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李拯在6月16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说,“这是规定!”。办事过程中,多少人的期望被这四个字浇灭。本来,办事应该遵守规则程序,但为何这四个字往往让人不理解,甚至不舒服?最近,一位法学硕士的遭遇,为此提供了新的注脚。他连续拿下某地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和面试第一,却因通知体检时身份证丢失,与梦想失之交臂。尽管他拿出护照、户籍等证件,却都无法证明“自己是自已”。

  • 标签: 温度 硬度 制度 《人民日报》 公务员考试 遵守规则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脾脏疾病CT诊断的认识。方法复习30例经病理证实的脾脏病变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恶性淋巴瘤12例,转移瘤8例,脾血管瘤4例,脾囊肿3例,脾梗塞3例。结论CT对脾脏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发现脾脏病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CT诊断
  • 简介:脾脏血管瘤是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脾脏肿瘤,但因其发病率低,临床上少见,国内外报道少,且多数为个案报道。脾脏血管瘤的临床表现隐匿,与其他脾脏肿瘤难以鉴别,临床上通常需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现结合文献分析2013年4月我们收治的1例小儿脾脏血管瘤患儿诊治经过,以为脾脏血管瘤的早期诊治及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脾脏血管瘤 小儿 原发性脾脏肿瘤 临床表现 早期诊治 个案报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脾脏部分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9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对脾脏部分栓塞手术后1到4年,观察术前与术后血常规、脾脏体积、门脉内径、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肝功能改变以及并发症。结果9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3个月脾脏逐渐缩小,6个月内明显缩小(P<001)。门脉内径缩小,术后不同时期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具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无影响。83例术后有左上腹疼痛、发热,10例出现胸、腹水,5例出现左侧肺炎。结论PSE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可显著改善脾功能亢进症状,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消化道出血风险,不影响肝功能,延长生存期,远期效果显著且稳定,是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

  • 标签: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04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CA)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学、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临床表现常脾大、脾功能亢进、贫血及血小板减少.CT示脾实质内多个大小不等或单个的类圆形低度变区,光镜下病变位于红髓内,界限清楚,相互融合成腔隙可形成彼此沟通成血管床,血管腔囊性扩张,内衬岸细胞核无明显异型性.免疫组化F8(+)、SMA(+)、CD31(+)、CD68(+)、S-100(-)、CD34(-)、α-ACT(++)、Ki-675-10%.结论LCA是一种少见的脾血管源性肿瘤,病理学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标记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结合文献报道,该肿瘤常伴发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对此类患者应密切随访.关键词脾;窦岸细胞血管瘤;血管源性肿瘤;免疫组化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16-02

  • 标签:
  • 简介:本文通过对某市地下供水硬度和暂时硬度的分析,确定了地下水加热水垢大成因。并通过实验确定检测暂时硬度的科学方法。从饮水者对水垢感官性状方面出发,对暂时硬度较高的某水厂提出了低成本降低暂时硬度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地下水 总硬度 暂时硬度 饮用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测量肝硬度失败原因及提高成功率的方法。方法用FibroScan对5000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肝脏硬度检测,每例进行10次有效测量,并对检测失败的患者进行身高、体重、肋间隙宽度测量、肝脏B超或CT检查,以评价身体质量指数、性别、年龄、肋间隙、影像原因对检测成功的影响.结果5000例检测者中的240例检测失败,失败率为4.8%。BMI≥28kg/m2者失败率明显高于BMI<28kg/m2者(,女性失败率高于男性,老年人失败率较<60岁的人高,肋间隙<9mm患者失败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影像学显示异常(肝脏血管瘤、结节、囊肿,肝脏缩小、腹腔积液、气体干扰)患者检测失败173例,失败率为3.5%。对240例初次检测失败患者采取重新摆放体位、更换检测部位、调整探头方向等方法重新检测成功52例,使失败率降低至3.8%。结论FibroScan检测的失败多由于肥胖、肋间隙狭窄、肝脏影像学显示异常(肝脏血管瘤、结节、囊肿,肝脏缩小、腹腔积液、气体干扰等)引起,老年人与女性检测失败率较高。针对检测失败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可降低检测失败率。

  • 标签: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肝硬度检测 失败率
  • 简介:探讨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微创外科收治的21例保留脾脏的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切脾病例。术中出血量为(73.5±28.5)mL,平均约80mL。清扫并检出脾门淋巴结89枚;3例患者No.10淋巴结阳性,阳性率为14.3%(3/21)。手术时间(3.2±0.5)h,术后住院时间(10.9±1.8)d。术后无脾坏死、脾蒂扭转及静脉血栓形成。随访18~26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无死亡病例。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行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近期疗效确切,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胃肿瘤 脾脏 全胃切除术 脾门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对医院在2012年3月~2015年6月接诊的49例各种外伤所致脾脏破裂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患者均给予腹部超声检查,真性脾破裂41例,中央型脾破裂5例,包膜下脾破裂3例,4例漏诊,其中2例2天后再次复查得以明确诊断,诊断符合率95.9%,漏诊率4.1%;结论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临床对脾外伤做出及时而明确的诊断,对早期不典型外伤性脾破裂进行动态监测,并能对保守治疗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追踪评价,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外伤性脾破裂 腹部超声检查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齿科修复材料耐磨性及硬度与天然牙齿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口腔科收治的58例牙齿修复患者,其中,29例患者采用钛合金材料修复,29例患者采用镍合金材料修复,采用万能摩损试验机进行纯钛、镍合金的摩擦磨损试验,以29颗天然牙釉质作为对照,对比修复材料与天然牙齿的耐磨性及硬度。结果镍合金材料组与天然牙釉质密度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镍合金材料组与天然牙釉质磨损量与硬度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合金材料组与天然牙釉质密度、磨损量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合金材料组与天然牙釉质硬度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磨性方面,镍合金材料与天然牙齿相似,硬度方面,镍铬合金与天然牙齿最相似,而密度方面,钛合金与天然牙齿最为相似。因此,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修复材料。

