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针灸经络学与解剖学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通过临床实践不断了解人体解剖结构使得针灸经络穴的信息更加丰富。对穴位解剖结构的研究是临床治疗指导的前提基础,本研究则针对经络穴与人体解剖关系的模型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经络腧穴 人体 解剖关系 模型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背部穴结合下肢前侧穴交替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于外伤性截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例外伤性截瘫患者进行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在患者康复训练中配合不同穴位交替针刺法,观察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2例患者经针刺治疗配合康复锻炼后,与入院时对比出院前股四头肌与大腿外展肌群等肌力均得到明显改善;深感觉均恢复正常,双侧L1平面以下浅感觉减退;双侧膝跳反射及跟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未见明显异常;ASIA分级从入院时的B级恢复到出院时的D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背穴配合止嗽散治疗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2年 10月至 2015年 5月我科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患者 12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针灸背穴配合止嗽散组)和对照组(止嗽散组)两组,每组 6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 标签: 背俞穴 针灸 止嗽散 咳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蓝光联合中医美容穴针灸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观察6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治疗组红蓝光治疗组(30例),对照组红蓝光联合中医美容穴针灸(30例),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红蓝光治疗组有效率53.3%,红蓝光联合中医美容穴针灸治疗组有效率83.3%,组间有效率比较, P=0.022

  • 标签: [] 红蓝光 中医美容腧穴针灸 寻常型痤疮
  • 简介:目的:观察穴热敏灸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对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溪、合谷等热敏穴进行艾灸治疗,2次/d,疗程为7d;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10~15min滴完,2次/d,疗程为7d,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第2、3、6、7天患者肢体肿胀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d后,两组减轻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相当;治疗4d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7d后,观察组肿胀治疗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热敏灸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肿胀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术后肿胀 腧穴热敏灸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加味六君子汤配合电针穴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方法 在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选择92例因胃癌前病变前来我院就诊的病人进行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病人均接受治疗,按照治疗举措将其归纳为2个小组,每组46例病人。按照治疗方式、方法进行命名,分别命名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对病人实施基础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加味六君子汤配合电针穴治疗。总结与探究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结果 对照组病人口干得分、大便干燥得分、胃胀得分、胃痛得分均高于研究组,两组对照差异明显,(P

  • 标签: 加味六君子汤 电针腧穴 胃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统丛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2022年9月-2023年11月,选择上肢手术麻醉患者80例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丛神经阻滞,观察组4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均可在上肢手术麻醉中发挥作用,后者麻醉效果及麻醉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传统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麻醉 麻醉优良率 不良反应率
  • 简介:摘要急性胰腺炎作为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机制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在传统中医针灸穴理论指导下,通过对人体穴行针刺、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穴位按摩可有效抑制急性胰腺炎炎性反应,缓解胃肠动力障碍,其操作简单、安全、经济有效。

  • 标签: 腧穴 针灸 急性胰腺炎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03-01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以重灸疗法为代表的艾灸施术过程中灸感的产生施灸部位/用穴选用特点。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系统检索与灸感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原始数据库,分析灸感的产生与施灸部位及穴分布的规律。结果最终纳入167篇文献,共涉及人体17个部位和93个穴。综合分析各项研究方案设计后发现,以腰部、腹部和背部为最常见的施术部位;涉及经脉以膀胱经、任脉和督脉为前三位。而选用穴频次最高的前十位分别是:关元、肾俞、足三里、大椎、气海、风池、命门、三阴交、百会和大肠俞,其中特定穴的使用频次远高于非特定穴。

  • 标签: 灸感 施灸部位 腧穴 数据挖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单穴与穴配伍干预胃轻瘫大鼠相关的形态学效应差异。方法:构建原发性胃轻瘫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单穴组和配穴组,单穴组造模后针刺单穴(中脘),配穴组造模后针刺穴配伍(内关、中脘、足三里),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应用HE染色观察大鼠形态学变化。结果:空白组高岭土摄入量、摄食量、体重与模型组、单穴组、配穴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与单穴组、配穴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单穴组与配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改善胃轻瘫大鼠胃组织病理损伤而实现的,且配穴组疗效优于单穴组。

  • 标签: 单穴 腧穴配伍 胃轻瘫 HE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五穴辩证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示法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主穴配合五穴辩证取穴法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按主穴治疗。治疗10天,参照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结果两组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但主穴配合五穴辩证取穴组疗效优于单纯主穴取穴组。结论五穴辨证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五腧穴 辩证取穴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复杂网络分析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穴配伍规律。方法 本次研究搜集检索2012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的各种有关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参考文献,通过对搜集的参考文献进行分析,分析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穴配伍规律。结果 本次研究中,最终提取的针灸处方为216条,大部分为多穴处方,共计214条,2条为单穴处方。全部处方中,涉及的穴共112个,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为内膝眼穴,其他依次为犊鼻穴、血海穴、阳陵泉穴等;特定穴位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五穴,下合穴以及交会穴则略次之;穴归经以足太阴脾经以及足阳明胃经为主。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针对膝骨性关节炎,在使用针灸治疗时的穴配伍规律为:特定穴主要为五穴,主要取穴则以下肢局部穴位为主,需要采用表里经配穴。同时,需要合理应用胃经穴以及脾经穴。

  • 标签: 复杂网络 腧穴配伍规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揿针直刺穴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7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我院皮肤科符合纳入标准的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药及王不留行籽贴于患处周围皮肤,实验组给予口服药及埋针治疗每3日1次。对比两组患者的NRS评分、PSQI评分、皮疹消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NRS评分与PSQI评分(2.05±0.59分、9.67±1.95分)低于对照组(3.87±0.87分、12.07±2.73分),均P

  • 标签: 揿针直刺腧穴 带状疱疹 肝经郁热证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