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老张做完膀胱癌手术以后,医生告诉他,膀胱癌术后复发率较高,高达70%左右,要定期膀胱内灌注卡介苗,预防肿瘤复发。可老张听另一位病友说,他每次灌药后,总是尿频尿急和尿痛,有时还发烧,灌了10多次后,睾丸、附睾长了结核。听了这些话老张顾虑很大,拿不定主意了,到底灌不灌卡介苗呢?

  • 标签: 卡介苗灌注 肿瘤复发 预防复发 术后复发 膀胱内灌注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分析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我院4年来膀胱肿瘤患者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0例复发10例。结论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

  • 标签: 膀胱肿瘤 复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方法52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气化切除术后,采用羟基喜树碱20mg+生理盐水20ml膀胱灌注20次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结果随访1~6年,术后2年无复发,2年后复发6例,复发率11.5%.结论膀胱癌术后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 标签: 羟基喜树碱 膀胱灌注 化疗 预防 膀胱癌 术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护理方法对预防肿瘤复发及提高术后病人生活质量作用。方法:对本院泌尿外科64例行保留膀胱手术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在术后采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护理方法,灌注后密切随访。结果:肿瘤复发率低于相关文献报道,膀胱肿瘤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有助于减少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率及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膀胱肿瘤 吡柔比星 护理体会
  • 简介:研究组:肾盂输尿管癌患者23例,术后2周每周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30mg)1次,共5次;对照组:肾盂输尿管癌患者19例,术后未行膀胱灌注。中位随访时间研究组、对照组分别为50(4-94)个月、9(3-143)个月。

  • 标签: 肾盂输尿管癌 膀胱灌注 吡柔比星 术后 膀胱内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癌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预防复发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膀胱肿瘤患者电切术后行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认真做好灌注前患者的心理护理,使用正确的灌注方法及护理,密切观察灌注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无一例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膀胱癌术后灌注吡柔比星配合正确的护理,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病变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膀胱灌注 吡柔比星 膀胱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后的1到2周内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到3年,观察疗效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18/25),复发率为24%(6/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26/35),复发率为22.9%(8/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4/3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丝裂霉素膀胱管灌注疗法对于预防表浅性膀胱复发的效果十分理想,该种疗法具有用药方便、费用低廉的特征,患者不会出现全身性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丝裂霉素膀胱灌注 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丝裂霉素(MMG)与卡介苗(BCG)交替应用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63例膀胱癌随机分为三组,一组用MMC20mg,一组用BCG150mg,一组MMC20mg与BCG150mg交替应用(MMG/BCG)行膀胱内灌注。结果随访9~60月,平均35.7月,无肿瘤复发者MMC组15例(71%),BCG组19例(90%),MMC/BCG组20例(95%),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MMC/BCG组有24h后自限性轻微膀胱刺激症状。

  • 标签: 膀胱肿瘤癌灌注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效果以及药理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接收的实施手术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6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实验组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复发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膀胱肿瘤患者实施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能够有效预防膀胱肿瘤复发,且安全性高,值得普及。

  • 标签: 吡柔比星 膀胱灌注 膀胱肿瘤 临床疗效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研究。结果术后三大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术后复发率低。结论THP膀胱灌注化疗能够有效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值得推广。

  • 标签: THP膀胱灌注 浅表性膀胱癌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挽救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部分切除术(PC)后膀胱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8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PC后复发行腹腔镜挽救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6例。中位年龄62.5(45.5~82.5)岁。30例中6例PC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PLND)。PC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pT2~3bN0M0期。术后5例行吉西他滨+顺铂辅助化疗,6例行辅助放疗,13例行辅助放化疗;30例均行膀胱维持灌注治疗。PC术后肿瘤局部复发中位时间9(5~29)个月,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cT2~4N0M0期;肿瘤直径中位值3.5(2.5~4.5)cm,肿瘤数量中位值2(1~3)个。复发后均行腹腔镜挽救性膀胱切除术:于右侧髂外动脉分叉处找到输尿管游离至膀胱壁,左侧从髂总动脉末端开始游离,顺序游离膀胱后、前壁,缝扎背深血管复合体,切断膀胱侧血管蒂,切断尿道后切除膀胱。采用标准PLND,既往已行PLND者不再清扫闭孔及髂血管周围淋巴结,仅向上清扫至腹主动脉分叉处,包括髂总血管、腹主动脉分叉及下腔静脉周围淋巴组织,以及骶骨前淋巴结。结果本组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270(240~310)min,术中失血量中位值180(50~300)ml,围手术期无输血病例。淋巴结清扫数量中位值18(10~27)枚;4例淋巴结阳性,其中3例为2枚闭孔淋巴结阳性,1例为3枚闭孔及髂外淋巴结阳性。无严重术中并发症发生,无淋巴漏发生。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值4(3~7)d,住院时间中位值9(7~20)d。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浸润性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pT2~4aN0~2M0期。术后13例行辅助性化疗。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3(3~31)个月,2例盆腔复发,1例腹膜后淋巴结远处转移,此3例予辅助性化疗及放疗。结论腹腔镜挽救性膀胱切除术手术并发症少,复发转移率低,是PC术后膀胱复发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腹腔镜 挽救性膀胱切除 膀胱部分切除术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复发与进展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选择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保留膀胱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获得系统随访的38例行保留膀胱手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资料,对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既往复发、手术方式、即刻灌注、静脉化疗等因素进行生存分析,定义复发或进展为终点事件。生存分析运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运用Cox回归,采用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随访3~36个月,25例复发复发率65.8%),17例进展(进展率44.7%)。复发时间(11.6±0.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11个月,未复发生存时间(19.9±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进展时间(11.2±1.2)个月,中位进展时间10个月。Cox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数目、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既往复发、静脉化疗均是影响肿瘤复发与进展的因素;Cox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数目(RR=2.968,P=0.004)、病理分级(RR=2.128,P=0.027)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数目(RR=4.519,P=0.003)、病理分级(RR=3.137,P=0.014)同样是影响肿瘤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数目、病理分级是影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复发与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尽可能选择肿瘤数目较少、病理分级较低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保留膀胱手术。

  • 标签: 膀胱癌 复发 进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