测纳入患儿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冠状动脉内径。并分析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川崎病组IL-2、IL-4、IL-6、IFN-γ、TNF-α、IL-17A、IL-12P70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损伤患儿IL-2、IL-4、IL-6、IFN-γ、TNF-α、IL-17A、IL-12P70水平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患儿,IL-10水平低于无冠状动脉损伤患儿(P<0.05);与无冠状动脉损伤患儿相比,冠状动脉损伤患儿NT-proBNP水平高,冠状动脉内径大(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IL-2(r=0.54、0.64、0.59)、IL-4(r=0.61、0.57、0.57)、IL-6(r=0.65、0.50、0.60)、IFN-γ(r=0.60、0.58、0.51)、TNF-α(r=0.64、0.64、0.50)、IL-17A(r=0.69、0.68、0.51)、IL-12P70(r=0.70、0.65、0.56)与NT-proBNP、冠状动脉内径、冠状动脉损伤呈正相关,IL-10(r=-0.52、-0.47、-0.68)与NT-proBNP、冠状动脉内径、冠状动脉损伤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细胞因子在川崎病患儿机体异常表达,并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川崎病 血清细胞因子 冠状动脉损伤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FTS)方法对胃癌术后患者外周血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近期接受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137例,入选对象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FTS组(69例)和对照组(68例)。FTS方法干预包括术前准备、术中处理和术后管理3大部分,对照组仅按胃癌根治切除手术围术期常规操作。手术前和术后3d时进行外周血相关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γ)测定。结果两组对象术前外周血各项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接近(P均>0.05),术后3d时FTS组外周血IL-2和IFN-γ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指标,而IL-4和IL-10浓度均显著高于后者(P均<0.01~0.05)。结论FTS方法干预可明显改善外周血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 标签: 胃癌根治手术 快速康复外科处理 相关细胞因子/外周血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不同临床分型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3+CD4+、CD3+CD8+)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7、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同时分析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与HBV DN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5月烟台市奇山医院收治的173例HB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4例,女59例,年龄(45.38±12.72)岁。分为HBV携带者(ASC)组5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51例,肝硬化(LC)组41例,肝癌(HCC)组22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9.15±14.95)岁。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组研究对象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组间方差不齐采用Welch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Games-Howell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及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 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3+在HCC组表达水平最低(H=5.65,P<0.05),CD3+CD8+在LC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75,P<0.01),CD3+CD4+在各组水平不同程度升高,LC患者最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0.21,P>0.05);HCC组HBV DNA水平与CD3+和CD3+CD8+呈负相关(r=-0.232,P<0.05;r=-0.220,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C组IL-6、IL-17、IL-27、TNF-α均显著升高(均P<0.01),HCC患者外周血IL-27和TNF-α水平均与HBV DNA呈负相关(r=-0.367,P<0.05;r=-0.348,P<0.05)。结论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HCC的发病过程,重症患者其免疫细胞耗竭更显著,导致机体存在免疫功能障碍和免疫调节异常。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肝癌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孕妇女、正常妊娠孕妇及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和IL-4的水平,探讨辅助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在子痫前期中的作用。方法产前子痫前期组45例(轻度子痫前期25例,重度子痫前期20例),正常妊娠组20例,非孕对照组10例。产前抽取研究对象静脉血3ml,离心后取血清保存于-80℃;产程中取无菌羊水5ml,保存于-80℃。采用ELISA法测定IL-1β、TNF-α、IL-10和IL-4的水平。结果正常妊娠组血清和羊水中TNF-α和IL-1β较非孕对照组有所降低,均P<0.05;而轻度子痫组孕妇血清和羊水的TNF-α和IL-1β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孕妇,均P<0.05;重度子痫组孕妇血清和羊水的TNF-α和IL-1β明显高于轻度子痫组,均P<0.05。正常妊娠组血清和羊水中IL-10和IL-4较非孕对照组有所升高,均P<0.05;而轻度子痫组孕妇血清和羊水的IL-10和IL-4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孕妇,均P<0.05;重度子痫组孕妇血清和羊水的IL-10和IL-4明显低于轻度子痫组,均P<0.05。结论Th1/Th2型细胞因子的网络调节参与维持正常妊娠的进行,Th1型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及免疫细胞的活化可致子痫前期妊娠。

  • 标签: 子痫前期 Th1 Th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效应性T细胞(Teff)、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德州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白癜风患者84例(稳定期38例,进展期46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受试者外周血Teff亚群、Treg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eff亚群、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外周血Teff亚群与Treg细胞水平间关系,Teff亚群、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与白癜风病程、皮损面积关系。结果白癜风组外周血Th17、Th2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reg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白癜风稳定组比较,白癜风进展组外周血Th17、Th22水平升高,Treg细胞水平降低(P<0.05);Treg细胞与Th17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303,P=0.001),与Th22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200,P=0.033);白癜风组血清IL-17、IL-2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GF-β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白癜风稳定组比较,进展组血清IL-17、IL-22水平升高,TGF-β水平降低(P<0.05)。白癜风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r=0.361,P<0.05),IL-22水平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r=0.288,P<0.05),TGF-β水平与皮损面积呈负相关(r=-0.312,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存在Teff/Treg细胞失衡,明显向Teff亚群偏移,白癜风疾病进展可能与Teff亚群、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有关。