  • 标签: 齿科 天然牙齿 修复材料 硬度 耐磨性
  • 简介:硬度是番茄仅次于风味的品质决定因子。利用来自番茄野生资源S.pennelliiLA0716的渐渗系(IL,introgressionline)群体,采用穿刺法测定完全红熟期番茄的果实硬度。结果表明,番茄果实果肩、中部和果蒂3个部位的硬度极显著正相关。根据渐渗系遗传图谱,对影响果实硬度的位点进行了初步定位,共检测到5个可明显提高番茄果实硬度的QTL(qF-p-1、qF-p-2、qF-p-3、qF-p-4与qF-p-11),分别位于第1、2、3、4和11号染色体上,其中qF-p-4贡献率最大;2个可显著降低果实硬度的QTL(qS-p-4和qS-p-10),分别位于第4和10号染色体上,其中qS-p-10效应最大。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本研究定位的多数QTL与前人在番茄野生种定位的影响硬度的QTL同位,说明番茄硬度在遗传和进化上可能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研究结果为番茄硬度QTL的精细定位、克隆及遗传改良奠定了一定基础。

  • 标签: 番茄 渐渗系 果实硬度 QTL
  • 简介:在传统的纳米压痕实验中,常采用已知折减弹性模量的标准试样经过多组压痕实验的方法求得面积函数A.然而,这种常用的方式所求得的面积函数,在压痕接触深度非常小的情形下会造成较大误差.本文针对玻氏压头,采用纳米压痕实验修正其在小压深范围内的面积函数,然后通过修正后的面积函数,使其在小压深范围内测量的材料硬度值接近于真实值.

  • 标签: 纳米压痕 玻氏压头 面积函数 硬度 小压深
  • 简介:以Cu为基体,加入Co,Fe,Cr,Sn粉末,采用不同的工艺进行混合,经模压成形与热压,制备Sn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4%和6%的2种超薄cu基金刚石切锯片胎体材料,用显微硬度仪、金相显微镜(0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仪等表征该胎体材料的显微硬度、组织和成分,研究混粉工艺对胎体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采用所有原料粉末进行混合球磨的混粉工艺时,所得胎体材料含有更多的铜锡固溶体,胎体平均硬度(HV0.1)比未经球磨混粉的分别提高186.20MPa(含4%Sn)和215.30MPa(含6%Sn);与之相比,采用将Cu粉和sn粉混合球磨后再加入其他粉末的混粉工艺制备的胎体,平均硬度略有提高;球磨后sn粉附着在Cu粉上,更易形成铜锡固溶体,并且金属粉末大量变形,发生严重的加工硬化,从而影响冷压成形率;随胎体中sn含量从4%增加到6%,铜锡固溶体增加,胎体的平均硬度(HV0.1)分别从709.91、884.25和896.1lMPa提高到883.18、986.22和1098.48MPa。

  • 标签: 热压 Cu基胎体 球磨 固溶体 硬度 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腺囊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9月于我院行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腺囊性疾病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经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后无围手术期死亡,3例患者出现胰瘘,在经非手术治疗后15天左右痊愈,无术后出血和脾梗死,患者出院前脾脏与的彩超检查显示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脾脏回声正常。术后3个月随访,35例患者的血常规和B超检查均正常。结论对于脾脏胰体尾良性病变的患者,在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腺囊性疾病,安全可行。

  • 标签: 腹腔镜 脾脏胰体尾切除术 胰腺囊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硬度与左心室收缩期心肌应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左心室正常构型(LVN)组25例,左心室肥厚(LVH)组3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径向、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测量每搏量,并计算脉压/每搏量以评估大动脉硬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健康对照组受试者、高血压LVN组、高血压LVH组患者脉压/每搏量、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径向、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的预测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体重指数、年龄、三酰甘油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脉压/每搏量与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受试者、高血压LVN组、高血压LVH组患者的脉压/每搏量分别为(1.26±0.45)、(1.53±0.59)、(1.82±0.43)mmHg·m2/ml(1mmHg=0.133kPa);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分别为(23.60±1.94)%、(19.69±2.56)%、(17.34±2.48)%,应变率分别为(1.64±0.17)、(1.52±0.14)、(1.38±0.18)s-1;径向应变分别为(28.69±5.2)%、(30.81±4.14)%、(26.53±3.50)%,应变率分别为(2.51±0.56)、(2.60±0.45)、(2.00±0.41)s-1;环向应变分别为(24.50±5.21)%、(24.01±4.60)%、(21.00±3.70)%,应变率分别为(1.38±0.38)、(1.30±0.30)、(1.10±0.26)s-1。高血压LVH组患者脉压/每搏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高血压LVN组患者,高血压LVN组患者脉压/每搏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6.56、3.22、2.90,P均〈0.05);高血压LVH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

  • 标签: 大动脉硬度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心室功能 高血压
  • 简介:

  • 标签: