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的识别和监测。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关键是要根据药物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资料,针对病人的具体病情,权衡药物对病人的益处和害处,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药源性疾病 识别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9年6月至2014年1月公布的使用他汀类药物药源性肌病43例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并对其分布情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为高发人群,各个他汀类药品均有分布,其中辛伐他汀占据比重较大;横纹肌溶解发病率较高。结论经对他汀类药物患者的使用情况进行仔细的临床观察,并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药源性肌病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正确认识和鉴别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科学用药,提高患者的药疗依从性。方法从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的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结果上认识。结论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不应属于药物不良反应,是可防范的。正确认识、鉴别和诊断,提高合理用药导向。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 用药导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导致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情况,以便为临床药学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文献库检索的方式,对2000年-2014年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有关于他汀类药物导致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的国内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相关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检出符合标准的文献56篇,他汀类药物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62例,高龄患者中多发;涉及他汀类药物5个品种,辛伐他汀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包括肌痛、肌炎及横纹肌溶解,其中横纹肌溶解最为常见。结论他汀类药物药源性肌病不良反应比较常见,应加强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临床表现与生化指标情况监测,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药源性肌病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上半年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16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122例,占72.6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127例,占75.60%,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我院发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病种越来越复杂,药品类型越来越多,大大增加了联合用药现象,由于每个人身体机能和其他因素的差异,往往存在着药物不良反应,要摸清楚这些不良反应才能有针对性地防止这些问题出现。因此,本文将从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出发,深入研究和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病症以及如何科学进行预防,具有一定的现实研究意义。

  • 标签: 药物 不良反应 病种
  • 简介:双硫仑样反应是急诊科门诊可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它是一种应用某些头孢菌素或甲硝唑或优降糖等药物的患者饮酒后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在诊断治疗过程中经常误诊,误治.本文就此类不良反应做综合报告.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合理安全用药,避免ADR及最大限度地降低ADR发生率。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发展,ADR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通过加强ADR监测,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提高疗效,降低ADR带来的危害。本文对我院上报的10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物具有两重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能产生不良反应,给机体带来损害。早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指出,全球死亡的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与普遍性已不容忽视。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完善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有利于发现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保护患者健康。

  • 标签: 药学 不良反应 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宣传报道药物不良反应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概念、因素和监测办法,引起关注与重视。方法:分析各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国内外医药学刊物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与统计世界各国政府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察。结果:老年病人门诊用药ADR发生率22.2%,一般病人的发生率多数为10%-20%;多媒体光盘收集1958-1997年的文献医药学期刊200多种,药品种类21000种,ADR的报告12782份,ADR名称4200种,ADR事件19687人次;1987-1997年间国内外FQD的ADR共发生18634例,21726人次,其中过敏反应5614次,神经系统3606次,消化道3034次,精神症状2505次,肝肾损伤2374次,肌肉骨骼1820次,血液系统1087次,心血管987次,呼吸系统686次,白血病等13例,死亡达283例;中国医药药学杂志1991-1998年间报道双黄针剂不良反应54篇,128例;国家卫生部ADR监察中心有关资料报告,我国每年至少有250万人因ADR有关入院治疗,其中有19.2万人死亡。结论:ADR危害人群的严重性,开展不良反应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任重而道远。

  • 标签: 药物 不良反应 药物反应 药品
  • 简介:摘要:药品就如同一把双刃剑,正如民间俗语所说:“是药三分毒”。这句俗语强调了药物具有潜在的双重作用,既能治疗疾病,同时也可能引发不良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对安全用药的关注逐渐增强。因此,在探讨药物不良反应的话题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药源性耳部不良反应的特点和预防方法。方法本次讨论通过对我国各种期刊近5年内报道的药源性耳部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良反应特点以及预防措施。结果造成药源性耳部不良反应药物种类非常多,主要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主,占47.06%;喹诺酮类占10.59%;大环内脂类占9.41%;氨基糖苷抗生素所引起的耳部不良反应72.50%为不可逆性的。结论其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所引起的耳部不良反应大多数为不可逆性的,为此临床上需要慎重用此药。

  • 标签: 耳部不良反应 药源性 预防措施
  • 简介:妊娠结核是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起母婴的严重不良后果.了解妊娠结核的发病率、妊娠与结核病的相互影响等的最新动态,掌握妊娠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药物治疗以及不良反应处理等方面的新知识,将有利于保护妊娠结核的母婴健康.

  • 标签: 妊娠 结核 药物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肺结核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对247例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症状和中枢神经症状等;年龄超过50岁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低于50岁者(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使用抗结核药治疗应加强督导和随访,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时有效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肺结核 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