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12月我院NICU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极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浆置换前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钠、血钾、血钙、血糖、凝血及治疗过程中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18例患儿,患儿治疗前总胆红素峰值为(571.2±113.3)μmol/L,治疗后总胆红素为(235.8±66.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换出率为(58.5±8.4)%;血浆置换前后患儿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钠、血钾、血氯、血钙、血糖、白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血浆置换过程中无过敏反应、低血压、血浆分离器或管路凝血等不良反应。结论血浆置换能快速、有效、安全地清除血清胆红素,可能成为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血浆置换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12月我院NICU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极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浆置换前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钠、血钾、血钙、血糖、凝血及治疗过程中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18例患儿,患儿治疗前总胆红素峰值为(571.2±113.3)μmol/L,治疗后总胆红素为(235.8±66.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换出率为(58.5±8.4)%;血浆置换前后患儿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钠、血钾、血氯、血钙、血糖、白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血浆置换过程中无过敏反应、低血压、血浆分离器或管路凝血等不良反应。结论血浆置换能快速、有效、安全地清除血清胆红素,可能成为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血浆置换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院1 h内乳酸浓度联合液体复苏后6 h乳酸清除率(LC)对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以入院60 d内病死为终点事件,根据预后将入组患儿分成死亡组及存活组,统计两组人口学基线资料及血常规、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清肌酐、入院1 h内乳酸浓度(Lac1)及液体复苏后6 h乳酸浓度(Lac2)等临床检验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危险因素的预测性进行检验。各危险因素根据截断值进行分层,通过Kaplan-Meier曲线比较各组预后差异。结果58例患儿中存活组24例、死亡组34例。围生期分析显示,死亡组患儿胎膜早破比率高于存活组[41%(14/34)比13%(3/24),P=0.021];两组患儿在感染部位、病原学特征、液体复苏总量、血管活性药物指数、机械通气、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患儿Lac1、Lac2、前降钙素原、D二聚体、血清肌酐高于存活组[(12±6)比(7±4)mmol/L,(14±6)比(4±2)mmol/L,(59±23)比(24±14)ng/L, (24±11)比(11±6)mg/L,(167±31)比(92±23)μmol/L,t=3.549、3.112、3.859、4.499、3.288;均P<0.05],死亡组血压、液体复苏后6 h LC低于存活组[(41±12)比(52±5) mmHg(1 mmHg=0.133 kPa),t=4.230;-16(-40, 20) %比 40(18, 70)%, Z=3.558; 均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C与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死亡风险呈负相关(OR=0.679,95%CI 0.662~0.999,P<0.05);Lac1与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死亡风险呈正相关(OR=1.203,95%CI 0.965~1.500,P<0.05)。ROC曲线分析LC、Lac1及两者联合均对患儿预后具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9、0.875、0.965,灵敏度分别为83.32%、89.65%、94.31%;特异度分别为72.52%、77.18%、88.76%。危险因素根据截断值分层,Kaplan-Meier分析显示Lac1>4 mmol/L组累积生存率低于Lac1≤4 mmol/L[21%(8/38)比8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4.520,P<0.05); LC≤10%组累积生存率低于LC>10%组[19%(6/32)比69%(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4.140,P<0.05)。结论乳酸浓度联合LC对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患儿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婴儿,新生 休克,脓毒性 乳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比值(Pv-aCO2/Ca-vO2)对儿童原发性腹膜炎相关脓毒性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3例腹膜炎相关脓毒性休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28 d全因病死率为主要终点事件,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统计两组基线资料及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炎症状态、危重评分等相关临床数据。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危险因素的预测性进行检验。根据各危险因素的截断值进行分层,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各组预后差异。结果共纳入63例患儿,男性30例,女性33例;年龄(5.6±4.0)岁;28 d死亡16例,病死率为25.4%。生存者与死亡组间性别、年龄、体重及病原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机械通气比例、外科干预比例、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比例、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乳酸(Lac)、Pv-aCO2/Ca-vO2、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儿科危重症死亡危险评分Ⅲ均较存活组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平均动脉压较生存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Lac及Pv-aCO2/Ca-vO2为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2.01(1.15~3.21)、2.37(1.41~3.22),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Lac、Pv-aCO2/Ca-vO2及二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5、0.876和0.923,敏感度分别为75%、85%和88%,特异度分别为71%、87%和91%。根据各危险因素的截断值分层,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Lac≥4 mmol/L组28 d累积生存率低于Lac<4 mmol/L组〔64.29%(18/28)比82.86%(29/35),P<0.05〕;Pv-aCO2/Ca-vO2≥1.6组28 d累积生存率低于Pv-aCO2/Ca-vO2<1.6组〔62.07%(18/29)比85.29%(29/34),P<0.01〕。将两个指标变量分层组合后分析显示,Pv-aCO2/Ca-vO2≥1.6且Lac≥4 mmol/L组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Log-rank检验:χ2=7.910,P=0.017)。结论早期Pv-aCO2/Ca-vO2联合Lac对原发性腹膜炎相关脓毒性休克患儿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腹膜炎 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比值 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