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生境影响着一个族群的文化类型,居住在坝山地的民族因此具有了相应的文化体系和身份标识。作为生境适应的主要表现,生计方式的选择直接反映着族群对于文化建构的能动性,土卡河村傣族从坝迁徙到山地的生计变迁和文化模式形成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在迁徙后,传统的捕鱼生计在文化调适中得到延续,在橡胶种植之前的数十年中,他们依然保持着坝渔民的文化特征,并与周边山地民族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生境的变迁,土卡河村傣族将种植橡胶作为经济行为的主导,以耕种为主的山地民族文化也逐渐出现在其文化体系中,这一文化体系兼具"渔民"与"耕农"的身份特色。可见,在民族地区的社会转型期,族群的能动性——而非地理生态环境,成为文化模式延续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 标签: 山地 生计变迁 文化模式 傣族
  • 简介:本文以"山地研究行动"计划的各个协同研究项目和相关会议成果为例,介绍了大数据时代背景对山地研究带来的影响、大数据在山地研究中的应用,认为对来自全球山地观测站点的数据集加以整合,可至少形成中型的大数据,从而为解答山地研究中的诸多问题提出新的洞见。

  • 标签: 山地研究 大数据 “山地研究行动”计划 社会生态系统
  • 简介:文章依据实地调查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喀什地区叶城县位于昆仑山与帕米尔高原结合部山地游牧维吾尔人牲畜“标记”文化之形成、种类等的描摹与介绍,阐述了南疆游牧维吾尔文化中亚文化现象-“标记”文化的重要性,并初步分析了牲畜“标记”文化之所以产生并流传的原因.

  • 标签: 山地游牧 标记文化 游牧维吾尔人 南疆
  • 简介:山地民族的万象生态是人与周围环境长期互动形成的动态关系体系,多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互动、互构、互融,复杂多变的地理空间、差异纷繁的社会人群和多元共生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万象共生的宏大景观.山地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样,具有碎片化、多面相和神秘性的特征.

  • 标签: 民族文化 差序格局 山地 世界 多元共生 自然生态
  • 简介:长期以来,许多人一直认为贡艺术是佛画艺术,也有人坚持将其纳入民间艺术之列。实际上,贡艺术是藏族传统绘画艺术的地方形式,属于藏画艺术之范畴.

  • 标签: 热贡艺术 渊源 性质
  • 简介:"寨子文明"是潘年英在多年的田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具有创新价值的学术概念,脱胎于他之前提出的"山地文明论"和"西南土著文明论",也与他提出的"相对贫困论"紧密关联。通过这场问答,潘年英从学术概念辨析、学术思想发展过程以及学术伦理等多种角度展开学术对话,力图厘清"寨子文明论"的立论逻辑,也拓宽了"寨子文明"研究的学术视野。

  • 标签: 山地文明 西南土著民族 相对贫困论 寨子文明
  • 简介:山地研究行动"(MRI)长期持续不断地探索新的途径,以促进关于山地的全球变化研究。当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SNSF)在2010年为这项计划继续投入资金后,"山地研究行动"更是一直坚持开展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联网活动,举办综合性的研讨会,探索全新的学术交流模式。但现阶段"山地研究行动"正在力图超越此前这些成就,致力于更具可持续性的研究工作。

  • 标签: “山地研究行动” 山地研究 全球变化 人类活动
  • 简介:贵州是典型的山地省份,境内的山地民族传统体育濒危史料现状堪忧,为了更好地了解贵州山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历史,必须对贵州山地民族传统体育濒危史料进行抢救。这需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贵州山地民族传统体育濒危史料的抢救机制进行探索,其中文化语境的变迁、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民众保护意识淡薄是史料濒危的主要原因。对此,应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对濒危史料进行抢救。通过建立有效的濒危史料抢救机制,不仅能为贵州山地民族传统体育史研究提供基本素材,也为相关的文化部门抢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决策参考。

  • 标签: 贵州山地民族 濒危体育史料 抢救机制
  • 简介:贡唐卡艺术脞说胡青华据西方学者提供的材料,佛教艺术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一世纪就出现了。它起初的形式是非人格化的,佛并不是以人体的形式出现。而是用某些象征物来代替。如一座印度塔,它用于珍藏佛的遗物,象征着佛的真体;一个法轮,一棵菩提树,它们都象征着...