  • 标签: 白癜风 T淋巴细胞,调节性 T淋巴细胞,效应性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效应性T细胞(Teff)、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德州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白癜风患者84例(稳定期38例,进展期46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受试者外周血Teff亚群、Treg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eff亚群、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外周血Teff亚群与Treg细胞水平间关系,Teff亚群、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与白癜风病程、皮损面积关系。结果白癜风组外周血Th17、Th2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reg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白癜风稳定组比较,白癜风进展组外周血Th17、Th22水平升高,Treg细胞水平降低(P<0.05);Treg细胞与Th17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303,P=0.001),与Th22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200,P=0.033);白癜风组血清IL-17、IL-2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GF-β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白癜风稳定组比较,进展组血清IL-17、IL-22水平升高,TGF-β水平降低(P<0.05)。白癜风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r=0.361,P<0.05),IL-22水平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r=0.288,P<0.05),TGF-β水平与皮损面积呈负相关(r=-0.312,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存在Teff/Treg细胞失衡,明显向Teff亚群偏移,白癜风疾病进展可能与Teff亚群、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有关。

  • 标签: 白癜风 T淋巴细胞,调节性 T淋巴细胞,效应性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足口病发病与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变化的关系,研究EV71病毒诱导细胞天然免疫的发生机制。方法将Jurkat细胞接种到24孔板中,设EV71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并用Realtime-PCR法检测感染不同时间段的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IFN-γ的mRNA表达含量。用乙酰肉豆蔻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预作用Jurkat细胞不同时间后,接种EV71病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病毒载量变化。结果EV71病毒感染Jurkat细胞后,IL1-β的mRNA在6 h后达峰,IL-6的mRNA在24 h后达峰,TNF-α和IFN-γ的mRNA分别在48 h和72 h达峰;PMA预作用Jurkat细胞后,IL1-β、IL6、TNF-α、IFN-γ的mRNA表达均上调,病毒载量下降。结论随着EV71病毒作用时间的延长,IL1-β、IL6、TNF-α、IFN-γ的mRNA表达均达峰值,Jurkat细胞内EV71病毒载量呈递减趋势。EV71可引起IL1-β、IL6、TNF-α、IFN-γ细胞因子反应。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细胞因子 乙酰肉豆蔻佛波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细胞(MDSCs)和细胞因子表达。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AS患者50例(AS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多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PMN-MDSC)、单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M-MDSC)数量及其细胞因子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γ-IFN)、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分析MDSCs表达在两组中的差异及其与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AS组外周血中PMN-MDSC、M-MDSC、IL-6分别为(0.22±0.08)%、(1.48±0.32)%、(20.74±5.14)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6±0.02%)%、(0.43±0.11%)%、(2.52±0.5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33、6.310、10.553,均P<0.05)。结论IL-6可能是促进MDSCs募集与浸润的原因之一,MDSCs增高可能与AS感染后免疫应答及疾病发生、发展相关。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髓源抑制细胞 多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 单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γ-干扰素
  • 简介:目的通过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胞内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研究,探讨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三色和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CDS8~-T细胞内IL-2、IL-4、IL-12、IFN-γ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CA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细胞内IL-2、IL-12、IFN-γ阳性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IL-4阳性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CD8~-T细胞内IL-2、IL-12阳性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IFN-γ、IL-4阳性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A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和Thl/Th2型细胞因子及Tcl/Tc2失调,这在CA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尖锐湿疣 流式细胞术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情况及意义。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轻度子痫前期32例、重度子痫前期32例、妊娠期高血压32例)同时选取61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产妇血清IL-12、IL-4及TNF-a进行检测。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的lL-12、IL-4及TNF-a对比有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正常妊娠期组的IL-12、IL-4及TNF-a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有着重要作用,发病机制复杂,各种细胞因子之间共同作用于机体,相互影响,一定程度上能反应病情轻重,可当做诊断与治疗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血清 炎性细胞因子 表达 意义
  • 简介:目的寻找一种准确、敏感的检测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的方法,为研究T细胞极化状态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可靠的手段.方法用PMA、ionomycin作刺激剂,刺激全血中淋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以monensin阻断细胞因子分泌至胞外,应用两种免疫荧光抗体同时标记淋巴细胞的膜表面特异的分子和表达并被阻滞在胞内的细胞因子,然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本方法检测18例正常人淋巴细胞的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其中CD4+T淋巴细胞中Th1占19.51%±4.96%,Th2占15.66%±3.95%;CD8+T淋巴细胞中Tc1占16.22%±1.78%,Tc2占9.20%±1.96%;而12例妊高征孕妇的Th1、Tc1百分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Th2的比例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结论双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可以客观、准确地检测淋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水平,判断T淋巴细胞的极化状态.妊高征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存在T淋巴细胞的极化水平异常,可能与妊高征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细胞内细胞因子 淋巴细胞 检测 临床意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肿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情况及其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甲状腺肿瘤患者92例,其中甲状腺癌组48例,甲状腺腺瘤组44例,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入组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及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表达水平,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并对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观察不同分期的甲状腺癌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甲状腺激素表达情况。结果血清TNF-α、IL-17、IL-6从高至低依次均为甲状腺癌组[(74.61±7.94)ng/L、(68.65±7.05)ng/L、(20.52±2.84)ng/L]、甲状腺腺瘤组[(26.97±3.42)ng/L、(46.31±5.31)ng/L、(13.61±1.58)ng/L]、对照组[(18.82±2.63)ng/L、(34.52±4.02)ng/L、(8.97±1.06)ng/L](F=1596.271、468.602、423.351,均P<0.001)。血清TSH水平从高至低依次均为甲状腺癌组(8.64±1.34)mU/L、甲状腺腺瘤组(5.21±1.02)mU/L、对照组(3.94±0.85)mU/L(F=242.182,P<0.001),3组血清FT4、FT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0.634)。相关性分析提示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NF-α、IL-17、IL-6与血清TSH表达水平正相关(r=0.936、0.726、759,P均<0.05);Ⅲ~Ⅳ期甲状腺癌患者TNF-α、IL-17、IL-6及TSH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t=2.541、4.394、6.390、4.962,P=0.015、P<0.001、P<0.001、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血清TNF-α、IL-17、IL-6及TSH均为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P<0.001、P=0.001、P=0.0001、P<0.001)。结论甲状腺肿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部分TSH普遍高表达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TSH表达具有相关性,不同分期甲状腺癌患者间血清炎性因子及TSH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炎性因子与TSH同样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腺瘤 血清炎性因子 促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在以往有关抑郁症的研究中,主要关注研究神经传质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在抑郁症病因中的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胞因子理论在抑郁症生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已经被逐渐认知。现阶段,普遍认为抑郁症的产生与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系统的异常表现有关。异常的炎症因子会触发心理神经免疫系统失调,进而引发神经递质(如5-HT、多巴胺等)的变化,最终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白细胞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作为体内主要的炎症因子,可能对抑郁症的形成有影响,其含量及变化可能帮助评测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和选择治疗药物。本文综述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抑郁临床症状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帮助。

