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初秋,北京的天气仍像盛夏一样炎热。在北京的一个会议大厅里,杨晓敏评论集《小小说是平民艺术》研讨会的气氛,也像北京入秋的天气一样,流动着热浪也丰盈着果实。

  • 标签: 小小说 植树造林 小说创作 研讨会 平民 艺术形式
  • 简介:近现代中国,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四位伟人,以身作则,植树造林,为绿化环境,美化生活,留下了不少佳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一位保护森林重要意义的宣传者和植树造林大力倡导者。他留美回国时,特意从檀香山带回一棵酸豆树亲手栽在庭院里。1893年,他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须“急兴家学、讲求树艺”。

  • 标签: 植树造林 近现代中国 以身作则 绿化环境 保护森林 孙中山
  • 简介:贵阳之称林城,得益于林涛如浪的环城林带,林茂群山。林发于山,山是林之母,是林的摇篮。贵阳与山,人以山为贵,山与人为邻。就连贵阳之名都与山有关,谓“贵山之阳”。难怪贵阳人以山为友,结下了人山之缘。爱山护山也成了贵阳人的传统美德,这是对故土的热爱,也是对美好人居环境的向往。贵阳人爱山,极到了痴迷的程度,凡世人共认的名山,都像对自己的子女那样起了“名字”,据明、清以来史籍有载者,就有21座,均在如今的贵阳市中心区内。对有的名山还赋予人性化、人格化。如贵山,位于市区北面,海拔1342米。

  • 标签: 贵阳市 传统美德 人居环境
  • 简介:通过对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F寨过山瑶刀耕火种的混农林业的考察,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了这种耕作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其生态补救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过山瑶在人工营林中,针对不同的林地采取小面积分散地开垦,坚持最小改动的原则,采取浅坑堆土定植幼苗、林地间种经济植物和其他农作物、间伐代抚的操作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地表土壤的原有结构,实现生态补救,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维护相兼容的目的。这种生计方式包含了瑶族人民朴素的生态智慧,并非所谓的破坏生态环境,在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仍然有着借鉴价值。

  • 标签: 过山瑶 人工营林 生态人类学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