  • 标签: 唐卡艺术 艺术特色 唐卡画 热贡 十二指 佛教美术
  • 简介:本文以西南山地民族图案中的"禽""鸟""畜""兽"为研究的出发点,提取了几个典型民族常用的动物图案,结合具体的民间故事,分析图案产生的原因、背景及其所折射出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图案所表达的"幸福自由""六畜兴旺""祖先庇护"等美好寓意。

  • 标签: 西南山地民族 动物图案 隐喻
  • 简介:韩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充分发挥本国山地资源的优势,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又能促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韩国建立了众多国立公园,大力发展山地观光旅游。自1967年第一个国立公园建立至今的近半个世纪里,韩国共建立了21个国立公园,在国立公园的建立、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方面,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山地资源同样丰富的贵州,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韩国 山地资源 国立公园
  • 简介:为着藏学研究的深入,必须加强对藏周边和周边藏的研究,理由:一、我国四川甘肃等省比西藏还要大的藏族地区,本来就属于藏学研究的范畴。周边国家锡金、不丹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的部分地区,也是藏文化圈地区。那里不论过去和现在,都与我国藏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历史上藏族的活动范围很广,不仅在上述地区,甚至包括更广阔的中亚、东亚大舞台,都留有众多的藏族历史文化遗迹。三、我们必须了解上述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有利于我国藏改革开放的政策。

  • 标签: 藏学 藏区周边 周边藏区
  • 简介:山寨,是中国山地民族的主要聚落形态,也是中国山地社会的基本单元.凡是对中国的山地民族社会文化有所了解或者有过一定经历的人,对于山寨一词都不会陌生.检索国家图书馆馆藏书籍目录,即可知当前该馆收藏有70余部以山寨为题名的专著(包括民国初年出版的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所撰《四明山寨记》),其中的15部虽然也以“山寨”为题,但谈的却是关于产业仿造的另类“山寨”,与中国语文词汇系统中常规使用的山寨一词不可同日而语.

  • 标签: “山寨” 中国语文 民族研究 山地 “他者” 社会文化
  • 简介:早在20多年前,美国著名学者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icholasNegroponte)便在《数字化生存》(BeingDigital)一书中指出,人类即将进人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阶段,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将时刻充斥在我们的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之中,并改变传统的生存方式.

  • 标签: 《数字化生存》 民族学 互联网 山地 中国 语境
  • 简介:在20世纪末中国作家群里,鄂温克族作家乌尔图是比较早地以文学形式关怀人类生态的作家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他一直在思考我们人类到底应当怎样对待自然;作为作家和学者,他对所有地球生命感到深深的忧虑.

  • 标签: 乌热尔图 生态文学 生态意识 生态关怀
  • 简介:土司制度区域的形成和变化受政功能划分的影响,大姓在土司制度中有重要地位.随着中原王朝对西南控制的加强,云南从西南夷地区发展成为与内地一致的省份.但云南内部发展不平衡,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区划已有所体现,并形成圈层政结构.这一政结构被元明清云南政区区划继承,并形成土司制度区域.元明清时土官的来源是该区域历史上的汉、夷大姓后裔,或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力的汉族移民.对土官的任用,延续了蜀汉时南中大姓治理南中的方式.明清逐渐加强对土官的管理和考核,逐步改土归流,使云南腹地以及川滇黔交界区域实行流官统治,只在境内西南边境有土司区域,作为云南腹地的藩篱和保障.

  • 标签: 政区 大姓 土司制度 云南
  • 简介:巍山是彝族南诏国的发祥地,在南诏统治时期以及以后的一千多年里的历史长河中深受道教影响,在巍山,无论在彝族宗教体系上,还是在道教宫观里都能体味到两种文化的交融.道教丰富了彝族宗教信仰的内容,道教在传播中又吸收了彝族的传统文化,为道教能在巍山彝区长久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论文根据本人到巍山彝的调查探讨了巍山彝道教的传播以及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的交融.

  • 标签: 道教 巍山彝区 传播与发展
  • 简介:"活鬼"现象自古盛行,迄今残存,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文化现象,应对其作全面的调查和客观具体的分析,从而加以正确认识.调查研究表明,"活鬼"文化现象由其主体"活鬼"、被"活鬼"附身者、驱鬼者和"活鬼"文化传播大众等几部分构成;其发生、发展、变异和流存,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历史、宗教、心理、世界观等多种原因,它是社会发展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

  • 标签: 活鬼 文化 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