  • 标签: 血清细胞因子 抑郁症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炎症性结肠病主要指以慢性、反复发生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Th17 / Treg 细胞免疫失衡及细胞因子白介素7( IL -17)对发病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这篇综述详细的讨论在炎症性肠病中Th17细胞、Th17/Treg及IL-17表达异常的意义。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IL-17 Th17 Treg
  • 简介:目的探讨PPD反应与发作期哮喘患儿ECP,IgE及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实验分健康对照组和哮喘发作组,均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观察PPD反应与哮喘临床症状、肺通气功能测定、血清ECP、IgE等的关系以及PPD试验后哮喘患儿外周血IFN-γ,IL-4,IL-12P40mRNA的表达.结果哮喘患儿PPD阴性者(24/32例)明显多于阳性者(8/32例),且PPD反应阴性患儿哮喘中/重度发作(16/24例)较PPD阳性患儿(2/8例)多,P<0.05.PPD阴性的哮喘患儿血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IgE较PPD阳性的哮喘患儿明显增高(P<0.05).哮喘患儿PPD试验后IL-12P40mRNA,IFN-γmRNA无明显变化,而IL-4mRNA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致IFN-γ/IL-4mRNA比值下降.结论PPD反应阴性的哮喘患儿可能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低下.PPD正向免疫刺激作用在哮喘患儿中受到抑制.

  • 标签: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儿童 哮喘发作 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免疫球蛋白E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某型潜艇艇员长远航前后淋巴细胞亚群、调节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长远航中持续应激对艇员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长远航(70 d)潜艇61名艇员为研究对象,空腹抽取静脉血,利用流式细胞仪对艇员长远航前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3-CD19+、CD3-CD(16+56)+]及调节T淋巴细胞(CD4+CD25+)进行测定,采用液态芯片技术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IL-4、IL-8、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含量的变化。结果与长远航前相比,长远航后CD3+、CD4+、CD8+、CD3-CD19+、CD3-CD(16+56)+淋巴细胞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的比值以及CD4+CD25+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IL-8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IP-10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长远航持续应激作用下,艇员的免疫功能发生明显变化,表明长远航对艇员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有必要进一步阐明原因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 标签: 长远航 淋巴细胞 调节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细胞因子细胞介素 -17和白细胞介素 -37在肺癌、肺脏良性肿瘤以及健康体检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将我院诊治肺癌患者 60例、肺良性肿瘤患者 6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人群 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上述人群 IL-17和 IL-37浓度变化。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 IL-17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肺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 IL-37水平较健康体检者及肺癌患者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IL-17及 IL-37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 P> 0.05),而与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 IL-17水平升高, IL-37水平下降可能作为肺癌的特征性指标,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这两种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有潜在关联,可进一步研究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肺癌 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