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葛根黄芩黄连与猪苓均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前者见于《伤寒论》原文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主之。”主治外有表邪未解,邪热入里证,症见身热,下利臭秽,肛门灼热,胸脘烦热,口干作渴,汗出而喘,舌红苔黄,脉数等。后者见于《伤寒论》原文第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主之”,第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主之”。主治伤寒之邪传里化热,与水相搏,遂成水热互结、热伤阴津之证。水热互结,气化不利,热灼阴津,津不上承,故有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等症。

  • 标签: 葛根黄芩黄连汤 猪苓汤 热利 水热互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中药饮片与中药颗粒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从而对中药颗粒的优劣进行评估。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至2017年11月这段时间内的中药饮片与中药颗粒的销售情况进行汇总,从而得到两种不同形式的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销售概况,然后总结两种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选择情况与治疗效果的优劣,以便于在以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更加明确的选择。结果通过对我院2017年3月至2017年11月这段时间内的中药饮片与中药颗粒的销售情况的整理,发现两种不同形式的药物都呈现出一种向上的销售趋势,但是中药颗粒的销售情况要稍次于中药饮片。而且,在医院不同的科室销售情况有着很大的差异,中药饮片的选择多出现在医院的中医内科、针灸理疗等科室,而皮肤门诊、中医外科等科室选择中药颗粒的情况更多。讨论中药饮片与中药颗粒两者在销售趋势上都是保持向上的势头,在医院中的不同科室的药物配方中有着不同的需求。而中药颗粒,相较于中药饮片,特点很鲜明简单、方便、机械化生产、很科学,但是要完全取代传统煎煮的中药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针对中药颗粒在临床治疗中出现的不足和错误加以改进。

  • 标签: 中药免煎颗粒 中药饮片 优劣 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2012年3月-2013年10月入住我院治疗的少阳证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平均分为两种,一组对照组,另外一组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运用中药小柴胡汤水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小柴胡中药浓缩颗粒,温水冲服治疗。最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服用中药颗粒冲剂治疗后效果比对照组更好,但是由于差别不大,因此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另一方面看,观察组的病患喝了中药颗粒冲剂之后,患者普遍对治疗过程表现满意,对照组则相对较差,两组差距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得出结论中药颗粒的治疗效果与传统的中药剂效果相差无几,但是前者使用起来方便、省时省力,更受病患的喜欢,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中药免煎浓缩颗粒 临床应用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葛根黄芩黄连黄芩苷、小檗碱、甘草酸、葛根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方法。方法采用ACE Excel 3 C18色谱柱(2.1 mm×100 mm, 3 μm),流动相为乙腈-4 mmol/L甲酸铵水溶液,等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多反应离子监测(MRM),外标法定量分析。用于定量分析的黄芩苷、小檗碱、甘草酸及葛根素检测离子对m/z分别为447.0→271.0;336.2→320.2;821.4→350.9;415.2→294.9。结果黄芩苷、小檗碱、甘草酸及葛根素分别在0.002~0.080、0.002~0.080、0.001~0.040、0.002~0.080 n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8 3、0.999 4、0.997 9、0.999 5)。加样回收率在98.75%~100.86%范围内,RSD均低于0.74%。结论该法专属性强、快速灵敏,可用于葛根黄芩黄连黄芩苷、小檗碱、甘草酸及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 标签: 葛根黄芩黄连汤 串联质谱法 黄芩苷 小檗碱 甘草酸 葛根素 含量测定(中药)
  • 简介:目的:观察加味枳术新型中药配方颗粒剂治疗便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00—2006年间200例受试的患者分为治疗组100人、对照组100人,应用《金匮》枳术的新型中药配方颗粒剂治疗便秘与福松(聚乙2000)组做定性、定量指标等方面的系统对照观察。结果:经统计学处理,x^2=12.82,P〈0.01,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加味枳术配方颗粒剂治疗便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便秘/中医药疗法 @加味枳术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颗粒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统计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中药颗粒的销售状况,分析中药颗粒应用过程当中的优缺点;结果两种剂型需求基本相当,其中中药颗粒DDDs值显著低于中药饮片,DDC值显著高于中药饮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颗粒有其独特的优势,临床治疗过程当当中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应用。

  • 标签: 中药免煎颗粒 中药饮片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社会发展,中药制药技术不断更新,中药颗粒已然成为一种被大众普遍接受的剂型模式,也更加适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需要。中药颗粒有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疗效确切、便于调剂的优点;但其还存在颗粒黏连,剂量不准,环境不达标,价格昂贵、缺乏统一管理的缺点。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药颗粒会慢慢消除自身的缺点而为更广大社会和群众应用。

  • 标签: 中药汤剂 免煎颗粒 剂型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中药颗粒使用人群及使用现状,为基层中医院推广中药颗粒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10月我院门诊使用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21534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我院中药颗粒使用人数占中药饮片使用人数的21.87%,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50岁以下的人群较易于接受中药颗粒。结论基层中医院中药颗粒使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中药免煎颗粒 使用人群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苓桂术甘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7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苓桂术甘颗粒方案实施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100%明显优于对照组86.84%,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半年内的病发率2.63%明显低于对照组18.42%,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76.58±2.73)以及血液中BNP浓度(489.34±82.15)明显优于对照组(65.38±5.13)和(721.36±98.67),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苓桂术甘颗粒配合其他基础治疗方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进一步提高了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 标签: 苓桂术甘汤免煎颗粒 慢性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疗法在小儿秋季腹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9月本科接诊的秋季腹泻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50)。实验组采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分析两组病情的缓解情况,比较止泻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退热时间为(1.31±0.52)d、脱水终止时间为(1.28±0.62)d、止泻时间为(1.85±0.79)d,比对照组的(2.34±0.48)d、(1.75±0.56)d、(2.71±0.94)d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比对照组的90.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疗法对秋季腹泻患儿进行施治,可取得显著疗效,且有助于促进患儿相关症状的缓解,建议采纳。

  • 标签: 小儿秋季腹泻 临床疗效 葛根黄芩黄连汤 止泻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颗粒与传统水剂在银翘散的临床应用中疗效差别,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近2年来所治疗病例80例分别应用中药颗粒与传统剂分别组方银翘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2天和用药4天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天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2天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颗粒对单味药采用不同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可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而水剂则使部分有效成分丧失,因而药效发挥较颗粒慢一些,综合各项因素,中药颗粒较传统中药饮片具有更多优越性。

  • 标签: 中药免煎颗粒 传统水煎剂 银翘散 温热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治疗湿热型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120例研究对象,从2015年6月—2016年6月阶段内我院收治的湿热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中选取,以随机原则设置2个研究组,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患儿都予以抵抗感染、补液等传统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这一前提之下施以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疗效、临床指标转归耗时都好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治疗湿热型小儿秋季腹泻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患儿临床症状转归,从而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葛根黄芩黄连汤 湿热型 小儿秋季腹泻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使用桃红四物颗粒和中药饮片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截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期间接收的偏头痛患者54例,使用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桃红四物颗粒和中药饮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7.78%,观察组是9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桃红四物颗粒和中药饮片治疗偏头痛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桃红四物汤免煎颗粒 中药饮片 偏头痛 饮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